02

2024-05

六年级分数除法案例反思9篇

| 来源:网友投稿

六年级分数除法案例反思9篇六年级分数除法案例反思 分数除法(一)教学案例及反思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借助操作活动,探索并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 2、探索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分数除法案例反思9篇,供大家参考。

六年级分数除法案例反思9篇

篇一:六年级分数除法案例反思

除法(一)教学案例及反思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借助操作活动,探索并理解分数除以整数 的意义。

 2、探索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解决有关分数除以整数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准备:三张长方形纸 学具:二张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涂一涂、算一算 活动目标:在涂一涂、算一算的过程中,探索并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

 谈话:同学们,前一段时间,我们学习了分数乘法,下面,我们就用分数乘法来解决几个生活中的数学小问题:

 (1)一桶 20 千克的油,它的 3/4 是多少千克?(为什么用乘法算?)

 (2)小明攒了 40 元钱,他拿出其中的 3/5 捐给失学儿童,他捐了多少钱?(这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一段 3/2 米长的木头,它的 2/3 是多少米? 当算完 3/2 乘以 2/3 时,提问:乘积是 1 的两个数互为什么数?(倒数)说得不错,下面就请同学们说说下面各数的倒数分别是什么? (出示)

 7/8

 4

 1 又 1/6

  同学们把前面的知识掌握得非常好,这节课牛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分数计算上的新知识。

 师:(出示一张包装纸)老师想用这张漂亮的包装纸把送给妈妈的礼物包装起来,给她一个惊喜。可是这张纸太大了,把它的 4/7 再平均分成 2 份就够了,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提问:4/7 表示什么意思?(是把单位 1 平均分成7份,取其中的 4 份),(边说边画阴影)

  把 4/7 平均分成 2 份,也就是把图上的哪一个部分平均分成 2 份?(让学生指示)得多少呢?(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白纸先表示出 4/7,再想一想、涂一涂。)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学生可能会回答:

 1、把这 4 份平均分成 2 份,每份是 2,占这张纸的 2/7。

 2、4/7 里有 4 个 1/7,平均分成 2 份,每份就是 2 个 1/7,是 2/7。

 怎样列式计算呢?(板书:4/7÷2=2/7)到底应该怎样计算分数除法呢?下面请同学们和老师一齐来探索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分数除法(一))

 想一想,如果不看图,你会计算 4/7÷2=2/7 吗?你能提出你的大胆猜想吗?(在小组内先交流一下。)(学生可能会得到“分母不变,被除数的分子除以整数得到商的分子”)分母怎样?分子是怎样得来的?(将计算过程板书)你同意他的想法吗?照这样 4/7÷4 该怎样计算?(板书)

 师:大胆地猜想是一种非常好的数学思考方法,但还要经过科学的验证. 科学的验证可不仅仅是一两道题就能得出结论,同学们,你们能不能自己设计一道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题来验证刚才的想法是否可行?(学生独立在课堂本上完成,应该会发现疑问。)

 谁来说说你验证的结果?(将回答有序的板书)

 提问:为什么有些题目很顺利地算出来了,有些题目却不能很快地算出准确答案呢?这道题与刚才那几道有什么不同?(分数的分子不能被除数整除)如果要算 4/7÷3 刚才的方法还能用吗?(就要受到一定的限制,看来我们要换一个思维方式探索一种能普遍运用的方法。)把这 4 份平均分成 3 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呢?请同学们动手在纸上分一分、涂一涂。涂好后在四人小组内交流一下怎样分。

 你是怎样分的?(把 4/7 平均分成 3 份,每一份就是这张纸的 4/21。)把4/7 平均分成 3 份,这其中的一份实际上就是 4/7 米的几分之几?求 4/7 的 1/3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板书)对照这两道算式,你有什么想法吗? 师:把 4/7 平均分成 3 份,就相当于求 4/7 的 1/3,结果都是 4/21。因此,中间我们可以用等号连起来。你们看,这样,原来的除法算式就转化成了什么算式的?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这样有什么作用? 师:被除数没变,除号改成了乘号(板书),除数 2 改成了 2 的倒数 1/2(板书)。分数除以整数,就等于分数乘整数的倒数。

 同样的 4/7 平均分成 5 份,每份实际上是 4/7 米的几分之几?4/7 米平均分成6 份,每份实际上是 4/7 米的几分之几?(板书算式)

 小结:同学们真能干!会把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来解决,以旧学新是我们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的方法。

 师:现在大家会计算刚才这几道题了吗?我们一起算一算。

 小结:这就是分数除以整数的常用的方法,谁来说一说这种算法是怎样的?那么0 能不能作除数呢?所以,这里还要补上一个条件(补:0 除外)。

 在今后的分数除法计算中,我们常用这种方法。因为无论分数的分子能否被整数整除都可以进行计算,不受什么条件限制,它的应用更普遍。当然,分数的分子如果正好能被整数整除时,我们也可以应用第一种算法计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题时要合理灵活地选择计算方法。

 二:试一试、练一练 活动目标:进一步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常用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下面,我们就运用我们掌握的计算方法来完成书上第 26 页的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三、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这节课教材通过两个例题引入学生探索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教材中呈现两个问题的共同特点都是把七分之四平均分,第一个问题是平均分成 2 份,第二个问题是平均分成 3 份,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关键是让学生在涂一涂,算一算的过程中,借助图形语言,利用已学过的分数乘法的意义,解决有关分数除法的问题,从而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并从中总结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在备课的过程中,我发现教材选择 4/7÷2 和 4/7÷3 来作为学生探究的题目也很具有深意。因为假如是象 4/5÷2 或者是 4/5÷3 这样的题目来让学生探究的话,那么在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很可能会想到先把 4/5 化成小数,再用小数来除以2 和除以 3 的转化方法,这是体现算法多样化的一个方面,无可厚非。但是仅就这节课而言,是让学生在探索分数除法的过程中体会除法转化成乘法的思想,这样,就会无形中对学生的思维造成一定的干扰,从而不利于达到这节课的教学目

 标。因此,教材选择这样的题目的用意应该就是想让学生对算法的选择有一定的选择,但是又不至于选择的可能性太多,让学生的思维太扩散,从而达到学生对算法多样化最优性的自主选择。

 本节课需要完成的主要教学目标一个是学生对分数除法意义的理解,另一个重点就是对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的探究。在这里,需要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动手操作来体会其意义,从而抽象出具体的方法,才能让学生从思想上达到对分数除法计算方法的深刻理解。第三个重点是利用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属于本节课的应用部分。

 在理解分数除法意义的部分,其实对于学生来说是相当抽象的,必须要有一个旧的知识作为基础来进行铺垫,在这里就用到了整数除法的意义来做铺垫。北师大的版本的教材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不要求学生对于这些概念和定义来死记硬背,但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这样,就可以把旧知和新知之间建立起一个沟通的桥梁,从而达到学习新知和旧知之间的联系。在这里我设计了三道应用题来引入分数除法的意义,希望学生能够从实际意义上来体会分数除法的意义。

 这节课体现的重点就是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体会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算法多样化的自主选择。在这里,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转化的方法,并会利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是本节课要体现的重点之处。

篇二:六年级分数除法案例反思

除法教学反思 重难点:教学重难点: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本节课需要完成的主要教学目标一个是学生对分数除法意义的理解,另一个重点就是对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的探究。在这里,需要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动手操作来体会其意义,从而抽象出具体的方法,才能让学生从思想上达到对分数除法计算方法的深刻理解。第三个重点是利用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属于本节课的应用部分。

 在理解分数除法意义的部分,其实对于学生来说是相当抽象的,必须要有一个旧的知识作为基础来实行铺垫,在这里就用到了整数除法的意义来做铺垫。北师大的版本的教材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不要求学生对于这些概念和定义来死记硬背,但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实行记忆。这样,就能够把旧知和新知之间建立起一个沟通的桥梁,从而达到学习新知和旧知之间的联系。在这里我设计了三道应用题来引入分数除法的意义,希望学生能够从实际意义上来体会分数除法的意义。

 这节课体现的重点就是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体会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算法多样化的自主选择。在这里,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转化的方法,并会利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是本节课要体现的重点之处。

 信息技术:本节课我应用 ppt 课件 我觉得还应在课前预习和课后检测上加以改进。

 教学策略:1.重视分数除法意义的教学。虽然现行教材删除了原实验教材相关分数除法意义教学的例题,但并不代表弱化了对分数除法意义的教学。因为运算意义既是建立计算法则的基础,又是判断在什么场合应用这种运算的依据。基于以上理解,对分数除法意义的理解

 应该成为分数除法教学的首要环节。在教学中,可通过练习七第 1 题(根据一个分数乘法算式自主独立写出相对应的两个除法算式)、第 2 题(先看清左右两题的关系,再写出结果),引导学生通过度数乘法算式与分数除法算式的对照,明确这些算式都是已知积与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由此得出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乘法的逆运算。

 2.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观察线段图等方式,直观理解算理。教学不但要使学生“知其然”,更要使他们“知其所以然”,所以教师应该舍得花时间让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这也是课程改革理念在计算教学中的具体表现。

 例如教学例 2,可采用画线段图的直观方式表现推算的思路:因为 1 小时里有 3 个小时,所以能够先求出小时走了多少千米,即先求出小时走的 2 km 的一半(即)。并适时追问:“小时是把 1 小时平均分成几份,取了其中的几份,有几个小时?”“求出 1 份的路程,就能求出 3 份的路程,而已知 2 份的路程,该怎么求其中的 1 份?”结合线段图分析,协助学生通过对算理的理解,降低对中每个步骤含义的理解难度,使学生直观地看到由“除以一个分数”到“乘以这个分数的倒数”的转化过程。

 3.引导类推,促动迁移,通过自主探究总结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对于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教材安排了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以及分数除以分数三类,内容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提升,各个例题既独立成题又相互联系,既承前启后又互为完善。这为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分数除法计算方法提供了可能。此外,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分数除法,在具体计算方法的推理时,都是结合分数的意义和直观图,实现分数除法由“除以一个分数(整数)”到“乘以这个分数(整数)的倒数”的转化。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迁移类

 推,充分使用原有的知识经验自行探究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例如,在教学例 2 中分数除以分数这个题时,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使学生在学习整数除以分数的基础上通过迁移类推,掌握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反馈时,重点让学生说一说“”的理由,必要的时候也能够让学生画示意图说明,使得他们对算理的理解更为深刻。

  检测评价:如果重新设计应在拓展练习上实行修改。

 问题建议:练习是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形成知识,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径,又是使用知识发展技能的重要手段,它需要有坡度、多角度、多层次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利用多媒体能够达到优化练习,练习时利用多媒体技术省时、直观形象、容量大、拓宽思路的特点来强化效果,全面提升课堂效率。

 反思:随着信息技术的持续应用,绝大部分教师都会尝试采用自制课件或网上下载课件实行课堂教学。虽然我们在应用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难免存有着一些问题。

 1、 有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理解不到位,他们片面的认为,只要我用多媒体上课,就是一堂成功的课,就能体现教学的先进性。所以,在课堂中,堂堂都用多媒体,甚至都认为用了课件就是方便自己不到黑板上板书,其实不是这样的,再好的多媒体课件,也不能省掉板书。如:计算题的答案,笔算除法的计算法则,课本上很简单的练习都用课件操作,这样也不够好,这样直接减少学生思考的空间,抑制了他们的思考欲望。

 2、 因为我们处在农村小学,绝大部分的老师对课件制作,多媒体操作水平不高,导致经常请人代劳。因此,课堂上常出现中断问题,这样不仅没有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反而干扰了我们正常的教学时间,影响了老师上课,学生学习的情绪。

 如何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更好地开发好我们的数学资源,是摆在我们每位教师面前的一个

 重要问题,只有真正地转变教育观念,不断更新知识才能迅速发展我们信息技术的应用。

 综上所述,现代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已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重视、课堂教学的实践证明,利用这一技术辅助教学是一种高层次,高效率的现代教学手段,又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是提高我们课堂教学效率的最有效途径。我们坚信只要合理正确地使用这一技术,就能达到课堂教学最优化的目的。

篇三:六年级分数除法案例反思

数除法》教学反思 分数除法是学生在学会一个数除以整数的基础上,让学生从一个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迁移到一个数除以分数,这是学习分数除法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但由于教材的学习比较枯燥无味。因此我试图在教学初始把直接展示静态例题改变成小故事展现出来,形成一个有趣的课堂学习气氛。让学生经历从整数变化到分数,得到的运算法则由特殊到一般的快乐又严谨的数学学习过程。

 ? ?

 在教学备课时我先复习一个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然后通过小故事的形式展示例题,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通过猜想、尝试、验证等多种方法证明了一个数除以分数和 乘这个分数的倒数的结果都相等。但备课后我突然产生这个疑问“ 一个数除以分数为什么要乘这个分数的倒数呢? ” 引起了我的反思。教案的设计中没有算理的教学,只是通过猜想、尝试、验证、归纳出除以一个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相对忽视了算理的教学,这样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参考一下其他教材,发现其他教材是通过画线段图让学生来明白算理,更注重算理的教学但又忽视了猜想、尝试、验证、归纳这种数学思想的渗透。如何让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呢?既能让学生明白算理又让学生渗透这种数学方法呢?

 ? ? 经过仔细反思之后,我在修改备课后,调整了 我的教学过程。教学中我在学生猜想、尝试、验证、归纳出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乘这个分数的倒数的结果后,我抛出了这个问题:一个数除以分数为什么要乘以这个数的倒数呢? ? 学生思考,讨论。汇报时学生开始大部分围绕因为结果相等来总结,此时我再结合线段图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算理教学。这是我发现大部分同学们能够听懂,然后恍然大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效果不错。

 ? ?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既进行了归纳总结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又进行了算理的教学。将新旧知识两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效果较好。如何更好的让学生掌握知识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积极思 考的一个问题。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 1 .反映一位病人 4 24 小时内心跳次数的变化情况,护士需要把病人心跳数据制成(

 )

 A A .统计表

 B B .条形统计图

 C C .折线统计图

 2 2 .由 5 5 个小正方体摆成的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 ,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是 ,下列立体图形不符合的是( (

 ) ) 。

 A A .

  B B .

  C C .

  D D .

  3 3 .把 0 90.060 化简,可以去掉的零有(

 )个。

 A A . 1

 B .2 2

 C C . 3

 D .0 0

 4 4 .某商品原售价 0 80 元,升价 10% 后,又降价 10% ,现售价(

 )

 )

 。

 A A .0 80 元

 B B .8 88 元

 C C .2 79.2 元

 5 5 .循环小数 8.1503503…… 它的小数部分第 0 100 位数字是(

 )。

 A A .1 1

 B B .3 3

 C C .5 5

 D D .0 0

 6 6 .已知 a a 、b b 、c c 均不等于 0 0 ,结果与 a÷ 相等的是(

 )

 A A . a÷c×b

 B B . a÷c÷b

 C C . a÷b×c

 D D .不确定

 7 7 .小明有 4 4 本不同的科技类图书和 3 3 本不同的故事类图书.在一次为贫困学校捐书的活动中,他准备捐科技类和故事类图书各一本,他有(

 )种不同的捐法.

 A A .3 3

 B B .4 4

 C C .7 7

 D D . 12

 8 8 .下面图形中,对称轴条数最多的是(

 )

 A A .

  B B .

  C C .

  D D .

  9 9 .如下图,a a 、 b 是两个棱长为 8 厘米的正方体盒子。

 a 盒中放入直径为 8 厘米、高为 8 厘米的圆柱体, 铁块一个, b 盒中放入直径为 4 厘米、高为 8 厘米的圆柱体铁块四个。现在把 a 盒注满水,然后倒入 b 盒里,使 b b 盒也注满水。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A . a 盒的水正好倒满 b 盒;

 B B . a 盒的水倒入 b 盒还有多余;

 C C . a 盒的水不够倒满 b 盒

 D D .不确定

 10 .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① 男生比女生多 25% ,那么女生比男生少 20% ; ② 一个长方体恰好可以切割 成两个相同的小正方体,已知

 每个小正方体的表面积是 0 30 平方厘米,那么这个大正方体的表面积就是 0 60 平方厘米; ③5 5 克糖放入 95克水中,糖占糖水的 5% ; ④ 将一段圆木锯成两段共用 8 8 分钟,照这样计算,如果将这段圆木锯成 3 3 段要用 用 6 16 分钟; ⑤ 既能表示数量的多少,又能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统计图是条形统计图。

 A A .0 0 个

 B B .1 1 个

 C C .2 2 个

 D D .3 3 个

 二、填空题

 11 .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 3 53 度,则它的顶角是 ________ 度;直角三角的一个锐角是 2 42 度,则另一个锐角是 ________ 度。

 12 .一个等腰直 角三角形,最长的边长为 0 20 厘米,它的面积是 ______ 平方厘米. .

 13 .若 是分母为 8 18 的最简真分数,则 a a 可取整数的个数为( ______ )个。

 14 .一个圆柱削去 4 2.4 立方米后,正好削成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削成的这个圆锥的体积是 ________立方米,圆柱原来的体积是 ________ 立方米。

 15 .已知 A× =B× , , 那么 A A ∶ B=________ ∶ ________ 。

 16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分别表示下面所求的数.

 小小书店有连环画 0 380 套,卖出 a a 套后,又运进 0 60 套.书店现在有连环画 ________ 套?

 17 .首饰的含金量用 “12K , 18K , 21K , 24K” 表示.K 24K 表示足金(含金量为 100% ),K 12K 表示含金量为50% .K 18K 表示含金量为( ____ ),质量为 0 80 克的 K 18K 首饰中,金的质量为( ____ )克.

 18 .把 5 1.75 化成最简分数后的分数单位是 __ ,添上 ___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后是最小的合数.

 19 .在两幢楼房之间的小路一边栽树,小路长 0 60 米,每隔 6 6 米栽 1 1 棵,一共栽 ________ 棵。

 20 . 34090900≈________ 万

 4000000000=________ 亿

 三、判断题

 21 .比 例尺一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成反比例.( ____ )

 22 .正方体的棱长和体积成正比例。

 ( ______ )

 23 .从折线统计图中既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又能清楚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 ______ )

 24 .4 4 比 比 5 5 少 少 20 %,就是 5 5 比 比 4 4 多 多 20 %。

 ( ______ )

 25 .大于 而小于 的分数只有一个。( _______ )

 四、作图题

 26 .把下面放大的图形按 1 1 ∶2 2 缩小.

 五、解答题

 27 . 甲、乙两个仓库, , 甲仓库存粮 0 30 吨, , 如果从甲仓库中取出110放入乙仓库, , 则两仓库存粮数相等。两仓库一共存粮多少吨? ?

 28 .求如图的表面积和体积.单位( dm )

 29 .耀华印刷公司某打字员打一份稿件,第一天打了这份稿件的 ,第二天打了余下稿件的 ,这时已打好的比余下的多 0 4500 字,求第一、二天各打了多少字?

 30 .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已行的路程与未行的路程比是 1 1 :3 3 ,如果再行 2 52 千米,已行的路程是全程的 。甲地到乙地有多远?

 31 .小明家、小刚家、学校在同一直线 上.小明家到学校距离 0 1000 米,小刚家到学校距离 0 1200 米,那么小明家到小刚家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32 .如图所示,一个密闭的容器里装有一些水,倒过来后水面的高度是多少? ?

 33 .6 2016 年里约奥运会中国队一共获得 6 26 枚金牌,比日本多了 4 14 枚,多了百分之几?(百分号前保留两位小数)

 六、计算题

 34 .解方程。

 ① 3.2x- - 4×3=52

 ②x x :

 1.2=3 :4 4

 35 .解方程:

 :

 3.5 =1 1 :

 x

 2x +1 1 =2 2

 【参考答案】

 ***

 一、选择题

 题号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答案

 C C

 C C

 A A

 C C

 B B

 A A

 D D

 B B

 A A

 D D

 二、填空题

 11 . 48

 12 . 100

 13 .5 5

 14 . 2

 3.6

 15 . 9

 16 . 380- - a+60

 17 . 75%

 60

 18. .

 19 .9 9

 20 . 40

 三、判断题

 21 . ×

 22 . ×

 23 .正确

 24 . ×

 25 . ×

 四、作图题

 26 .

  五、解答题

 27 .4 54 吨

 28 .表面积为 6 675.36 平方分米;体积为 4 924.64 立方分米

 29 .第一天 0 2700 字

 第二天 0 3600 字

 30 .2 112 千米

 31 .0 200 米或 0 2200 米

 32 .6 6 厘米

 33 . 67%

 六、计算题

 34 .① 20

 ② 0.9

 35 . 10; ;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 1 . 3x- -7 7 错写成 3 3 (x x- -7 7 ),结果比原来(

 )。

 A A .多 43

 B B .少 3 3

 C C .少 14

 D D .多 14

 2 2 .a a 的倒数大于 1 1 ,那么 a a 是(

 )

 A A .真分数

 B B .假分数

 C C .非 0 0 的整数

 3 3 .把 4 24 分解质因数是(

 )

 A A . 24=2×3×4

 B . 24=2×2×3×3

 C C . 24=2×2×2×3

 4 4 .买鞋的学问 :如果鞋子是 a a 码,也就是 b b 厘米,它们有这样的关系:a a = 2b ﹣ 10 .小明要穿 0 40 码的鞋子,也就是要穿(

 )厘米的鞋子.

 A A . 35

 B B . 30

 C C . 25

 D D . 40

 5 5 .0 10 层楼大概有(

 )

 A A . 30m

 B B . 10m

 C C . 300cm

 D D . 30m2 2

  6 6 .把一个圆柱体木材加工成一个最大的圆锥,须削去圆柱体的(

 )

 A A .

  B B .

  C C .

  7 7 .甲数的45等于乙数的23(甲数、乙数不为 0 0 ),那么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

 )

 。

 A A .23∶45

 B B .6 6 ∶5 5

 C C .5 5 ∶6 6

 D D .45∶23

 8 8 .小红用彩色纸剪了一个半圆,半径是 6cm ,求周长。列式是( (

 ) ) 。

 A A . 3.14×6×2÷2

 B B . 3.14×62 2 ÷2

 C C . 3.14×6×2÷2+6×2

 D D . 3.14×6×2÷2+6

 9 9 .如图,两条虚线相互平行,从左往右,各图形中的阴影部分的面积分别标记为 ①- - ④ ,则(

 )

 A A .全部相等,都是 h 2h 平方米

 B B . ④ 的面积比的 ③小 面积小

 C C . ③ 的面积比 ② 的面积大 8 18 平方米

 D D . ③ > ④ > ① = ②

 10 .下面不能组成比例的是( (

 ) ) 。

 A A .3 8:3 和 和 16:6

 B .3 5:3 和 和 : :

 C C. . 3 :3 和 和 : :

 二、填空题

 11 .( ______ )分2 =2 时 时 0 40 分= = ( ______ )时; 7900 mL= ( ______ )

 L= ( ______ )m m3 3 。

 12 .一个半圆的周长是 7 25.7 分米,则这个半圆的面积是( ______ )平方分米。

 13 .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3 3 :5 5 ,甲数是 乙数的 ________ ,乙数占甲、乙总和的 ________ ,甲数比乙数少________ %。

 14 .8 1.08 吨 =________ 千克

 15 .一条绳子长 ɑ ɑ 去 米,用去 后,余下 _____ 米.

 16 .数一数, , 图中有 ____ 个直角三角形. .

 17 .甲三角形与乙三角形的底边长的比是 2: 1, 高的比是 1 :3 ,那么甲三角形与乙三角形面积的比是( ____ )。

 18 .分别求出下面每个图形的面积,填在相应的括号里( ( 每个小方格表示 1 1 平方厘米) )

 ( _______ )

 ( _______ )

  ( _______ )

 ( _______ )

  19 .一根长方体的木料,横截面的面积是 4 0.4 平方分米,截成两段后,表面积增加 ________ 平方分米.

 20 .小明家在学校的东偏南 30° 方向上,我们也可以说学校在小明家的( _____ )偏( _____ )( _____ )方向上。

 三、判断题

 21 .某城市一天的气温是- -7 7 ℃- -5 5 ℃ ,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相差 2C 。( ____ )

 22 .李宁每天沿着固定的路线上学,行走时间和速度成反比例。( ______ )

 23 .因为34=75% ,所以34千克等于 75% 千克.

 ( _______ )

 24 .钟表上分针转动的速度是时针的 2 12 倍。

 ( ______ )

 25 .一个三位小数,精确到百分位约是 4.20 ,这个数最小是 4.201 。( _____ )

 四、作图题

 26 .用你喜欢的图形表示

 ×

 五、解答题

 27 .两辆汽车分别同时从 A A 、B B 两地相对开出,甲车的速度是 0 80 千米/时,乙车的速度是 5 75 千米/时,经过 2 1.2 小时两车共行了全程的

 。A A 、B B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

 28 .下图是 6 4×5×6 正方体,如果将其表面 涂成红色,那么其中一面、二面、三面被涂成红色的小正方体各有多少块?

 29 .对六年级 0 200 名学生进行一次 “ 我最喜欢的文艺节目 ” 小调查,统计结果如图.喜欢歌曲的比喜欢相声的人数多多少?

 30 .看图提出问题,并解答.( ( 单位:厘米) )

 (1 1 )

 ________ ?

 (2 2 )

 ________ ?

 (3 3 )

 ________ ?

 31 .一个圆锥形稻谷的底面周长是 6.28m ,高是 1.8m ,现在把这些稻谷全部装入一个底面积是 6.28m2 2 的圆柱形粮囤里,可以堆多高?

 32 .六(1 1 )班第一小组六名同学参加数学竞赛,每人 做对的题数如表:

 学生姓名

 李启芳

 李铭迪

 冯缘

 陈珈怡

 章永涛

 俞华丽

 平均数

 做对题数

 11

 7 7

 8 8

 14

 10

 用正负数表示

 ﹣2 2

 +2

 0 0

 (1 1 )根据数据,将表格中的两个空格补充完整.

 (2 2 )这组同学投中个数的众数是

 ,中位数是

 .

 33 .计算下面各图形的面积。

 (1 1 )

 (2 2 )

  (3 3 )

  (4 4 )

  六、计算题

 34 .简便计算(要求写出简算过程).

 5 5, , 65 ﹣ 2.71+5.35 ﹣ 6.29

 1.25×32×2.5

 ×25%+ ×2.2 ﹣ 0.25

 35 .脱式计算, , 能简算的要简算。

 25, , 04+24.96÷4.8- - 4.8

 ×7.2

 32×12.5×25%

 ÷

  【参考答案】

 ***

 一、选择题

 题号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答案

 C C

 A A

 C C

 C C

 A A

 C C

 C C

 C C

 B B

 C C

 二、填空题

 11 .2 2

 7.9

 0.0079

 12 . 25

 13 .

  14 . 1080

 15. .

 16 . 16

 17 . 2:3

 18 . 5

 8

 10

 12.56

 19 .8 8

 20 .西

 北

 30°

 三、判断题

 21 .正确

 22 . ×

 23 . ×

 24 . √

 25 . ×

 四、作图题

 26...

篇四:六年级分数除法案例反思

数除法》 教学反思 这是六年级第三单元内容, 学生是在已掌握整数的四则运算,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和分数的乘法、 倒数的概念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分数的除法。

 传统的计算题的教学方法多数采用老师讲, 学生练的方法, 虽然这样的课有一定的练习量, 但往往会非常枯燥、 很难吸引学生。为使课堂有趣、 生动、 高效、 思维量大, 又符合六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 学习情绪易于调动,但分析能力还比较薄弱的特点。

 我采用比较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创设问题的情景, 精心设问, 适时、 适度采用激励性的语言, 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主动、 愉快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来, 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为了切实有效的实现既定目标, 我将教学过程分为几个环节。

 (一)

 复习导入, 首先我让学生复习旧知识, 分数的乘法、 倒数的概念、 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乘积等于 1 的概念。(二)

 其次让学生发现问题, 自己总结出分数除法法则;

 (三)

 通过试做例题, 最后灵活运用除法法则解决问题。

 (四)

 总结提升, 因为此节课的教学关键要让学生掌握分数除法转变为分数乘法进行运算的思路, 此外要渗透简单一元一次方程的思想。

 所以在最后同学们以“我今天学会了…” 和“在学习过程中我最大的收获是…” 进入一个新的高潮。

 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整理所学的内容, 同时理解不仅在运算过程中可以使用合理的方法, 同时在平时学习生活中也应选用合理有效的方法即适用于自己的学习方式, 这样学习才会变得轻松。

  1、 专 业提供考试资料, 教学课件、 教案, 论文, 企业名 录,可研报告, 管理制度等资料下载。

 2、 本店资源来源于互联网,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请下载试用 者二十四小时后删除. 试用 后请购买正版的资源。

 若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提出 指正, 我们将立即修改或删除。

篇五:六年级分数除法案例反思

级数学

 第三单元

 第 第 6 6 课时

 解决问题(三)

 教学内容:P41 页例 6 以及练习九 1、4、5 题 教学目标:

 1 掌握列方程求两个未知量的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2.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写出等量关系式。

 3、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使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列方程解决复杂的分数除法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等量关系式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旧知 导入:

 1、课件出示线段图:女生人数

 ,引导学生根据以前学习的知识说数学信息。

 2、课件出示:男生人数

 ,现在将两者比较说一说。

 引导学生们发现,当我们将不同的人数作为单位“1”时,就会出现不同的分率,这样的两个分率是倒数关系。

 ( ( 二) ) 探索交流

 1.出示例题。

  2.阅读与理解。

  (1)阅读题目,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下半场的得分是上半场的一半。我们班全场的得分是 42 分。

  3 3 .分析与解答。

  (1)同伴交流,理清关系,找到单位“1”。

 (2)学生汇报 上半场+下半场=全场得分

  将上半场作为单位“1”,下半场是上半场的 12

 。

 我们可以设上半场为 X 分,下半场为 12

 X 分.

 X+ 12

 X=42

  (1+ 12

 )X=42

 32

 X=42

 X=42÷ 32

 X=42× 23

 X=28

 28× 12

 =14(分)

 师:还可以怎样解决呢?引导学生思考,找到其他解决方法。

 (如果有学生汇报,就分析学生的方法。如果没有学生汇报,就讲解书上的第二种方法。)

 老师讲解我们可以设下半场的得分 x 分。那么上半场的得分是 2x 分.

 2x+x=42

 3x=42

  X=42÷3

  X=14

  2x=2×14=28

  (3)对比分析、优化方法。

 师:不同的方法,相同的结果。刚才这几种方法,都很有道理。请大家分析对比一下,这些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还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思考,第一、二种用方程解答的方法,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顺向思考,就能找到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这样的数量关系和思考方法与用分数注意:这一种方法难度很大,作为一个难点突破,不要求全体学生呢个都掌握。

 乘法解决问题是一致的。

 4、回顾与反思:

 引导学生从检验方程的解、检验是否符合题中的数量关系。进行验证。。

  28+14=42,全场得分的确是 42、

  14÷28= 12

 ,下半场的得分确实是上半场得分的12

  符合题意,解答结果正确。

 ( ( 三) ) 巩固练习

 提高能力。

 基础练习 1.完成练习九 1、4 题。

 先让学生自主解答,然后集体交流。

 加强练习 2、完成练习九 5 题。

 ( ( 四) ) 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生 1:学会了如何求两个未知量的分数应用题 生 2::应先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式,再设其中的一个量为 x,找 x 和另一个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再根据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

 师:看来大家都很会学习,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还将遇到更复杂的实际问题,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分数除法 解决问题(三)

 说课 稿

 一、说教材 本次我讲授的内容是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例 6,在学这一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分数乘法,还有分数除法的综合算式,及分数除法简单的解决问题。对于如何确定单位“1”学生已有了一定的方法。今天要学习的例题 6 中包含两个未知量,首先在题目当中,我们可以知道两个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在这一点上,要引导学生发现两个未知量之间存在的倍数关系与和差关系,这是一个难点。其次在教材的编排上,还设计了逆向思考,以题中另一个量为单位“1”,对于学生而言非常抽象、思维难度很大、容易出错。我也将其纳入到了教学过程中,看看学生能否掌握这样一种逆向思维法。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掌握列方程求两个未知量的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如果不设计第二种方程应该由 80%左右学生能掌握)

  2、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写出等量关系式。(等量关系,学生大多数应该都能独立判断)

  3、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使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学生的思维比较局限,不敢大胆思考,有方法的畏惧说,怕出错。在平时还学要多多鼓励)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列方程解决复杂的分数除法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等量关系式。

 三、说教法 基于教材的特点,我设想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了解题中呈现的数量关系,帮助学生确定单位“1”的不同所带来的数量关系的变化。帮助学生找到等量关系解决问题。为了能突出重难点,我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1、在导入环节,我设计了两个常见的两之间的线段图,用提问的方式,一步一步引导学去发现当我们以不同的量为单位“1”时,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就发生了变化。(两个分率互为倒数)2、在教授例题时,我设计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己去找题中的已知条件及问题,并独立思考找到算式之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式。3、根据书上对例题的编排意图,我又设计了以老师主讲的第二种方程式的方法,对于这一方法难度很大,估计学生难以独立思考出来,所以我又选取了“填鸭式”教学法,结果可想而知,学生恐怕难以真正理解。4、巩固练习的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独立解决问题,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单独解决。

  提出条件

 自主探索

  老师讲授

 运用新知 思考问题

 得出方法

  观察对比

 知识迁移 导入:引导学生发现单位“1”的变换,所带来的数量关系间的异同 新授:方法一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探究 新授:方法二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方法,老师讲授 巩固练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找到单位“1”,找到等量关系,独立解决

 四、说学法 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主动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时,应尽量避免单纯地、直露地向学生灌输某种学习方法。有效的能被学生接受的学法指导应是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是通过优化教学程序来增强学法指导的目的性和实效性。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渗透以下几个方面的学法指导。

  1、让学生亲自经历运用科学方法探索的过程。

 主要是努力创设应用科学方法探索、解决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探索中体会科学方法引导学生以线段图为基础,经过抽象思维揭示内在规律,从而使学生领悟到把可靠的事实和深刻的理论思维结合起来的特点。

  2、让学生在探索性实验中自己摸索方法,观察和分析现象,从而发现“新”的问题或探索出“新”的规律。鼓励多动脑、多分析不断地寻找学生思维和操作上的闪光点,及时总结和推广。

 3、在指导学生解决问题时,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猜测、验证、发现等探究环节选择合适的概念、规律和解决问题方法,从而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促进知识的正向迁移。

 五、说教学过程 1、旧知导入:引导学生从前面的例题之中,发现今天所学新知的重点,感受知识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索交流:希望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分析题目找到解题思路,在这一部分关键是引导学生找准两个量之间的关系。然后再通过对比观察,发现不同方法之间的相同与异同。

 3、巩固练习:通过知识迁移,测试学生掌握的情况,看看学生能否独立解决问题。

 六、说板书设计

  课题板书在中间,然后将例题 6 的等量关系式板书在课题之下,这样在列式的时候可以更清楚的知道两者间的关系,列出正确算式。最后将例 6 的两种方程法板书在关系式之下,方便学生在练习时做参考。

 七、说课综述 以上是我对《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三)》这节教材的认识、及一些见解、附加教学过程的设计。在整个课堂中,我希望学生能通过前面学过的知识,进行牵引,运用到这一内容的解决问题上来,使能发现知识之间的关联,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但是在考虑到学生的学情之后我对课堂的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又体现不足,在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时,还是不能放心大胆的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这样导致了学生也不敢多思考,关于这一点还需改进,希望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能慢慢做到放手让学生们自己多思考,发现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分数除法 解决问题(三)

 课后反思

 今天教学的内容并不是很多,只有一道例题,课时我在课堂上却花了比较长的时间。首先是导入部分,就占用了较长时间,我的目的是为了给新课部分做铺垫,可在引导学生讲出了“以女生为单位“1”和以男生为单位“1””那两句话之后,我又并没有设计一两个巩固练习,导致学生在新授部分的时候,当我提问“如果以下半场得分为单位“1”呢?上半场与下半场得分有什么关系?”这个问题时,班上没什么学生马上反应过来,这样一来,感觉前面的功夫有些多余。如果在那一部分我能设计一两个填空题或判断题会好一点。其次是新授部分,受了教材的影响,我觉得教材既然这样编排,那么两种方程方法最好都能给孩子们讲述,在这一点上,我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这一点缺失特别体现在教学第二种方程法上,学生对于我讲的难以理解,反而还导致了学生对于第一种方程概念变得模糊不清,在要求学生比较两种方法的相同与不同时,学生都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甚至在老师提出以后,跟上来的学生任然不在多数。最后就是巩固练习,这一部分按理来说要留给孩子独立思考的时间,可以请中等生上台板书,但是考虑时间的不足,在做练习 1 时我直接找了两个成绩好的学生口述答完了,虽然是解决了这一道题,可其他学生就没有机会思考,可能还没有听懂这两个学生所讲的内容。在完成练习 2、3 时,又匆匆带过,其实我在巡视的时候也发现了问题,可是没有时间讲解,只能听之任之。今天的这一堂课有以上的不足,自己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也要多注意,以学生的学情为主,还要学会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学生“避重就轻”。

篇六:六年级分数除法案例反思

除法应用题的教学与反思

 应用题的学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学习中出现问题最多的内容。特别是到了六年级要学习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更是重中之重。一些老教师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一套分析解答分数应用题的方法,如“是、占、比、相当于后面是单位 1”;“知 1 求几用乘法,知几求 1 用除法”等等。一开始我也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感到简单易行,同时也为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了帮助。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感觉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走上了生搬硬套的模式,许多同学在并不理解题意的情况下,也能做对应用题。然而在这种教学方法指导下获得的知识是僵化的,许多学生虽然会熟练的解答应用题,但却不会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原因在于他们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不是以标准形式的应用题出现,在这里找不到“是、占、比、相当于”,也就找不到单位“1”,学生因此无从下手。

  在《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中,为了更好的发挥应用题的“应用”价值,应用题已不再作为独立的章节出现,而是将这部分内容融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联系与综合”当中。但目前我们使用的仍然是旧教材,如何在新理念的指导下使用好旧教材,是我们当前需要研究的话题。我在乡优课评选中教学“分数除法应用题”一课时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索。现将教学大概过程摘录如下。

 一、案例:

 师:我们班共有 48 名学生,其中男生有 28 人,女生 20 人,参加书

 法兴趣小组的有 6 人。

 师:你能把老师提供的信息编成一道分数乘法应用题吗? 生:怀庄小学六(1)班有学生 48 人,男生占其中的127,男生有多少

  人? 怀庄小学六(1)班有学生 48 人,女生占其中的125,女生有多少人? 怀庄小学六(1)班有学生 48 人,,参加书法兴趣小组的占全班人数的81,参加书法兴趣小组的有多少人? …… 师:请你们解答这几道题。

 生:学生自己解答。

 师:你认为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生:根据关键句找出相等关系。

 师:刚才同学们介绍了你们学校的有关情况,想了解我们学校的有关

  情况吗? 生:想。

 师:陡湾小学六(2)班现有学生 56 人,是五年级时的87,五年级时 原有学生多少人?谁会解答这道应用题? 生:56×87=49(人)

  56÷87=64(人)

 师:谁的方法正确呢? 生:第二种是正确的,因为根据题意可以列出

  五年级时的人数×87=现有学生 56 人

 所以,五年级时的人数=现有学生 56 人÷87 师:说得太好了,还有其他的解法吗? 生:设五年级时有 X 人。

 87 X=56

 X=64

 师:你根据什么列出的方程? 生:根据“五年级时的人数×87=现有学生 56 人”这个数量关系式。

 生:还可以这样列方程:56÷X=87

 师: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生:根据上面的方程想出来的。

 师:请大家用图表示题意,再想想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

 (让学生同桌讨论、小组讨论)

 生:56÷7×8=64(人)

 师:说说你这么做的道理。

 生:因为五年级时的人数是 8 份,现有学生占其中的 7 份,用现有学 生除以 7,先求出每份的人数,再乘以 8 就是五年级时的人数。

  师:其他同学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56+56×71=64(人)。

 师:71表示什么意思? 生:五年级时的人数是 8 份,现有学生占其中的 7 份,也就是五年级

 时的人数比现有学生多71。

 师:方法多不多?其实这道题还有其他的解法,同学们课后可再研究

 一下。我们今天研究的这类应用题,有什么特征? 它与分数乘法应用题相比有何异同? 生:相同的是数量关系,不同的是所求的量。

 (把刚才的乘法应用题改编成除法应用题,同学间相互解答)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分数除法应用题,方法很多,今后同学们可以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解答。

 二、反思:

 有位教育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如果使学生习惯于简单地接受和被动地工作,任何方法都是坏的;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这节课教学的成功之处有以下三方面:

 1、教学内容“生活化”: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纵观整节课的教学,从引入、新课、巩固等环节的取材都是来自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2、解题方法“多样化”:

  《数学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应鼓励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思路,而不是以教科书上的或教师事先欲设的答案作为评价的依据”。在这节课上学生一共提出了 5 种解题方法,其中有 3 种是我们平时不常用的,第 5 种是我也没有想到的。我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及时调整了教案,让每一个想发言的学生都能表达自己的想

 法,尽管他们有些数学语言的运用还不太准确,但我还是给与了肯定与鼓励。在这种宽松的氛围下,原本素不相识的师生在短短 40 分钟的时间里就产生了情感上的交融。学生有了运用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成功体验,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并产生进一步学好数学的愿望。虽然后面还有两个练习没有来得及做,但我认为对一个问题的深入研究比盲目地做 10 道题的收获更大,这种收获不单单体现在知识上,更体现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3、师生交流“情感化”:

 数学教学改革,决不仅仅是教材教法的改革,同时也包括师生关系的变革。在课堂教学当中,要努力实现师生关系的民主与平等,改变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教学模式,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纵观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所说的话并不多,除了“你是怎么想的?”“还有其他的方法吗?”“说说看”等激励和引导以外,教师没有任何过多的讲解,有学生讲不清楚,教师也是用商量的口吻说:“谁愿意帮他讲清楚?”当一次讲不明白,需要再讲一遍时,教师也只是用肢体语言(用手势指导学生看图)引导学生在自己观察与思考的基础上明白了算理。学生能思考的,教师决不暗示;学生能说出的,教师决不讲解;学生能解决的,教师决不插手。由于教师在课堂上适时的“隐”与“引”,为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使他们真正成为科学知识的探索者与发现者,而不是简单的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容器。

 这节课教学值得商讨的也有两个方面:

 1、形式能否再开放一些:

  复习题出现的形式体现了开放教学的精神,但既然让学生编题,就可以全部用学生的数据,例题的出现就显得多余,可尝试让学生在编分数乘法应用题之后,让学生采用条件与问题相交换的方式引出例题,这样形式就更加开放,在相互比较异同时两类应用题的异同点也就更容易得出。这样设计,可以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优生“吃好”了,能否让学习困难生也“吃饱”:

 在本节课上花了比较多的时间让学生说自己不同的方法,对于那些中等或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来说是不是有必要,因为他们只能听懂其中的某一些解法,其余的听了也不懂。在课堂上他们在一定的时间段里成为了观众和听众。在面向全体学生这个层面上,本节课还有较大的欠缺。

篇七:六年级分数除法案例反思

dquo;分数除以整数” 的教学案例与反思

 一. 背景分析:

 《分数除以整数》 是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教学的起始课。

 是分数乘法、 倒数的认识之后的一节内容, 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习可以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根据新的教学理念和学生的认知基础与年龄特点, 在设计本课时主要突出以下几点:

 ⒈在注重算理和算法教学的同时, 体现估算。

  《数学课程标准》 对计算教学有明确的要求, 即淡化笔算、 重视口算、 加强估算。

 分数除以整数是学生继续学习的重要基础, 在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但在现行教材中对估算意识的培养还未凸显出来。

 针对这一现象, 我力求把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融入教学, 在课堂上形成具体的教学行为, 从而加以体现。

 ⒉以探索为主线, 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

  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 将更多的时间、 空间留给学生, 是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从问题的提出, 就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索和交流的数学活动中来。

 在探索的过程中, 教师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 允许不同的学生尽可能地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

 ⒊让学生充分评价和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加以评价, 加强反思。

 当学生探索出多种算法后, 学生给予恰到好处的评价, 学生就会随时深入思考, 同时也能反思每一种算法是否更具有一般性, 普遍性。

 二. 课堂实录。

 ⒈直接揭示课题。

 师:

 上节课, 我们学习了分数除法的意义, 并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能写出除法算式的商。

 如,那么有÷4=, 到底怎样计算÷4 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数除以整数。

 板书:

 分数除以整数 ⒉创设情景, 引出问题。

 师:

 同学们, 请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

 生:

 红毛线。

 师:

 对(同时把这根红毛线贴在黑板上)

 凭借你的眼力, 说说这根红毛线大约有多长?

 生:

 (进行估计并说出数据)

 60 厘米、 75 厘米、 83 厘米… 师:

 你们的眼力真棒!

 离这根红毛线的实际长度就差一点, 想知道它有多长吗?

 生:

 (大声地说)

 想。

 师:

 我用分数表示这根红毛线的实际长度:

 米。

 小数表示是几米? 板书:

 米 师:

 如果把这根长米的红毛线平均剪成两段(教师用粉笔画一道), 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

 每段长几米? (板书:

 每段长几米? )

 师:

 怎样列式?

 生:

 ÷2 师:

 教师板书:

 ÷2 问:

 你估计一下, ÷2 的结果是多少?

 (教师找学生说)

 师:

 下面, 请同学们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来研究÷2 怎样计算, 并检验估计的结果是否正确。

 ⒊探究与交流。

 ⑴学生独立研究或小组合作研究。

 ⑵汇报交流 师:

 谁愿意到前面把你或你们研究结果展示给大家看?

 生 1:

 我是先把算式中的分数化成小数后再计算的, 算式是:

 ÷2=0. 8÷2=0. 4(米)。

 生 2:

 我是通过画图的方法, 知道每段长米。(图略)

 生 3:

 我的算式是÷2==(米)。

 我是这样想的:

 米是 4 个米, 把 4 个米平均分成 2 份, 每份是 2 个米, 也就是米。

 经过验证×2=, 是对的。

 生 4:

 我是先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将算式转变成整数除法后再进行计算的, 算式是:

 ÷2=4÷10=(米)

 生 5:

 我是这样想的, 把米平均分成 2 份, 求每份是多少米, 也就是求米的是多少, 用乘法计算。

 列式是×=(米)

 师:

 有什么问题吗?

 生:

 为什么÷2=×呢?

 (学生小声讨论, 后有个别生举手)

 生:

 我能用商不变的性质, 把除数变成 1 就可以了。

 师:

 你能把你的想法写出来给大家看吗?

 生:

 我是这样想的÷2=(×)

 ÷(2×)

 =(×)

 ÷1=×

 (教师组织学生感悟, 确实学生明白了)

 ⒋分析与概括。

 师:

 大家在计算“÷2” 时, 开动脑筋, 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 对于这些方法能否计算分数除以整数这类题呢? 谈谈你们的看法。

 生 1:

 我觉得把分数除法转化成分数乘法比较简单。

 生 2:

 我认为分数化小数的方法也挺简单的, 但有时候小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如÷2。

 另外对于分子除以整数的方法也这样的。

 生 3:

 我同意他的说法, 补充一点是用商不变的性质做题也不简便, 所以这些方法都能解决问题, 但很麻烦。

 师:

 我同意大家的看法, 其实画图也是一种好的方法, 但有时候用画图的方法也是麻烦的。那么, 在这些算法中你将选用哪一种方法计算分数除以整数呢?

 生:

 (齐答)

 把分数除法转化成分数乘法做。

 师:

 谁总结一下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用自己的话来概括。

 生:

 分数除以整数, 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生:

 我补充一点, 分数除以整数(0 除外), 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师:

 这是一种较为简便、 应用广泛的方法, 但有时候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做题时要合理灵活地选择计算方法。

 ⒌质疑与反思。

 师:

 对于这些方法, 尽管大家的思维角度不尽相同, 但是基本的想法是相同的, 想一想我们是怎样解决问题的?

 生:

 用学过的倒数、 商不变的性质解决的。

 师:

 对。

 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运用旧知识解决新新问题。

 这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

 ⒍实践体验(略)

 三. 课后反思。

 整个教学是成功的, 具体表现在:

 学生始终以积极的态度投入每一个环节的学习中, 在主动进行探究的过程中, 对“÷2” 的算法有了具体的认识, 且分析思考出分数除以整数的一般性计算法则。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 我认为成功的关键在于学生是通过自主探究获得知识的, 具体分析如下:

 ⒈研究学生如何学比研究教师如何教更重要。

  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必须以已有的知识和学习经验作为基础, 因此正确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经验就显得格外重要。

 我认为分数除以整数的教学基础在于以下几点:

 分数与小数的转化; 分数的意义; 分数乘法的意义; 倒数的知识; 商不变的性质等。

 这些知识在以前的学习中, 学都有了足够的掌握。

 有了上面的分析基础, 我觉得把研究新知识的权力教给学生, 是完全可以的 ⒉对整个教学设计有了创新之举。

 (1)

 学习内容来自于生活。

 这节课中, 选择了生活中打毛衣用的红毛线, 用它作为研究问题的着眼点, 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 猜测和思考, 创设了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景。

 看的出来, 学生对红毛线的实际长度大胆地进行估测的过程, 是极感兴趣的, 参与的热情破高; 教师借此, 用分数表示这根红毛线的实际长度, 并动手操作把它截成相等的两段, 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同时再一次让学生估计“÷2” 的结果, 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 要求的“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 有意义的、 富有挑战性的” 这一理念。

 (2)

 解题方法来自于学生。

 面对新知识的学习, 不是教师去讲解, 而是让学生自主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学习空间, 学生的思维是发散的, 学生的方法是多样的。

 学习活动中, 学生自己去思考、 去经历、 去交流, 对“÷2” 的研究确实很到位, 想出了画图的方法和计算的方法, 而且计算的方法不唯一。

 从研究的结果看, 说明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欲, 有去经历学习过程、 探索过程的强烈热情, 这是学生个体的需要, 也是张扬学生个性的过程。

 这一过程恰恰体现了学生们具有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意识。

 (3)

 评价与反思的过程, 让学生有所悟。

 学生从各自的数学实际出发, 用不同的学习经验和知识基础, 对÷2 的探讨出现了多种不同的思维方式:

 有的学生将题目中的分数化成小数后再相除; 有的学生利用商不变的性质将题目转化成整数除以整数后再计算; 有的学生想到把分水除法转化成分数乘法进行计算,等等。当学生出现这些方法, 教师要求学生把这些方法放在“分数除以整数” 的背景下分析,课堂上学生确实具备了这样的本领, 能够对每一种方法进行评析。

 在学生们的互相评价中,引发了对所学知识的更深思考, 同时学生反思出这些方法都是运用旧知识解决的, 教师并告诉学生这是一种很重要的思考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能够体验和感悟到学习数学的科学方法。

 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非常重要。

 ⒊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探究的主体是学生, 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和动手实践” 获取新知识、 学会学习是教师们共同认可的。

 但在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如何找准教学的起点, 如何给学生充分的探究空间, 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进行研究、 讨论和交流, 从而获得真正的数学知识,同时使能力的培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得到和谐的发展仍然是我们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篇八:六年级分数除法案例反思

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工程问题》教学反思

 中宁五小

  李春梅 本课时内容工程问题是一类特殊的实际问题,并且两个工程队或两人合作时的数量关系特别复杂,教学时要通过原有单独完成时的数量关系的结构来,使学生通过尝试、分析,找到本质的数量关系,进而解决问题。

 本例题采用的素材是“工程问题”,但并不是要求学生解决形形色色的“工程问题”,而是要借此让学生经历复杂中的较为简单地类型题,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运用观察、类比、发现等方法是学生掌握较为复杂的工程问题数量之间的结构特点,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基本方法。

 本人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这节课按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这样几个程序进行,1、做好复习铺垫工作,复习与新课内容紧密联系的旧知,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必要的、充分的准备,这一步的设计起到了有效的效果。

 2、课中让学生做了较简单的单独完成的工程问题的应用题,引导学生发现较复杂的两个工程或两个人共同完成的工程问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然后引入合作工总用单位“1”的量表示的分数工程问题,让学生尝试练习,发现规律,进一步类推出分数工程问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变抽象为具体。然而,在实施这一步时,由于本人的疏忽,当合作工总 30 千米时,求合作工效的过程中自己没有事先做,造成了求合作工效时有循环小数出现,又加上学生对以往学过的异分母的分数加减法知识的遗忘,造成了时间上的超时,多种原因造成了课堂气氛不活跃,师生配合上不和谐,还有很多的不足,诚恳大家开诚布公的提出。

篇九:六年级分数除法案例反思

 分数除法问题(第 2 课时)

  教学内容:

 冀教版《数学》 五年级下册第 80、 81 页。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事例, 经历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并用方程解答稍复杂的分数除法问题的过程。

 2. 能用方程解答稍复杂的“已知部分求整体的” 分数除法问题。

 3. 在用方程解分数除法问题的过程中, 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能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教学方案:

 教学环节 教学预设 一、 创设情境 师生谈话, 请小时候有玩具汽车的同学举手, 引出生产玩具汽车的问题。

  师:

 同 学们, 大家小的时候都有过玩具汽车, 谁有过玩具汽车?

 可能有很多同学举手。

 师:

 这么 多 同 学都喜欢玩具汽车。

 所以玩具厂也在加紧为小朋友们生产玩具车, 请同学们打开书 74 页。

 学生读书。

 二、 碰碰车问题 1. 学生读题, 观察情 境图。

 鼓励学生说一说发现的数学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讨论一下:

 能不能直接用乘法计算。

  师:

 请同学们读题并观察这幅图, 说一说你知道了 哪些情况?要解决什么问题?

 生 1:

 玩具厂计划生产一批玩具汽车, 已经完成计划的54。

 生 2:

 还要生产 190 辆。

 生 3:

 要解决的问题是:

 这批玩具汽车有多少辆?

 师:

 这道题能直接用 乘法计算吗? 为什么?

 生 1:

 不能。

 因为是已知部分求整体。

 生 2:

 不能。

 因为要求单位“1”。

 师:

 那该怎么办?

 生:

 设计划生产的辆数为 x, 找出数量关系, 用方程解答。

 2. 师生共同画线段图, 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然后, 鼓励学生找出数量关系, 列方程解答。

 师:

 我们把这批玩具车看作单位“1”, 画出线段图 分析一下,找一找数量关系。

 师:

 “已经完成54” 怎样在图上表示呢?

  师( 指图 ):

 我们把玩具车的总数看作单位“1”, 已经完成54,还要生产 190 辆, 从这个线段图中, 你能找出 题中的等量关系吗?试一试, 自 己找出等量关系, 列出 方程解答。

 学生自主解答, 教师巡视、 指导。

 3. 交流学生计算的方法和结果。

 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解答问 题的思路。

 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解题。

 师:

 谁愿意把自 己的计算方法介绍给大家分享。

 说一说你找到的等量关系 是什么 ? 是怎样设未知数列方程的, 解答过程中 遇到了 什么问题, 是怎样解决的。

 学生说, 教师板书。

 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

 方法一:

 计划生产的辆数-已经生产的辆数=还要生产的辆数。

 解:

 设计划生产玩具车 x 辆。

 X-54x = 190

 51x = 190

 x = 950 方法二:

 计划生产的辆数×剩下的几分之几(1-54)

 =还要生产的辆数。

 解:

 设计划生产碰碰车 x 辆。

 (1-54)

 x = 190

 51x = 190

 x = 950 如果第二种方法未出现, 教师启发或作为参与者提出这种方法。

 三、 尝试应用 1. 读教材“ 试一试”, 鼓励学生自己画 师:

 大家看课本第 75 页“试一试” 的题, 说一说这道题该把什么看作单位“1” 呢?

 线段图分析并试着解答。

 生:

 把计划生产的箱数看作单位“1”。

 师:

 那就请大家试着画出线段图分析一下, 解答出来吧。

 学生自主画图并解答。

 教师巡视指导。

 师:

 哪位同学愿意把自 己的画法介绍给大家?

 学生可能出现的画法:

 2. 交流画的线段图和解题方法。

 解:

 设计划生产 x 箱。

  x + x =9800

  x =9800

  x =6860 四、 课堂练习 1.“练一练”第 1、2 题。

 让学生独立解答, 交流算法时重点说一说解答的思路。

  师:

 下面, 请同学们完成练一练中 的第 1、 2 题。

 学生自主完成。

 教师巡视, 适当指导。

 师:

 谁愿意介绍一下你的解题思路?

 学生可能出现的解法:

 1.

 解:

 设承德到北京有 x 千米。

  x - x =64

 x =256 2.

 解:

 设去年下半年用电 x 千瓦时。

  x + x =8640

 x =7680 2. “练一练” 第 3题, 鼓励学生自 己解答, 然后交流。

 师:

 同 学们表现不错。

 我们知道有些商品在不同 的季节价格会有些变化。

 下面请看第 3 题, 看谁能探究出一件羽绒服在不同季节的价格。

 学生自主解答, 然后交流。

 五、 课外延伸 教师谈话, 鼓励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 到生活中。

  师:

 数学来源于生活, 又是为我们的生活服务的, 让我们继续用 数学的眼光看生活, 学以致用 , 并记入数学日 记。

 咱们比一比, 看谁将课堂上的知识在生活中用 的多 , 用 得巧。

  课后反思

  分数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特别是稍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这一块, 也是学生最难理解的一类。

 对于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相对来说, 学生理解起来较轻松, 而分数除法应用题是乘法应用题的逆思考, 学生对于这种逆向思维感到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情况, 帮助学生如何选择解题策略显得尤其重要。

 本节课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1、 在预习作业中通过对关键句的分析, 让学生明白, 从关键句可以看出谁是单位“1”, 让学生知道关键句的理解是我们解决分数应用题的关键, 它对我们列出正确的算式是至关重要的。

 从预习作业中复习了一步分数应用题,从而总结出未知单位” 1” 用除法计算。

 2、 在教学例题时, 我采用了师生共同找出等量关系式, 画出线段图, 然后由学生自己列出方程, 算出答案。

 在教学的练习过程中尽量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 放手让学生分析, 自己找出数量关系, 列式、解答, 这样由扶到放, 不仅发挥了学生的独立自主性, 而且能使学生积极参与新知学习, 积极寻求解法,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解题技巧。

 3、 注重练习多样化。

 在练习反馈中, 我设计了多层练习, 既有基本巩固, 又有深化认识。

 从多方面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拓展学生的思维。

 但在教学过程中, 我发现仍有部分学生不能准确地找出题中的单位“1”, 而且列方程时易出错, 在算术方法上不能准确找到对应量的对应分率, 这都影响了他们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效果, 这可能也

 跟我课堂上没有花太多时间指导有关, 因此还要在后面的练习中。

推荐访问:六年级分数除法案例反思 除法 反思 分数

最新推荐New Ranking

12023小学一年级班主任个人总结9篇(完整文档)

小学一年级班主任个人总结班主任工作是琐碎、繁忙的,然而做好班主任工作是一个好教师的标志,也能从...

22023年商场管理者的年终总结3篇

商场管理者的年终总结有句话叫做“入对门、跟对人”,也就是讲一个人在选择自己的事业时,要选择一个...

3新学期班主任总结15篇【通用文档】

新学期班主任总结刚入学的新生对职业学校充满了好奇和浪漫的幻想,似乎已经摆脱了最痛苦的学习生活,...

42023年度维修年终总结14篇

维修年终总结一、日常工作完成情况1、20__年度共完成约项零维修工作,其中有公共区域,业主维修,商户...

52023年度开展教学教研活动总结15篇(范例推荐)

开展教学教研活动总结我们始终落实县局的各项规定,认真组织学习《漳州市教学教研常规(修订本)》。结...

62023年度五年级语文老师教学总结13篇【完整版】

五年级语文老师教学总结这学期来本人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

7小学教师语文课堂教学总结6篇(完整)

小学教师语文课堂教学总结时光如星域间的流星,来去匆匆,一个学期的教学有结束了。本学期我在去年担...

8最新医院年度总结14篇

最新医院年度总结作为一名市级医院的护士,自离开学校进入医院真正接触到病人后,我深刻体会到虽然在...

92023年医院工作岗位个人总结3篇(全文完整)

医院工作岗位个人总结一、20--年基本工作情况工作方面,我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踏踏实实的做好本职工作...

10生产车间主任个人年终总结3篇

生产车间主任个人年终总结一、改造实施生产线的拆装由专业改造公司进行,生产线的具体项目改造由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