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2024-05

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再认识教案设计9篇

| 来源:网友投稿

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再认识教案设计9篇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再认识教案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分数的再认识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用分数表示下面图形中涂色的部分。分数的再认识练习题,分数的再认识课件,分数的再认识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再认识教案设计9篇,供大家参考。

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再认识教案设计9篇

篇一: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再认识教案设计

的再认识分数的再认识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用 分数表示下面图形中涂色的部分。分数的再认识练习题,分数的再认识课件,分数的再认识一, 分数的再认识说课稿,分数的 再认识教案,分数的再认识评课稿,分数的再认识二,分数再认识教学设计,分数再认识教学反思,分数再认识ppt,分数的再认识,数的再认识,的再认识,再认识, 认识,识853265

 758215988415344

 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 取其把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 取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

 快速抢答: 把谁看作整体” 1”1分米

 拿出你们果子的21

 八戒, 你又馋嘴了 是不是?冤枉呀师父!拿出你们果子的21

 8个8个6个桃子的21梨的21苹果的21

 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 不同, 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桃子和梨都是有8个, 而桃子只有六个, 所以它们的二分之一就不一样了 !

 淘气淘气小明小明淘气和小明谁看的多 ?

 一个图形的是, 画出这个图形。41

 1. 小明做了 60道口 算题的32, 淘气做了54道口 算题的32, (

 )做的口 算题少。AB、 小明;A、 淘气;C、 两人做的同样多 。

 D、 不能比较

 2. 一个长方形面积的5面积的53和一个正方形3相等, 那么这个长方形面积和正方形面积相比()

 。AA、 正方形面积大;正方形面积大CB、 长方形面积大;C、 两个图形面积相等。D、 不能比较

 3. 一个长方形面积的5面积的53比一个正方形3小, 那么这个长方形面积和正方形面积相比()

 。AA、 正方形面积大;正方形面积大AB、 长方形面积大;C、 两个图形面积相等。D、 不能比较

 4. 选一选。(1) 一根圆木的面三根中的哪根?3是, 这根圆木是下1ABC

 5.帮助受灾地区的灾民, 小明捐献了 零花钱的, 小芳捐献了 零花钱的,小芳捐的钱一定比小明多 吗? 请说明理小芳捐的钱一定比小明多 吗? 请说明理4143由。

 拓展延伸:去年春节小明和小强都 攒下了自己的零用钱, 已知小明零用钱的三分之一和小明零用钱的三分之一和小强零用钱的四分之一同样多, 你知道谁的零用钱更多些吗?

 说一说你在本节课的收获与感受

 i2C2C2C2C2C2C2C2C2C2C2C2C2C 2C2C2C2C2C2C2C2C2C2CE4E4E4E4E4E4E4E4E3D3D3D3D3D3D3D3D3D3D3D3D3D3D3D3D3D3D 3D3D3D3D3D 3D3D3D3D3D3D3D3D3D3D3D3D3D3D3D3D3D3D3D 3D3D3D3D3D 3D3D3D3D3D3D3D3D3D3D3D3D3D3D3D3D3D3D3D 35F5F5F5F5F5F4E4E4E4E4E4E4E4E4E4E4E4E4E4E4E4E4E4E4E4E4E4E4E4E4E4E4E4E4E4E4E4E4E4E4E4E4E4E4E4E4E4E4E4E4E4E4E4E4E4E4E4E4E4E4E4E4E4E4E4E4E4E4E4E4E4E4E4EG6G6G6G6G6G6G6G6G6G6G6G6F5F5F5F5XnXnXnXnXnXnXnXnXnXnXnXnXnXnXnXnXnXnWmWmW mWmWmWm WmWmWm WmW mWmWmWm WmW mWm WmWmWmW mWm WmWmWm WmW mWmWmWm WmW mWm WmWmWmW mWm WmWmWm WmW mWmWmWm WmW mWm WmWYoYoYoYoYoYoYoYoYoYoYoYoYoYoYoYoYoYoYoYoYoYoYnXnXnXnXnXnXnXnXnXnXnXnXnXnXnXnXnXnXnXnXnXnXnXnXnXnXnXnXnXnXnXnXnXnXnXnXnXnXnXnXnXnXnXnXnXnXnXZpZpZpZpZpZpZpZpZpZpZpZpZpZpZpZpZpZpZpZpZpZpZpZpZpZpZpZpZpZpZpZpZpYoYoYoYoYoYoYoYoYoYoYoYoYoYoYoYoYoYoYoYoYoYoYoYoYoYoYoYoYoYoYoYoYoYoYoYoYoY#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pZpZpZpZpZpZpZpZpZpZpZpZpZpZpZpZpZpZpZpZpZpZpZpZpZpZpZpZpZpZpZpZpZ!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r!r!r!r!r!r!r!r!r!r!r!r!r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r!r!r!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q#q#q#q#q#q#q#q#q#q#q!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ZpZpZpZpZpZpZpZpZ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jTjTjTjTjTjTjTjTjTjTjTjTjTjTjTjTjTjTjTjTjTjTjTjTjTjTjTjTjTjTjTjTjTjTjTjiSiSiSiSiSiSi SiSiSiSi SiSiSi SiSiSiSiSiSiSi SiSiSiSiSiSiSi SiSiSi SiSiSiSi SiSiSi SiSiSiSiSiSiSi SiSiSiSiSiSiSi SiSiSi SiSiSiSi SiSiSi SiSiSiSiSiSiSi SiSiSiSiSiSiSi SiSiSi SiSiSiSi SiSiSi SiSiSiSRhRhRhRhRhRhRhRhRhRhRhRhRhRhRhRhR hRhRhRhRhR hRhRhRhRhRhRhR hRhRhRhRhRhRhRhRhRhRhRhR hRhRhRhRhR hRhRhRhRhRhRhRhRhRhRhRhRhRhRhRhRhRhRhR hRhRhRhRhR hRhRhRhRhRhRhRhRhgQgQgQgQgQgQgQgQgQgQgQgQgQgQgQgQgQgQgQgQgQgQgQgQgQgQgQgQgQgQgQgQgQgKaKaKaKaKaKaKaKaKaKaKaKaKaKaKaKaKaKaKaKaKaKaKaKaKaKaKaKaKaKaKaKaKaKaKaKaKaKaKaKaKaKaKaKaKaKaKaKaKaKaKaKaKaKa9J9J9J9J9J9J9J9J9J9J9J9J9J9J9J9J9J9J9J9J9J9J9J9J9J9J9J9J9J9J9J9J9J9J9J9J9J9J9J9J9J9J9J9J9J9J9J9J9J9J9J9J9J9J9J9J9J9J9J9J9J9J9J9J9J9J9J9J9J9J9J9J9J9J9J9J9J9J9J9J9J9J9J9J9JI8I8I8I8I8I8I8I8I8I8I8I8I8I8I8I8I8I8I8I8I8I8I8I8I8I8I8I8I8I8I8I8I8I8I8I8I8I8I8I8I8I8I8I8I8I8I8I8I8I8I8I8I8I8I8I8I8I8I8I8I8I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x) x) x)x)x)x)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y4E4E4E4E4E4E4E4E4E4E4E4E4E4E4E4E4E4E4E4E4E4E4E4E4E4E4E4E4E4E4E4E4E4E4E3D3D3D3D3D3D3D3D3D3D3D3D3D3D3D3D3D 3D3D3D3D3D 3D3D35F5F5F5F5F5F5F5F5F5F5F5F5F5F5F5F5F5F5F5F5F5F5F5F5F5F5F5F5F5F5F5F5F5F5F5F5F5F5F5F5F5F5F5F5F5F5F5F5E4E4E4E4E4E4E4E4E4E4E4E4E4E4E4E4E4E4E4E4E4E4E4E4E4E4E4E4E4E46G6G6G6G6G6G6G6G6G6G6G6G6G6G6G6G6G6G6GKaKaKaKaKaKaKLbLbLbLbLbLbLbLbLbLbLbLbLbLbLbLbLbLbLbLbLbLbLbLbLbLbLbLbLbLbLbLbLbLbLbLbLbLbLbLbLbLbLbLbLbLbLbLbLbLbLbLbLbLbLbLbLbLbLbLbLbLbLbLbLbLbLbLbLbLbLbLbLbLbLbLbLbLbLbcM cMcM cMcMcMcMcMcMcMcMcM cMcM cMcMcMcMcMcMcMcMcMcMcM cMcM cMcMcMcMcMcMcMcMcM cMcM cMcMcMcMcMcMcMcMcMcMcM cMcM cMcMcMcMcMcMcMcMcSi SiSiSi SiSiSiSiSiSiSi SiSiSi SiSiSiSi SiSiSi SiSiSiSiSiSiSi SiSiSiSiSiSiSi SiSiShRhRhR hRhRhjTjTjTjTjTjTjTjTjTjTj TjTjTj TjTjTjTjTjTjTjTjTjTjTjTjTjTj TjTjTj TjTjTjTjTjTjTjTjTjTjTjTjTjTj TjTjTjTjTjTjTjTjTjTjTjTjTjTjTjTjTjTjTjTjTjTjTiSi SiSiSiSiSiSU kU kU kU kU kU kU kU kU kU kU kU kU kUYoYoYoYoYoYoYoYoYopZpZpZpZpZpZpZpZpZpZpZpZpZ pZpZpZpZpZpZpZpZpZpZpZpZpZpZpZpZpZpZpZpZpZpZpZpZpZpZpZpZpZpZpZpZpZpZpZpZpZpZpZpZpZpZpZpZpZpZpZpZpZpZpZpZpZpZpZpZpZpZpZpZF5F5F5F5F5F5F5F5F5F5F5F5F5F5F5F5F5F5F5F5F5F5F5F5F5F5F5F5F5F5F5F5F5F5F5F5F5F5F5F5A0A0A0A0A0A0A0A0A0A0A0A0A0A0A0A0A0A0A0A0A0A0A0A0A0A0A0A0A0A0A0A0A0A0A0A0A0A0A0A0A0A0A0A0A0A0A0A0A0A0A0A0A0Ay- y- y- y- y-y+z+z+z+z+z+z+z+z+z+z+z+ z+z+z+z+z+ z+z+z+ z+z+z+z+z+ z+z+z+ z+z+z+z+z+ z+z+z+ z+z+z+z+z+ z+z+z+ z+z+z+z+z+ z+z+z+ z+z+z+z+z+ z+z%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r!r!r!r!r!r!r!r!r!r!r!r!r!rnXnXnXnXnXnXnXnXnXnXnlVlVlVlVlVlVlVlVlVlVlVlVlVlVlVlVlVlVlVlVlVlVlVlVlVlVlVl VlVlVl VlVlVlVlVlVlVlVlVlVlVlVlVlVl VmWm WmWmWmWmWmW mWmWmWm WmW mWm WmWmWmW mWm WmWmWm WmWU kU kU kU kU kU kU kU kU kU kU kU kU kU kU kU kU kU kU kU kU kU kU kU kU kU kU kU kPfPfPfPfPfPfPfPfPfPfPfPfPfPfPfPfPfPfPfPfPfPfPfPfPfPfPfPfPfPfPfPfPfPfPfPfPfPfPfPfPfPfPfPfPfPfPfPfPfPfPfPfPfPfPfPfPfPfPfPfPfeOeOeOeOeOeOeOeOeOeOeOeOeOeOeOeOeOeOeOeOeOeOeOeOeOeOeOeOeOeOeOeOeOeOeOeOeOeOeOeOeOeI8I8I8I8I 8I8I8I8I8I8I8I8I 8I8I8I8I8I8I8I8I 8I8I8I8I8I8I8I8I 8I8I8I8s$s$s$s$s$s

篇二: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再认识教案设计

/p>

 学

  学科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 小学数学 北师大版 第九册 《分数的再认识(二)》 执

 教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小学数学是关于分数的再认识的相关知识,通过系统的学习,使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解分数的相关知识,进一步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从时间中体会、发现分数,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意义,但还并不了解分数单位,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体会并认识分数单位,为以后分数其他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本课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体会分数和分数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学会在现实情境中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探索和思考问题,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量一量纸条的活动,进一步感知分数的意义。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数学学习就是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再创造过程,学会数学思考。”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采取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创设如“量一量”“填一填”等活动,在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后发现问题,并引导学生在测量中进一步感知分数的意义。

 2.借助填写分数墙活动,概括、总结分数单位的意义。

 参与数学活动是学生积累基本活动经验的重要方式,也是训练学生数学思维的最好手段。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分数单位的意义,同时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品质。

 教学重点 1.体会分数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分数单位; 2.能够利用分数单位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从分数墙中发现更多有关分数的规律。

 课前准备 课件、彩条、格尺 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过程 设计意图 一、 复习导入

 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你能举例说说 1/4 可以表示什么吗? 举例说明 1/4 可以表示的情况。

 体会感受整体“1”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多个物体。

 二、 小组讨论 全班分享 1.小组中交流,用彩条测量数学书的宽和长。

 2.全班分享学习成果。

 1.在小组中交流在测量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2.通过同学的汇报与分享,明确解决的方法。

 通过交流与分 享 的 过程,使学生体会分数和分数单位的必要性。

 三、 实践应用促进领悟

 (一)独立填写分数墙。

 1.仔细看分数墙。

 2.发现规律填写分数强。

  (二)观察分数墙发现有关分数的规律。

 1.观察分数墙,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 把你发现的规律与小组成员分享。

 3.小组方式上前汇报。

  (三)认识分数单位。

 1.介绍分数单位的意义。

 2.思考最大的分数单位和最小的分数单位。

 1.仔细观察分数墙,发现每行每列的规律。

 2.独立填写分数墙。

  1. 观 察 分 数 墙后,认真观察分数墙,记录下自己发现的规律。

 2.并把自己的发现与组内同学分享。

  1.认识分数单位 2.分析理解有没1.把分数墙的一部分给学生,再引导学生独立填 写 分 数墙。

  2.认识分数单位以及特征。

 (四)有关分数单位的练习 有最大和最小的分数单位。

 1.根据分数单位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 回顾所学拓展思维 1.通过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你是怎样学会的? 回顾收获。

 通过谈“收获”,帮助学生 理 清 思路;通过谈“收获”帮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

 板书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二)

 像 1/2,1/3,1/4,…这样的分数,叫作分数单位。

  1/2 是最大的分数单位。

 没有最小的分数单位。

  教学反思 这节课,让学生从测量数学书的宽和长入手,感受到整个纸条不足以测量剩余部分时,需要将其平均分,产生新的测量单位测量,并通过测量身边的物品,发现经常会出现有剩余的时候,感受分数和分数单位的必要性。

 通过让学生分析“分数墙”学生不但发现了最基本的规律,还有了更多收获,包括同分子分数的比较大小。以及 1/2=2 个 1/4……这样有关分数的知识和规律。

篇三: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再认识教案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设计

 仁居中心小学

 执教者:赖秀梅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 p63-64 页 【教材分析】《分数的再认识(一)》是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分数》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在三年级下册教材中,已将“认识分数”设置了独立的教学单元,让学生对分数有了初步认识。本节课对分数进行再认识(一),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完成分数意义的构建,即通过让学生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到分数的相对性。为后续真分数、假分数、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等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1、本节课是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分数知识的第一课时。三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体验了分数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认识了整体不仅表示一个,也可以由多个事物组成,而整体的一部分可以用分数表示;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会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能初步运用分数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本课是分数意义的拓展,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中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借助直观活动展开充分交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参与探索分数知识的全过程。学生在以往数学学习中逐步积累的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倾听、归纳概括等活动经验,将在本课学习中进一步得到提升。

 3、化抽象为直观——“数型结合”这一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经充分体验,这也是本节课学生将用到的最重要的思想方法之一。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经历概括分数意义的过程。

 2、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在具体的情境中,发展学生的数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重难点】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经历分数意义的概括过程,体会分数意义中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数的本质是表示多少,分数也不例外,必须理解分数表示多少的相对性。

 【教具与学具准备】学生每人一张作业纸、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谈话引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分数的再认识(一),为什么是再认识呢?关于分数你了解多少呢?关于分数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回顾启思,认识分数的产生 1、测量与分数。(谈话导入)

 师:测量物体长度用到什么工具? 师:古代没有这样的测量工具,古人是怎样进行测量的呢? 问:剩下的不足一段怎么记?其实在很早以前,古埃及人就想到用分数来表示了。

 2、生活与分数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也经常用到分数。如图,一个块怎么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多少个呢?(板书强调“平均分”)

 师:再比如计算 1÷4=?可以用什么来表示这个式子的结果呢?像这样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

 三、自主探究,理解分数的意义 1、感知分数的意义,认识单位“1” (1)课前同学们用自己的方式表示了 41,你能举例说明你找到 41的含义吗? 师:很好!我们在用语言描述的时候一定要说完整。

 师:你们昨晚做了家庭作业,老师也没闲着,我也找到了一些 41。

 引导学生从一个物体到多个物体平均分,从而引出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 1 来表示,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板书单位“1”)

 (2)对于单位“1”你还有什么疑问吗?让学生明白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都能用单位“1”表示。

 2、 体验 “整体量” 与 “部分量” 的对应关系

  (1)感受整体不同,每一份的数量也不同。

 师:老师这有一盒月饼,我想把这盒月饼的41分享给邻居,你们先猜猜盒子里有多少块月饼?

 把你分配到的月饼总数的41画在纸上。

 要求:(1)独立尝试,学生自主探索。

 (2)汇报展示。指名上讲台进行汇报演示;引导学生互动、质疑。

 (把学生画的贴在黑板) (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师:观察刚刚孩子们画的这三幅图,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小组讨论小结:整体不同,每一份的数量也不同。

 (2)由部分想整体 如果这盒月饼的31是 2 块月饼,那这盒月饼是几块呢?41是 2 块呢? 课件出示,盒子里有 8 块月饼。

 8 块月饼的41是什么意思呢?把谁看作单位“1”? (3)创造分数,体验同一个整体,平均分的份数不同,所表示的分数也不同。

 师:你还能表示出 8 块月饼的几分之几? 随学生的汇报同时板书:1/4,1/2,1/8,2/8,3/8 等。

 小组讨论总结:同一个整体,平均分的份数不同,所表示的分数也不同。

 (4)概括意义。

 刚刚我们又认识了那么多的分数,相信同学们对分数肯定有了更深的认识,谁能说说什么叫分数? (5)理解分数各个部分的意义 平均分的若干份指的什么分子还是分母,其中一份或者几份指的什么? 四、实践促思,提升数学能力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涂色的部分。

 2、选择你一条最感兴趣的信息读一读,并说一说它们具体含义。

 3、深化理解。

 (1)师:老师带了一些本子送给大家,我取出本子 21是 2 本,我带多少本本子?(6本)为什么? 生:因为它的 21是 2 本,那么总数就是 3 个 2 本,也就是 6 本。

 师:真厉害,奖励你!(送该生两本本子)现在还剩下几本?(4 本)我又取

  出它的21是几本? 师:刚才的 21是 2 本,怎么现在的21还是两本? 生:刚才是 6 本的31,现在是 4 本的21,所以都是两本。

 五、课尾梳理,总结提升

 谈谈你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六、板书设计

 分数的 再 认识( ( 一)

 把一个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

篇四: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再认识教案设计

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 富平东上官中心小学

  季晓丽 教学内容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 63—64 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发展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1、进一步认识一个“整体”,以及“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理解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同一个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相同,同一个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也就相同。

 教具学具:

 课件

 三盒彩笔(不同数量偶数支)

 练习题卡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上课之前,老师想测测同学们的反应能力,敢接受老师的挑战吗? 1、猜分数游戏。

 2、出示分数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上课之前,老师想测测同学们的反应能力,敢接受老师的挑战吗? 1、猜分数游戏。

 2、出示分数 43 这个分数怎么读?表示什么?

 三年级我们初步认识了分数,看来同学们对前面的知识掌握的不错,今天老师将带领同学们继续探访分数这个老朋友,相信大家会有更新的发现。板书课题:分数的再认识三年级我们初步认识了分数,看来同学们对前面的知识掌握的不错,今天老师将带领同学们继续探访分数这个老朋友,相信大家会有更新的发现。板书课题:分数的再认识 二、探究新知 1、二、探究新知 1、 活动一(认识“整体”与“部分”) 刚才大家表现真棒,现在老师要增加一些难度,你能在练习卡上涂出你能在练习卡上涂出43吗? (独立完成,同桌交流)

 思考:分别把谁看成了一个整体?(一个图形、多个图形、多组图形)

 通过活动,让学生” 认识“整体”与“部分”,进一步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2、

 活动二“拿彩笔”(感受一个分数“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2、

 活动二“拿彩笔”(感受一个分数“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

 ⑴、出示三个盒子,分别装有 10、12、16 枝彩笔。

  师:这里有三盒彩笔,你能不能从每一个盒子中分别拿出整体的21?请注意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请三名学生到前面准备拿彩笔。

  师:请先说说你打算怎么拿?

  (现场组织活动)(请三位同学分别从盒子里拿出彩笔的

 21。结果三位学生的结果不一样多,有的是 5 枝。有的是 6 枝,也有 8 枝。)

 师:你发现了什么现象?你有什么疑问?想提什么问题呢? 你发现了什么现象?你有什么疑问?想提什么问题呢? 生:他们都拿出了彩笔的21,怎么有的是 5 枝,有的是 6枝,还有的是 8 枝?为什么呢? 师:他们都拿出了彩笔的21,怎么拿出的却不一样多,为什么呢?请想一想,小组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后,全班反馈。

 看来同学们猜测的是总枝数不一样,马上实践证明一下,请三位同学分别数数盒子里的总枝数是多少枝。

 学生汇报,教师适时板书。

  总支数

  取出整体的21

  取出的支数

  10—

 —5

  12—

 —6

  16—

 —8

  …

 … 看来确实是三盒彩笔的总枝数不一样,由于总数不一样他拿出的21也不一样。

 刚才我们通过动手操作发现:如果有 8 枝彩笔,取出21,就是取出了 4 枝。如果是 10 枝?20 枝?假设有 100 枝?1000 枝?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板书)

 20——10

  100——50

 1000——500

  仔细观察这组数,你发现了什么? 看来咱班同学确实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由于总枝数不一样拿出的总枝数不一样拿出的21也各不相同。

 (一个分数“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一个分数“整体”相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相同。)

 也各不相同。

 (一个分数“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一个分数“整体”相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相同。)

  ⑵、创造分数。

  今天通过这节课学习,老师发现咱们班的同学个个发言积极,特别是***同学,一节课,举手好多次。你能告诉老师你的名字吗?***

  占了一竖排的61

  你还能根据它创造出更多的分数吗?121,481、4541....假设全校 2067 人,那***占了全校人数的....中国有 13 亿人口......

  ***,只有一个,怎么表示出这么多的分数呢?(对应的整体不一样)

  所以我们再说一个分数的时候,一定要说清楚它占那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3、活动三。(感受一个分数“整体”相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相同)

 所以我们再说一个分数的时候,一定要说清楚它占那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3、活动三。(感受一个分数“整体”相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相同)

 画一画:刚才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同学来创造分数,你能根

 据一个分数来画出漂亮的图案吗? 一个图形的41是

  ,你能画出这个图形吗? (同学们画的图案各不相同,那你们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尝试在方格纸上画,教师展示学生作品。

 师:你发现了什么? 一个分数“部分”的个数相同时,“整体”的个数也相同,但是形状不一定相同。

 三、结合你的学习,你对分数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一个分数“部分”的个数相同时,“整体”的个数也相同,但是形状不一定相同。

 三、结合你的学习,你对分数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各不相同;分数所对应的整体相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相同。)

 四、 巩固练习。

 四、 巩固练习。

  1、辨一辩(课件出示)

 结合“捐零花钱”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分数的相对性。学生读题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关键是让学生解释理由。

 2、老师还想看看你们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出示下一张幻灯片。(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

 把 2 号图中的 12 个圆变一变。(个数不变,颜色变一变)

 变成了几种颜色?请你仔细观察。

 想想绿圆占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依次板书:

 还能看出哪些分数?62和31是怎么看出来的?绿圆是几个?那怎么看出来的?

 分法不一样所以表示的分数不一样. 怎样将蓝圆占整体的21? 3、 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分数,了解分数的历史。来看小资料。

 (听了这些你有什么想法?分数的历史非常渊博)

 五、 小结:

 关于分数的奥秘还有很多很多,今天我们所学的这一课——分数的再认识,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那还有很多的知识需要探索和学习,那老师相信,只要你们每天都能像今天这样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善于思考的头脑,我相信你还会发现很多关于分数的奥秘。

 板书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

 分数的再认识

 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 分数 来表示。

 整体

  部分 总枝数

  取出二分之一

 取出几枝 8 总枝数

  取出二分之一

 取出几枝 8

 4

 10

  5

 12

  6

 4

 10

  5

 12

  6

 …

  … 100 50 一个分数“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学生作品 一个分数“整体”相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相同。

篇五: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再认识教案设计

/p>

 分数的意义 第 第 1 课时

 分数的再认识( 一)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分数,体会标准不同,分数表示的意义也不同。

 2.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数感,帮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分数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重点难点 重点:进一步理解分数表示的意义。

 难点:体会标准不同,分数表示的意义也不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些偶数数目的铅笔。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1.仔细观察这 3 个图形,说出这 3 个图中阴影部分是什么分数,它们各表示什么? (1)图①表示把这个图平均分成了 2 份,取其中

 的 1 份,用分数 12 来表示。

 (2)图②表示把这个图平均分成了 3 份,取其中的 1 份,用分数 13 来表示。

 (3)图③表示把这个图平均分成了 4 份,取其中的 1 份,用分数 14 来表示。

 2.猜谜语:母子两边分。

 学生猜出谜底:分数。

 师: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分数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分数的再认识(一) 二、探究新知 1. 学 生 说 说 图 中 的34分 别 表 示 什 么 。

 生 1:把 1 张纸平均分成 4 份,取其中的 3 份。

 生 2:画了 4 个三角形,其中 3 个三角形用分数表示就是 34 。

 生 3:有 12 根骨头,圈起来 9 根,圈起来的骨头占总数的 34 。

 师:

 34 还可以表示什么?请在小组内说一说。

 教师小结: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

 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

 提出问题:我们现在学的 34 和以前学的34 有什么不同? 帮助学生发现:以前是平均分一个物体,现在是平均分一些物体。

 师:对,一些物体也可以看作是一个整体,也可以进行平均分。

 教师出示顺口溜,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单位“1”。

 一张大饼一个梨,一吨稻谷一克米,一片树林一群鸡,都可以看作单位“1”。

 2.画一画。

 出示问题:一个图形的 14 是

 ,画出这个图形。

 学生自主画一画,并在小组内展示自己画的图形。

 师:同学们画出的图形形状一样吗? 生:形状虽然不同,但是都是由 8 个 组成的。

 3.交流。

 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一些偶数数目的铅笔,教师说指令:拿出你所有铅笔的 12 ,学生动手操作。

 师:数一数,你们拿出的铅笔数一样吗?为什么拿出的铅笔数不一样还都是 12 ? 生:铅笔的总支数不一样,也就是整体的“1”不一样。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一样,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一样。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 1 题。

 学生自主画一画,在小组内举例说一说,指名学生全班汇报。

 2.完成“练一练”第 2 题。

 学生自主读题并选择,教师指名学生说出理由。

 3.完成“练一练”第 3 题。

 学生独立填空,集体订正。

 4.完成“练一练”第 4 题。

 学生在小组内轮流说一说,教师巡视课堂,指导表述有困难的学生。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第 1 课时 分数的再认识(一) 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

  第 第 2 课时

 分数的再认识( 二)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单位的概念。

 2.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利用“分数墙”比较同分子分数的大小。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分数单位的概念。

 难点:抽象概括出分数单位的概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一、新课导入 师:什么是分数?分数的“整体”和“部分”有什么关系? 生 1: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

 生 2:分数的实质反映的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也就是部分占整体的几分之几。整体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些物体。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铅笔、鱼、牛等图片。

 师:它们的单位是什么? 生:支、条、头。

 师:我们这单元学习分数,分数也有单位吗?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分数的再认识(二) 二、探究新知 1.量一量。

 用附页 3 中图 1 的纸条,量一量数学书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生 1:用纸条量数学书的宽,正好 3 次量完,纸条长度是数学书宽度的 13 。

 生 2:用纸条量数学书的长,量了 4 次,还剩下一些,纸条是数学书长度的 14 少一点。

 师:你能继续量下去吗? 生:可以将纸条对折后再量。

 师:这样可以将数学书的长度量完吗? 生:不可以。

 师:再对折可以量完吗? 学生动手操作,发现还是不可以量完。

 师:无论对折多少次都不可能量完,因为纸条的长度没有选对。

 二、探究新知(续) 2.分数墙。

 教师出示课本中的“分数墙”。

  师:我们来看一看课本上的分数墙,说一说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生 1:我发现“分数墙”上面的分数比下面的分数要大。

 生 2:我发现“分数墙”每个横行的分数相加,和是 1。

 师:这些分数的分母分别是 2,3,4,5,6„„表示什么意思? 生: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的份数。

 师:分子又表示什么意思? 生:表示这样的一份。

 师:像 12 ,13 ,14 ,15 ,16 ,„这样的分数叫作分数单位。

 师:你们发现这些分数的分数单位有什么特点?

 生:它们都是几分之一。

 师:为什么? 生:因为分数单位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就是分数单位。

 学生思考:不同分母的分数,它们的分数单位是否相同?为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分数是由分数单位组成的,因为不同分母的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的份数不一样,所以不同分母的分数有着不同的分数单位。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 1 题。

 学生同桌动手操作,完成表格,教师指名学生汇报。

 2.完成“练一练”第 2、3 题。

 学生自主读题填空,集体订正。

 3.完成“练一练”第 4 题。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集体订正,教师指名阐述理由。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分数单位,谁来说一说什么是分数单位? 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第 2 课时 分数的再认识(二) 像 12 ,13 ,14 ,15 ,16 ,„这样的分数叫作分数单位。

 第 第 3 课时

 分饼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产生过程,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

 2.能正确读写假分数和带分数,了解假分数和带分数的关系。

 3.对生活中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产生兴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

 难点:用假分数和带分数表示同一事物,感受假分数与带分数的联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形纸片若干、剪刀。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一、创设情境 多媒体课件演示:一天,八戒化缘只化到 5 张饼,可师徒一共有 4 人。这下可把老猪给难住了,急得他直挠头,不知如何解决。5 张一样大的饼平均分给 4 个人,该怎样分?每人得多少张饼呢?八戒想请大家帮忙。

 板书课题:分饼 二、探究新知 学生每人拿出 5 个圆片,通过剪一剪、拼一拼、画一画等活动实际操作,操作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组 1:先把 1 张饼平均分给 4 个人,每张饼每人分得 14 ,然后再分 4 次,这样每个人共分得54 张饼。

 组 2:把 5 张饼叠在一起分,每人可分到 5 个 14的饼,合起来就是 54 张饼。

 组 3:先分 4 张饼,每人 1 张,再分剩下的 1张,每人 14 张。最后平均每人分得 1+14 张。

 师:1+ 14 就是 114 ,114 是带分数,读作一又四分

 之一。(出示图表示)

  师:淘气遇到了麻烦,你能帮他解决吗? 二、探究新知(续) 师:淘气一张一张分,从图上看每人怎么分到了520 ? 学生独立思考,在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名学生汇报。

 师:5 个 14 相加是54 ,计算14 +14 +14 +14 +14 时,并不是把分子和分母分别相加,而是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教师小结:像 12 ,14 ,23 ,34 ,„这样的分数是真分数。

 师:观察分数 54 ,你们发现这个分数有什么特点? 生:分子比分母大。

 师:说得真好,你们还能列举出这样的分数吗?同桌同学一个举例,一个听,然后互换,说说在举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师:这样的例子有很多。那么,谁知道像 54 ,53 ,94 这样的分数的名称吗? 生:假分数。

 师:像 44 ,55 ,33 ,51 „这样的分数,也叫假分数。

 师:谁能概括一下,什么叫假分数? 生: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的分数叫假分数。

 师:上面我们讲过像 1 23 ,235 这样的分数叫带分数。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带分数、真分数和假分数有什么不同之处? 三、巩固练习 做教材“练一练”第 4 题,学生独立做题,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小结本节课的知识,帮助学生有条理地进行归纳。

 第 3 课时 分饼 像 12 ,14 ,23 ,34 ,„这样的分数是真分数。

 像 44 ,55 ,33 ,51 ,54 ,53 ,94 ,„这样的分数是假分数。

 像 1 14 ,123 ,235 ,„这样的分数是带分数。

  第 第 4 课时

 分数与除法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观察比较,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来表示两数相除的商。

 2.运用分数和除法的关系,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初步理解假分数与带分数互化的算理,会正确进行互化。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和归纳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假分数与带分数互相转化的方法。

 难点:理解分数 ab (b≠0)的意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一、设置疑问,揭示课题 1.计算下面各题,能把商分为哪几类? 36÷6=

 4÷5=

 80÷5= 3÷7=

  5÷10=

  4÷9=

 引导学生归纳分类。

 (1)36÷6=6 和 80÷5=16,商为整数。

 (2)4÷5=0.8 和 5÷10=0.5,商为有限小数。

 (3)3÷7 和 4÷9 的商为循环小数。

 2.教师指出:两个自然数相除,不能整除的时候,它们的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 二、创设情境,引导探索 1.出示例题。

 把 1 块蛋糕平均分给 2 个小朋友,每人可以分几块蛋糕?如果把 7 块蛋糕平均分给 3 个小朋友呢? 师:这时,应该把什么看作单位“1”?要把蛋糕平均分成几份?怎样列式?(指名学生口述算式)

 生:1÷2=0.5(块),7÷3= 73 (块)。

 师:还可以怎样表示? 生:符合分数的意义,每人分到 12 块和73 块。

 2.小组讨论:在算式 1÷2= 12 中整数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与得数中的分子、分母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 学生讨论完毕后,教师指几名学生代表自己的小组总结

 3.教师在学生口述的基础上课件出示:被除数÷除数= 被除数除数。

 师:如果分别用字母 a 和 b 表示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和除数,分数与除法的这种关系怎样表示?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a÷b= ab 。

 师:大家考虑,这里的a和b是否可以是任何自然数?为什么? 4.引导学生懂得:在除法中,除数不能为零,所以在分数中,分母不能为零。

 老师补充:b≠0。

 三、总结提升,归纳关系 活动:引导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

 师:

 73 表示什么? 生:7 个 13 。

 师:怎样把 73 化成带分数? 三、总结提升,归纳关系(续) (多媒体课件展示 7 个 13 转化成带分数的直观图,帮助学生理解)

 师:通过课件展示可知,1+1+ 13 =213 。

 师:除了这种方法,还能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求得

 73 的带分数吗? 生:

 73 =7÷3=2„„1,所以73 =213 。

 师:说得非常好,同学们能学以致用,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巧妙地把假分数转化成带分数。那么反过来把带分数转化成假分数你会吗?2 13 怎么转化成假分数?四人一组讨论,然后把你们的方法写在课堂练习本上。

 四、巩固应用 1.学生说一说分数与除法的联系: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分数线相当于除法中的除号。

 2.判断:“分数就是除法,除法就是分数”,这句话对不对? 教师总结:分数与除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除法是一种运算,而分数是一个数。

 3.试一试。

 学生自主阅读,在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名小组代表说一说。

 4.完成“练一练”第 2 题。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画一画,分一分,集体交流订正。

 5.完成“练一练”第 3 题。

 限时 30 秒完成,集体交流订正,教师请几位学生说

 一说转化思路。

 五、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

 第 4 课时 分数与除法 被除数÷除数= 被除数除数 a÷b= ab (b≠0)

 第 第 5 课时

 分数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2.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3.经历观察、操作等学习活动,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难点:抽象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张长方形白纸。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一、创设情境 教师板书算式:2÷3=4÷6=10÷15=20÷30。

 师:你能说说这些算式的商为什么相等吗?(板书:商不变)

 师:瞧,数学王国里有多神奇,这么简单的一个除法算式,其中蕴藏着商不变的性质,我们还发现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那你们能猜出今天我们要探索数学王国里的什么知识吗? 板书课题:分数基本性质 二、自主探究,分层辅导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下图。

 师:谁能用分数来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 生:912 或34 。

 师:从这两个分数中,你能发现什么? 借助直观图形组织学生找出相等的分数,帮助学生直观感知分数的基本性质。

 2.师:一个分数是怎样变成和它大小相等的另外一个分数的呢?我们再来变一个魔术。

 (1)学生每人拿出一张白纸,先对折,再涂一涂,

 看能得到什么分数,并把它记录在练习本上。比一比看谁变得最快。

 (2)学生动手操作、汇报。(将学生的作品粘贴在黑板上)

 师:看谁折出了分数 12 的作品?请举手。

 (3)师:如果继续对折下去,你还能得到哪些不同的分数呢?边折边记录。

 教师巡视并提示:动作快的同学快去帮帮你周围那些动作慢的同学吧!

 师:你又得到了哪些分数?怎样得到的?(将学生的作品继续粘贴在黑板上)

 师:观察比较这一组分数,你能发现什么? 生:分数相等。

 板书:

 12 =24 =48 。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看图知道的。

 师:这一组分数的分子、分母是怎样变化的? 生:都乘相同的数。

 师:反过来看分子、分母又是怎样变化的? 生:都...

篇六: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再认识教案设计

平 小学“五学”教学范式导学案

  教学内容

 分数的再认识(一)

  课型

 新授

 上课时间

 9 9 月 月 4 24 日(星期

 )

 总课时数

 学习目标

 分层目标:(A、B、C 层分别指优生、中等生和学困生)

 A 层:结合具体情境,经历独立画图表示出分数,概括分数意义的过程,理解分数表示多少的相对性;在具体情境中发展数感,体会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B 层:结合具体情境,经历独立画图表示出分数的过程,通过小组交流,经历概括分数意义,理解分数表示多少的相对性;在具体情境中感知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感。

 C 层:结合具体情境,经历独立画图表示出分数的过程,通过小组交流帮扶,经历概括分数意义,理解分数表示多少的相对性;在具体情境中感知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感。

 重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数表示多少的相对性。

 难点

 理解分数表示多少的相对性。

 教学流程

 先学环节

 合学环节

 展学、拓学环节

 学

 习

 任

 务

 及

 策

 略

 活动:

 一:

 。

 可以表示什么?用简单的图形画一画。

  活动 二 :一个图形的

 是

 ,想一想、画一画。

 1.这里的

  就是把(

  )平均分成(

  )份,其中的(

 )份是

  。

 2.你能画出这个图形吗?画一画。

  活动 三:我说你做( 拿出所有橘子的

  )

  对子学(交流活动一)

 1.交流你是怎样表示出

 ? 2.你们例子都一样吗?如果不一样交流是否都能表示出

  ? 3.思考交流: 什么是分数? ? 小组合学(交流活动二)

 1.交流 表示什么? 2.交流你是怎么画的,为什么这么画。

 3.收集组内不同的画法,找一找相同点。分析是否都符合要求,交流怎么画才符合要求。

 展学 展示先学和合学的成果。

 展学形式 小组代表向全班展示

  展学一

 活动一:指名展示 1. 展示画法 2. 展示你为什么这样画,说说你的想法。

 展示二

 1.说说

  表示什么。

 2.说说你是怎么画的,说清你这样画的理由。

 3. 展示组内不同的画法。

 4. 说说只有满足什么条件,画的图就正确。

 4141214343434141

  教

 师

 导

 学

 一、先学 1.出示情境,

 可以表示什么?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完成“活动一” 2.引导学生交流“活动一”。

 3.ppt 小结:三个角度理解

  的含义。

 4.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分数。

 5. 小结“分数的含义” 6.出示活动二:一个图形的

  是

 ,想一想、画一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按要求完成活动二。

 7.评价打分。

 二、合学 (一)出示合学要求,组织开展合作学习 (二)巡视观察,及时现问题,并给于指导。

 (三)参与展学分工,指导进行合理板书。

 (四)评价打分。

 三、展学 (一)课堂关键点介入:

 1. 追问 1 1 :

 把谁平均分 ? 哪部分表示

 2. 追问 2 2 :

 能说一说你的

 的意义吗

 ?

 3. 追问 3 3 :

 一个、多个、多组图形都可以说是一个什么?(板书“整体”)

 4. 追问 4 4 :

 这个“整体”一定是几个?为什么?(谁听明白了?重复)

 小结:看来确定了部分的一样,整体也就一样了 ,形状一定一样吗?

 5. 追问:为什么都是橘子的

 ,拿出的数量不一样呢?

 6. 现在再给你一些橘子,它的

 还一样吗?

 会发生什么变化?

 拿走你部分橘子,现在它的

 会发生什么变化? 课堂总结 整体数量变化,部分数量也跟着发生变化,用分数表示整体和数量的多少具有相对性。

 测学

 基础题:书本练一练第 1——3 题 拓展题:书本练一练第 5 题

 板书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一)

 把一个 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

 教后反思

 4343414343212121

篇七: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再认识教案设计

数学五年级上册《 分数的再认识 ( 一 )

 》 教案 2教学目标1 、

 在具体的情境中 , 进一步认识分数 , 发展数感 ,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 、

 结合具体的情境 , 进一步体会 “ 整体 ” 与 “ 部分 ” 的关系 。3 、

 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 , 学会与他人合作 , 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 并能解释结果.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一个 “ 整体 ” , 以及 “ 部分 ” 与 “ 整体 ” 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 ” 不同 , 同一个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就不同 :

 同一

 个分数所对应的 “ 整体 " 相同 , 同一个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也就相同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 实物展台 , 铅笔若干教学设计一 、

 导课1 、

 用分数表示下面图形的涂色部分 。2.

 猜一猜 :

 用分数怎么表示十拿九稳 ( )

 七上八下 ( )师: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 “ 分数的再认识 ” ( 板书课题 )

 。二 、

 探究新知1 、

 说一说 ( 看书 63 页 )3/4 可以表示什么 ? 举例说一说2 、

 分数的意义什么叫做分数 ?把整体 ( 单位 )

 “ 1 ” 平均分成若干份 , 表示其中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 , 叫作分数 。

 其中

 的一份叫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3 、 认识整体 ( 单位 )

 “ 1 ” 。西游记的故事

 小结 :

 1/2 的整体不一样 , 所以 1/2 表示的具体数量不一样 。4 、

 活动 :

 拿一拿拿出你所有铅笔的 1/2. 为什么会不一样呢 ?5 、

 快速抢答 :

 把谁看着整体 16 、

 说一说他们的页数一样吗 ?小明看了这本书的 1/3, 小华也看了这本书的 1/3.1 、 吃蛋糕 。

 ( 出示图片 )8 、 小结相同分数所对应的 “ 整体 ” 不同 , 它所表示的具体数垃就不同 。

 ( 大大小小 )三 、

 巩固练习 ( 课件出示 )1 、

 填一填2 、

 选一选3 、

 画一画四 、

 全课小结今天我们有什么收获 ?

篇八: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再认识教案设计

的意义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教学目标 • 1. 理解单位“1” 和分数单位的含义,经历分数意义的概括过程。

 • 2. 培养大家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

 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 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 单位 “1 1” 。

 3 4 5 8 3 5 1 3 想一想:

 上面的分数分别是把单位 “1 1” 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几份?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

 3 4 5 8 3 5 1 3

  是把一个饼看作单位“1 1” ,平均分成4 4 份,表示这样的3 3 份。

 3 4

 3 4 5 8 3 5 1 3

  是把一个长方形看作单位 “1 1” ,平均分成8 8 份,表示这样的5 5 份。

 5 8

 3 4 5 8 3 5 1 3

  是把1 1 米长的线段看作单位 “1 1” ,平均分成5 5份,表示这样的3 3 份。

 3 5

 3 4 5 8 3 5 1 3

  是把6 6 个圆看作单位“1 1” ,平均分成3 3 份,表示这样的1 1 份。

 1 3

 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折出它的

 ,涂上颜色。

 1 2 1 2 1 2 1 2 1 2

 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折出它的

 ,涂上颜色。

 1 2 1 2 1 2 1 2 1 2

 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正方形纸片,折出它的

 ,想一想,这里把什么看作单位 “1 1”

 ? ?

 1 4 把正方形看作单位 “1 1” ,平均分成4 4份,其中的1 1 份就是它的

 。

 1 4

 * *

 把单位 “1 1” 平均分成 若干

 份 ,表示这样的一份或

 几份的数,叫做 分数。

 。

 * *

 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

  做 做 分数单位。

 说一说:

 下面4 4 个分数的分数单位,以及各有多少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3 3

 4 4

 5 5

 8 8

 3 3

 5 5

 1 1

 3 3

 5 个 1 1

 8 8

 3 个 1 1

 4 4

 3 个 1 1

 5 5

 1 个 1 1

 3 3

 练一练

 :用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

 1 6 1 3 2 5 3 4 1 个 1 1

 6 6

 2 个 1 1

 5 5

 1 个 1 1

 3 3

 3 个 1 1

 4 4

 练习六第2 2 题

 :

 在每个图里涂色表示

 。

 2 3

 练习六第4 4 题:在直线上画出表示下面各分数的点。

 分数 单位 “ “1” 平均 分成 表示 这样的 一个物体 4 份 3 份 3 4 一个图形 8 份 5 份 5 8 一个计量 单位 5 份 3 份 3 5 一个整体 3 份 1 份 1 3 …… …… …… ……

 练习六第3 3 题:

 说出每个分数表示的意义。

 (1 1 )五年级一班的三好学生

 占全班人数

 。

 2 2

 9 9

 (2 2 )地球表面大约有

 的

 被海洋覆盖。

 71

 100

 (3 3 )一节课的时间是

 小时。

 2 2

 3 3

 练习六第3 3 题:

 说出每个分数表示的意义。

 (1 1 )五年级一班的三好学生

 占全班人数

 。

 2 2

 9 9

 把全班人数看作单位 “1 1” ,平均分成(

 )份,三好学生有这样的(

 )份。

 9 9

 2 2

 练习六第3 3 题:

 说出每个分数表示的意义。

 (2 2 )地球表面大约有

 的

 被海洋覆盖。

 71

 100

 把地球的表面积看作单位“1 1” ,平均分成 100 份,海洋面积有这样的 71 份。

 练习六第3 3 题:

 说出每个分数表示的意义。

 (3 3 )一节课的时间是

 小时。

 2 2

 3 3

 把1 1 小时看作单位 “1 1” ,平均分成3 3 份,一节课的时间有这样的2 2 份。

 (1 1 )有 12 枝铅笔,每枝铅笔是

 铅笔总数的

 ,2 2 枝铅

 笔是铅笔总数的

 。

 (2 2 )有 12 枝铅笔,平均分给2 2

 个同学,每人分得的铅笔

 是铅笔总数的

 。

 (

 )

 (

 )

 (

 )

 (

 )

 (

 )

 (

 )

 填空:

 (

 )

 (

 )

 (

 )

 (

 )

 (3 3 )有 18 枝铅笔,平均分给2 2 个

 同学,每人分得的铅笔是

 铅笔总数的

 。

 (4 4 )有 18 枝铅笔,平均分给3 3 个

 同学,2 2 人分得的铅笔是铅

 笔总数的

 。

 填空:

 (1 1 )有 12 枝铅笔,每枝铅笔是

 铅笔总数的

 ,2 2 枝铅

 笔是铅笔总数的

 。

 (2 2 )有 12 枝铅笔,平均分给2 2

 个同学,每人分得的铅笔

 是铅笔总数的

 。

 (

 )

 (

 )

 (

 )

 (

 )

 (

 )

 (

 )

 填空:

 1 12 2 12 1 2

 (3 3 )有 18 枝铅笔,平均分给2 2 个

 同学,每人分得的铅笔是

 铅笔总数的

 。

 (4 4 )有 18 枝铅笔,平均分给3 3 个

 同学,2 2 人分得的铅笔是铅

 笔总数的

 。

 填空:

 1 2 2 3 (

 )

 (

 )

 (

 )

 (

 )

 • 1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刘备语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 .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 .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知缘斋主人

 14 .言必信 ,行必果。

 ——《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6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17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18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篇九: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再认识教案设计

新知

 随堂练习

 作业设计

 五年级数学 · 上

 新课标[ [ 北师] ]

 复习准备

 第5 单元

  分数的意义 1

 分数的再认识(一)

 复 复 习 准 备 涂出下列图形的

 。

 13返回目录

 学 学 习 新 知

  3000 多年前,古埃及为了在不能分得整数的

 情况下表示数,用特殊符号表示分子为1 1 的分数。

 2000 多年前,中国有了分数,但是,秦汉时期的

 分数的表现形式跟现在不一样。后来,印度出现

 了和我国相似的分数表示法。再往后,阿拉伯人

 发明了分数线。

 200 多年前,瑞士数学家欧拉,

 在 《 通用算术 》 一书中说,像 7/3 就是一种新的

 数,我们把它叫做分数。

 可以表示什么?举例说一说。

 34把整体“1 1 ”平均分成若干份, , 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作分数。

 。

 一个图形的

 是

 , , 画出这个图形。

 14淘气的画法

 笑笑的画法

 奇思的画法

 看一看,想一想,

 与同伴交流。

 单位“1 1 ”

 圈一圈,填一填。

 这些苹果

 的

 是(

 )个

 35这些苹果

 的

 是(

 )个

 35这些苹果

 的

 是(

 )个

 353 3

 6 6

 9 9

 单位“1 1 ”可以是一个物体, , 也可以是很多个物体。

 。

 返回目录

 随堂练习

  1. 教材第 64 页“练一练”第1 1 题。

 可以表示什么?举例说一说,画一画。

 13可以表示把一张纸平均分成3 3 份, , 其中的1 1 份是

 。

 。

 1313

 2. 教材第 64 页“练一练”第2 2 题。

 选一选,在 □ 里画“ √ ”。

 ( (1 1 )一根圆棒的

 是

 ,这根圆棒是下面

 三根中的哪一根?

 13√

 ( (2 2 )一个圆的

 是

 ,这个圆的

 是下列

 图形中的哪一个?

 1434√

 3. 一根原木

 的是

 。这根原木是下面3 3

 根中的哪一根? ?

 返回目录 13(1)

 (2)

 (3)

 (2)

 作业设计 作业1 1

 作业2 2

 要加油哟!

 返回目录

 作业1 1

 教材第 64 页“练一练”第3 3 题。

 圈一圈,填一填,再说一说。

 2 2

 6 6

 8 8

 教材第 64 页“练一练”第4 4 题。

 和同伴说一说下面每个分数表示的意思。

 ( (1 1 )一张报纸的

 版面用于广告宣传。

 14一张报纸版面平均分成4 4 份, , 其中1 1 份用于广告宣传。

 。

 ( (2 2 )我们班有

 的男生喜欢打篮球。

 14全班男生平均分成4 4 份, , 其中1 1 份喜欢打篮球。

 ( (3 3 )有专家指出,取消塑料袋无偿供应,全国

 塑料袋使用量可减少

 。

 23全国使用的塑料袋平均分成3 3 份, , 其中2 2份可以减少使用。

 返回作业设计

 作业2 2

 返回作业设计

  基础巩固

  提升培优

  思维创新

 基础巩固

 1. (基础题)

 填一填。

 (1) 一个冬瓜的

 是 1 kg, 这个冬瓜重( (

  )kg 。

 188 8

 (2) 12 支铅笔的

 是( (

  ) ) 支铅笔。

 126 6

 基础巩固

 2.

 ( ( 基础题 题) ) 把下面各图的

 涂上颜色。

 34(1)

 (2)

 (3)

 3.( (

 重点题 题) ) 一根红丝带的

 是

 , ,

 这根红丝带是下面的哪一根? ?

 基础巩固

 返回作业2 13第 第3 3 根

 4.( (

 拔高 题 )

 下面这些梨的

 是( (

  ) ) 个。

 提升培优

 254 4

 提升培优

 5. (重点题)

 选一选。

 “我们班有

 的学生是女生。”这里的

 表示

 ( (

  ) ) 。

 1313A A . . 把全班总人数平均分成3 3 份, , 其中的一份是女生 生

 B B . . 女生人数占男生人数的

 13A A

 返回作业2

 6. (易错题)

 小黑喝了一瓶矿泉水的

 , ,

 小白喝了剩下的

 , , 他俩喝的一样多吗? ?

 返回作业2 思维创新

 1313答:

 他俩喝的不一样多, , 小黑喝得多。

推荐访问: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再认识教案设计 分数 再认 意义

最新推荐New Ranking

12023小学一年级班主任个人总结9篇(完整文档)

小学一年级班主任个人总结班主任工作是琐碎、繁忙的,然而做好班主任工作是一个好教师的标志,也能从...

22023年商场管理者的年终总结3篇

商场管理者的年终总结有句话叫做“入对门、跟对人”,也就是讲一个人在选择自己的事业时,要选择一个...

3新学期班主任总结15篇【通用文档】

新学期班主任总结刚入学的新生对职业学校充满了好奇和浪漫的幻想,似乎已经摆脱了最痛苦的学习生活,...

42023年度维修年终总结14篇

维修年终总结一、日常工作完成情况1、20__年度共完成约项零维修工作,其中有公共区域,业主维修,商户...

52023年度开展教学教研活动总结15篇(范例推荐)

开展教学教研活动总结我们始终落实县局的各项规定,认真组织学习《漳州市教学教研常规(修订本)》。结...

62023年度五年级语文老师教学总结13篇【完整版】

五年级语文老师教学总结这学期来本人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

7小学教师语文课堂教学总结6篇(完整)

小学教师语文课堂教学总结时光如星域间的流星,来去匆匆,一个学期的教学有结束了。本学期我在去年担...

8最新医院年度总结14篇

最新医院年度总结作为一名市级医院的护士,自离开学校进入医院真正接触到病人后,我深刻体会到虽然在...

92023年医院工作岗位个人总结3篇(全文完整)

医院工作岗位个人总结一、20--年基本工作情况工作方面,我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踏踏实实的做好本职工作...

10生产车间主任个人年终总结3篇

生产车间主任个人年终总结一、改造实施生产线的拆装由专业改造公司进行,生产线的具体项目改造由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