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2024-05

新版五年级上科学教材分析8篇

| 来源:网友投稿

新版五年级上科学教材分析8篇新版五年级上科学教材分析 五年级上册教材分析五年级上册教材分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 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探究对象认识事物的现象(是什么)认识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版五年级上科学教材分析8篇,供大家参考。

新版五年级上科学教材分析8篇

篇一:新版五年级上科学教材分析

级上册教材分析五年级上册教材分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

 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探究对象认识事物的现象(是什么)认识事物的变化(怎么样)认识事物的性质认识事物周期性变化认识事物的结构和功能认识事物的相互关系认识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认识系统和平衡过程与方法探究水平观观察察与与测测 量量 (观察、 描述、 使用工具)(观察、 描述、 使用工具)假假设设与与搜搜集集证证据据解解释释与与模模型型设设计计与与制制作作引 引导导性性探探究(教师示范、 扶一把)究(教师示范、 扶一把)指指导导性性探探究究自 自主主性性探探究究

 教材螺旋上升, 产生累积效果一些重要的科学概念、 原理及科学方法不可能一蹴而就, 需滴水穿石、 聚沙成塔之功。

 教材从探究对象、 探究水平、 探究方法三个方面螺旋上升。

 本册教材覆盖了三大科学知识领域及科学探究过程技能学习与训练的内容:地球与 宇宙物质 世界物质 世界物质 世界物质 世界生 命世界生 命世界科学探究过程技能过程技能学习 单元白天和黑夜光与色彩电和磁呼吸和血液循环解释与建立模型

 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提出问题问题收集证据证据分析与解释与解释交流与质疑与质疑拓展与应用与应用本册教材的过程技能解释与建立模型

 本单元内容属于《课程标准》 中“地球与宇宙”中天空中的星体部分这方面的内容在本套教材中中天空中的星体部分, 这方面的内容在本套教材中第一次出现。

 本单元探究活动是从观察和研究最常见的太阳和月亮开始的, 并将学生视角逐渐引向昼夜交替变化对生物及人类的影响, 充分显示出本套教材特别强调和重视要贴近学生生活的意识, 这也是人类认识宇宙的开始。第1单元 白天与黑夜单元概要分析

 第1单元 白天与黑夜单元课题介绍1. 太阳的影子2. 太阳钟3. 昼夜交替4. 看月亮5. 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

 单元主要概念关系图地球自转昼夜交替(白天和黑夜)白天太阳的视运动黑夜月亮月相日晷(太阳钟)影子的变化和移动动植物的生活生物钟昼、 夜行动物

 单元各课主要教学活动1.太阳和影子在阳光下观察太阳的影子观察(重视观察前的指导)(重视观察前的指导)模拟太阳的运动, 观察影子的变化交流研究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画影子, 并记录温度和时间)(如何控制手电筒的运动)

 单元各课主要教学活动2.太阳钟认识各种各样的日晷交流(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晷的图片资料有关日晷的图片资料)(重点启发学生讨论晷的作原日晷的工作原理)玩手掌日晷制作制作简易日晷(太阳钟)(教师可介绍其他太阳钟的制作方法)(目的是拓展运用知识)

 单元各课主要教学活动3.昼夜交替思考:

 昼夜是怎样形成的交流(最好找同一地点昼夜交替的录像画面对学生进行启发)阅读资料, 了 解人类认识昼夜交替现象的历史实验模拟昼夜现象, 探究昼夜的成因(注意地球仪转动的方向)(目的是进行科学史教育)阅读

 单元各课主要教学活动4.看月亮画出记忆中的月亮, 并进行排序交流(鼓励学生画出自己见过的月相, 越多越好)好)观察月相盒中的“月相” 变化(引导学生按时间顺序排)连续观察月相, 探究月相变化规律实验(让学生初步了 解月相的变化顺序)(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观察(以农历日期为准)交流月相日记, 发现月相变化规律交流

 单元各课主要教学活动5.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认识昼夜对植物的影响交流(了 解林奈的花钟)认识昼夜对动物的影响调查认识昼夜对人的影响(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收集证据人为改变昼夜现象对动植物的影响(展开关于生物钟的讨论)

 本单元是根据《课程标准》 物质世界板块中“光的传播” 部分了 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光的传播部分——了 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了解平面镜和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知道光是有颜色的, 了 解日光的色散想等有关要求建构的。在教学时, 将通过一系列既贴近生活, 又引人入胜的科学探究活动, 引领学生去探索光与色彩的秘密。了第2单元 光与色彩单元概要分析

 第2单元 光与色彩单元课题介绍1. 光的行进2. 照镜子3. 研究透镜4. 七色光

 单元主要概念关系图光的传播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小孔成像实验反射反射镜子成像原理方向改变折射色彩形成原因透镜的作用日光色散原理凸透镜聚光凹透镜散光彩虹的成因

 单元各课主要教学活动1.光的行进认识光来自哪里分类(能区分自然光和人造光)研究小孔成像现象解释认识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指导学生推测光的行进路线)(使手电筒的光穿过所有纸板上的小孔)(阅读“小孔成像的故事” )(做小孔成像实验,并画图)实验

 单元各课主要教学活动2.照镜子认识光的反射现象(把阳光通过窗户引如教室的屋顶)交流(讨论玻璃幕墙、月亮发光的原因)做平面镜玩具(或游戏)制作玩镜子游戏(指导学生发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做万花筒或潜望镜)实验照曲面镜, 了 解它们的应用(拓展学生对镜子反光现象的认识)

 单元各课主要教学活动3.研究透镜初步了 解光的折射现象交流(引导学生尝试解释其中的原因)自制望远镜制作研究透镜对光的偏折现象(比较两种透镜的镜片特点)(放大、 聚光、 成像三大作用)实验

 单元各课主要教学活动4.七色光制作彩虹光影(光的色散)(引导学生尝试解释其中的原因)实验阅读牛顿的故事制作转动七彩陀螺(光的合成)滤光实验(坚持真理)(科学需要证据)交流实验

 本单元的内容属于《课程标准》 物质世界里能量的表现形式的范畴电和磁是有着密切关系的量的表现形式的范畴。

 电和磁是有着密切关系的,电能转化为磁, 磁也能转化为电能, 所以把它们并在一个单元里教学, 便于学生建立联系, 且单元里的还有一课《电磁铁》 , 就是利用电来进行磁现象的观察与研究。第3单元 电和磁单元概要分析

 第3单元 电和磁单元课题介绍1. 简单电路2. 导体和绝缘体3. 探测暗盒里的电路4. 研究磁铁5. 电磁铁

 单元主要概念关系图电和磁电和磁电简单电路磁铁性质磁铁性质导体、 绝缘体电路检测安全用电磁力电路符号磁磁铁电磁铁磁铁用途制作电磁铁电磁铁性质磁力改变磁极改变电磁铁的应用磁极

 单元各课主要教学活动1.简单电路思考:

 小灯泡为什么会亮交流怎样使小灯泡更亮制作想办法让小灯泡亮起来(会画简单的实物电路图)实验做一个简单红绿灯(鼓励学生发现多种方法)(拓展:

 灯泡换成用电器会怎样)

 单元各课主要教学活动2.导体和绝缘体做检测物体导电性的检测装置制作(强调用干电池进行实验)辨析物体的导体和绝缘体部分交流预测并检测物体的导电性能(使学生知道人体、 大地和自然界的水是导体)(预测—检测—记录)实验安全用电教育

 单元各课主要教学活动3.探测暗盒里的电路用检测器判定电线的通与断实验(目的是给学生一种解暗盒的思路)打开暗盒验证自己的判断检测暗盒里的电路并记录结果(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小组的合作能力)交流(目的是给学生进行反思的机会)(强调检测过程中不能打开暗盒)

 单元各课主要教学活动4.研究磁铁认识各种形状的磁铁(课前可以布置学生收集各种磁铁)认识并制作指南针、 做磁铁玩具实验调查探究磁铁的性质(磁力、 磁极及同极相斥、 异极相吸)制作调查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

 单元各课主要教学活动5.电磁铁制作一个电磁铁制作研究影响电磁铁磁极方向的因素交流研究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了 解电磁铁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重在假设与搜集证据、 控制变量)

 本单元是根据《课程标准》 中关于人体的呼吸器官、 血液循环器官以及相关的卫生保健等方面的要求来建构的这是学生认识要求来建构的, 这是学生认识心跳和呼吸、 认识自己身体的一个重要单元, 也是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一个重要单元。

 本单元的教学从学生熟悉的内容入手, 由浅入深、 由具体到抽象地展开, 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活动, 弄清楚人体的呼吸和血液循环到底是怎么回事, 从而更科学地认识自己、 保护自己。跳和呼吸认识自第4单元 呼吸和血液循环单元概要分析

 第4单元 呼吸和血液循环单元课题介绍1. 测量呼吸和心跳2. 肺和呼吸3. 心脏的跳动

 单元主要概念关系图呼吸血液循环呼吸和血液循环呼呼吸器官呼呼吸功能液液呼吸器官保护肺其他呼吸器官肺活量血液循环器官血液循环功能血液循环器官保护心脏血管心跳脉搏

 单元各课主要教学活动1.测量呼吸和心跳讨论运动前后身体的变化交流(目的是让学生提出呼吸和心跳变化的问题)和心跳变化的问题)分析比较测量数据测量自己安静状态下、 运动结束时和休息3分钟后1分钟内的心跳和呼吸次数。(要多测几次, 求平均值)实验(指导学生用条形统计图来分析数据)(掌握正确的测量呼吸、 心跳次数的方法)分析

 单元各课主要教学活动2.肺和呼吸认识呼吸器官(注意嘴不是呼吸器官)测量自己的肺活量实验交流比较吸进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不同制作呼吸器官的卫生保健(可以编一份宣传小报)(可以采用多种测量方法)

 单元各课主要教学活动3.心脏的跳动认识心脏和心脏的功能(通过皮球模拟认识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脏的收缩和舒张实验认识血液循环的功能测定1分钟的脉搏次数交流制定体育锻炼计划(认识脉搏和心跳次数是一样的)(学会正确的搭脉方法)

 本单元的内容属于《课程标准》 中关于“科学探究” 的范畴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探究的范畴。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 解释是根据事实做出的分析、 判断和推理。

 建立模型是解释自己的思想和发现的方法。

 模型方便我们解释那些难以直接观察到的事物、 事物的变化以及事物之间的联系。解释是根据事第5单元 解释与建立模型单元概要分析

 第5单元 解释与建立模型单元课题介绍1. 解释2. 建立模型

 单元主要概念关系图解释对变化的现象的解释对事实与解释的区分对观察数据的解释解释与建立模型建立模型认识物理模型认识数学模型对问题的假设性解释认识图画模型学习画、 验证、制作模型

 单元各课主要教学活动1.解释引导学生对观察结果和对问题做假设性解释(目的是理解解释的含义)在实验中对观察现象进行解释引导学生辨别事实与解释解释资料, 了 解解释需要不断完善(学会边观察边解释)

 单元各课主要教学活动2.建立模型了 解模型的类型归纳认识建立模型的意义对神秘的盒子做出解释通过纸筒的制作验证解释做肘关节模型, 解释屈臂动作

 敬请提出宝贵意见!宝贵意见网址:

 http://www.fxrx.net/kxzxEmail:dyjpjwj@1 63.com电话:

 8231 31 31

 +gJ1uXgJ2vYhJ2vYhK3wZhK3wZiL4wZiL4x#jM4x#j M5y!jM5y!kN6z!kN6z$lO7z$lO7A%mO7A%mP8B&mP8B&nQ9B&nQ9C*oR9C*oRaD(oRaD(pSbE(pSbE)qTcE)qTcF-rTcF-rU dG+rU dG+sVeG+sVeH0tWeH0tWfI1uWfI1uXgJ1uXgJ2vYhJ2vYhK3wYhK3wZiL4wZiL4x#jL4x#jM5y!jM5y! kN6z! kN6z$l O6z$lO7A%mO7A%mP8B%mP8B&nQ9B&nQ9C*oR9C *oRaD( oRaD( pSbE(pSbE)qTbE)qTcF-rTcF-rUdG-rUdG+sVeG+sVeH0tWeH0tWfI1tWfI1 uXgJ1uXgJ2vYgJ2vYhK3wYhK3wZiL4wZi L4x#jL4x#jM5y!jM5y! kN6y!kN6z$lO6z$lO7A%lO7A%mP8B%mP8B&nQ9B&nQ9C*oQ9C*oRaD(oRaD(pSbD(pSbE)qTbE)qTcF-rTcF- rUdG-rUdG+ sVeG+ sVeH0tVeH0tWfI1tWfI1uXgI1uXgJ2vYgJ2vYhK3wYhK3wZiL3wZiL4x#j L4x#jM 5y#jM5y!kN6y! kN6z$lO6z$lO7A%l O7A%mP8B%mP8B&nQ8B&nQ9C*oQ9C*oRaD*oRaD( pSbD(pSbE)qTbE)qTcF-qTcF-rUdG-rUdG+sVdG+sVeH0tVeH0tWfI1tWfI1uXgI1uXgJ2vYgJ2vYhK3vYhK3wZiL3wZiL4x#iL4x#jM5y#j M5y!kN6y!kN 6z$lN6z$lO7A%lO7A%mP8A%mP8B&nQ8B&nQ9C*oQ9C*oR aD*oRaD(pSbD(pSbE)qSbE)qTcF-qTcF-rUdF-rUdG+sVdG+sVeH0tVeH0tWfI0tWfI1 uXgI1uXgJ2vXgJ2vYhK3vYhK3wZi L3wZiL4x#iL4x#jM5y#jM5y! kN5y!kN6z$lN 6z$lO7A$lO7A%mP8A%mP8B&nQ8B&nQ9C*nQ9C*oR aD*oR aD(pSaD(pSbE)qSbE)qTcF-qTcF-rUdF-rUdG+sVdG+sVeH0sVeH0tWfI0tWfI1 uXfI1uXgJ2vXgJ2vYhK3vYhK3wZiK3wZiL4x#iL4x#jM5x#jM5y!kN5y!kN 6z$lN6z$lO7A$lO7A%mP8A%mP8B&nP8B&nQ9C*nQ9C*oRaC*oRaD(pSaD(pSbE)qSbE)qTcF)qTcF-rUdF-rU dG+sU dG+sVeH0sVeH0tWfH0tWfI1uXfI1 uXgJ2vXgJ2vYhK2vYhK3wZiK3wZi L4xZiL4x#jM5x#jM5y! kN5y! kN6z$kN6z$l O7A$lO7A%mP7A%mP8B&nP8B&nQ9C&nQ9C*oRaC*oRaD(pSaD(pSbE)pSbE)qTcF)qTcF-rUcF-rUdG+sUdG+sVeH0sVeH0tWfH0tWfI1uXfI1uXgJ2uXgJ2vYhK2vYhK3wZhK3wZi L4xZiL4x#jM5x#jM5y! kM5y! kN6z$kN6z$lO7z$lO7A%mP7A%mP8B&nP8B&nQ9C&nQ9C*oRaC*oRaD(pRaD(pSbE)pSbE)qTcE)qTcF-rUcF-rUdG+sUdG+sVeH +sVeH 0tWfH0tWfI1uWfI1uXgJ2uXgJ2vYhK2vYhK3wZhK3wZiL4xZiL4x#jM4x#jM5y! kM5y!kN6z!kN 6z$lO7z$lO7A%mP7A%mP8B&mP8B&nQ9C&nQ9C*oR9C*oRaD(pR aD(pSbE)pSbE)qTcE)qTcF-rUcF-rUdG+rUdG+sVeH+sVeH0tWeH0tWfI1uWfI 1uXgJ2uXgJ2vYhJ2vYhK3wZhK3wZiL4wZi L4x#j M4x#jM 5y!kM5y!kN6z! kN6zfI1uXfI1uXgJ2vXgJ2vYhK2vYhK3wZi K3wZi L4xZiL4x#jM5x#jM5y! kN5y!kN6z$kN6z$lO7A$lO7A%mP7A%mP8B&nP8B&nQ9C*nQ9C*oRaC*oRaD(pSaD(pSbE)pSbE)qTcF)qTcF-rUcF- rUdG+ sUdG+ sVeH0sVeH0tWfH0tWfI1uXfI1uXgJ2uXgJ2vYhK2vYhK3wZiK3wZiL4xZiL4x#j M5x#jM 5y!kM 5y!kN6z$kN6z$lO7z$lO7A%mP7A%mP8B&nP8B&nQ9C &nQ9C*oRaC *oRaD(pRaD(pSbE) pSbE)qTcF)qTcF-rU cF-rUdG+sUdG+sVeH+sVeH0tWfH0tWfI 1uWfI1 uXgJ2uXgJ2vYhK2vYhK3wZhK3wZiL4xZi L4x#jM 4x#jM5y!kM5y!kN6z$kN6z$lO7z$l O7A%mP7A%mP8B&mP8B&nQ9C&nQ9C *oR9C*oRaD(pRaD( pSbE) pSbE)qTcE)qTcF-rU cF-rUdG+rUdG+sVeH+sVeH...

篇二:新版五年级上科学教材分析

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1、 实验教材和修定教材单元总量保持一致2、 实践活动由2个减至1个

 实验教材六( 下)

 内容实验教材四( 下)

 内容结构进行了 调整实验教材三( 上)

 内容实验教材三( 上)

 实践活动

 此单元移至五( 下)此单元内容去掉去掉此实践活动内容此单元内容换成植树问题去掉此实践活动内容

 实验教材修订教材一小数乘法一小数乘法二小数除法二位置三观察物体三小数除法四简易方程四可能性实践活动量一量找规律综合与实践掷一掷五多边形的面积五简易方程六统计与可能性六多边形的面积实践活动铺一铺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七数学广角——数字编码◇ 从六年级上册移来“位置”◇ “可能性” 单元根据课标要求进行了 调整。◇ “数学广角” 的内容进行调整, 由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移来。◇ “简易方程” 的结构进行调整。◇ “综合与实践” 掷一掷, 由实验教材三上移来。单元, “观察物体” 移到五年级下

 小数数乘法小数乘法小数乘整数积的近似数积的近似数例1、 例2例3、 例4、 例5例6例6小数乘小数第一单元 小数乘法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解决问题例7例8、 例9

  主要变化1、 例题总量增加了 1题2、 概括总结法则, 给出不完整的计算法则文本。3、 不再安排有关小数乘法的两步运算例题。4、 增加运用 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例题。

 实验教材修订教材结合具体量计算结合具体量计算, 沟通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的联系, 为学生理解算理提供感性支撑沟通小数乘法与

 实验教材修订教材利用 转化思想掌握基本算理和算法明白积的小数末尾是0和算法, 明白积的小数末尾是0可以去掉。将文字描述改为数的运算,在变得更加直观的同时还给出了变化的具体计算方法。

 主要变化(一)实验教材修订教材将文字描述改为数的运算,在变得更加直观的同时还给出了变化的具体计算方法。增加两位小数乘一位小数, 为例4两位小数乘两位小数做过渡和铺垫。

 主要变化(二) 总结算法小数点小数点增加了 概括总结法则, 给出不完整的计算法则文本。

 帮助学生用 规范的语言梳理和总结计算法则。小数点因数末尾

 主要变化(三)实验教材修订教材将实验教材例4( 1)

 一位小数乘一位小数去掉, 在总结算法后直接教学两位小数乘两位小数, 避免重复教学, 让教学目 标更加集中。

 本题为教学难点。

 实验教材修订教材小数倍出现。

 掌握小数乘法的验算。

 实验教材修订教材回顾求小数近似数,让学生明白在实际应用 中,小数乘法可根据需要求积的近似数。

 主要变化(四)去掉实验教材例7实验教材修订教材去掉了 实验教材例7连乘、 乘加、 乘减的内 容, 有意降低了 小数计算的难度。

 主要变化(四)实验教材修订教材实验教材例8与修订教材例7用 不同的例题呈现了 相同的内 容,值得注意的是运用 乘法分配律时将“201”改为“202” ,0. 65× 201运用 乘法分配律后0. 65× 1直接写成0. 65, 会影响部分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 无形中加大了 难度, 因此在修订教材中改为0. 65× 202缓冲了 学生学习 的坡度。0. 65× 1

 主要变化(六)修订教材增加内 容:

 解决问题列表法、 估算意识培养和解决问题策略与方法的渗透, 进一步训练学生对解决问题步骤的建模, 阅读与理解、 分析与解答、 回顾与反思。

 例9, 分段计费应凸显。

 ( 收费标准)

 第二单元位置位置置用 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的位置例1方格纸上用 数对确定位置例2主要变化从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移来“位置”单元,到修订教材五年级下册。“观察物体” 移修订意图实验教材“位置”六年级学生而言过于简单, 放在五年级上册更符合学生的知识储备。单元对于

 位置的编排结构一上上、 下、 前、 后、 左、 右五上数对确定位置六上六上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三、 教学建议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 经历用数对表示位置的学习过程。适时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和方法, 感悟数对与位置的一一对应思想。

  用数对确定座位的位置 “列” “行” 的 “列” “行” 的含义及确定规则 用数对表示 数的顺序 一一对应

 方格纸上数对表示位置表示位置 抽象 一一对应 渗透坐标系 数形结合

 第三单元 小数除法小数除法小数除法除数是整数例1、 例2、 例3例4、 例5一个数除以小数商的近似数用 计算器探索规律解决问题例6例9例10循环小数例7、 例8主要变化1、 例题总量减少了 2题2、 概括总结法则, 给出不完整的计算法则文本。3、 增加循环节的认识。

 主要变化(一)增加例2, 去掉例3,将实验教材例4融合在修订教材例2、 例3中实验教材材修订教材材把除到被除数末尾有余数的除法单独拿出来, 放在例1后, 在编排上更有条理,例1和例2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一般情况, 学生通过一般情况总结计算方法, 再来进一步学习 特殊情况, 在学习内 容上更有层次。

 ( 被除数比除数小)做50个十分之一, 加上6个十分之一,56个十分之一除以7等于8个十分之一, 8写在十分位上, 根据小数除法算法, 小数点对齐, 个位用 0补上。把整数5看

 实验教材修订教材复习 商不变性质, 培养学生的转化思想。

 实验教材修订教材当被除数小数位数比除数少时用 0补足, 并提炼出 除数是小数的计算方法:

 一看, 看小数点位置; 二移, 移动小数点位置; 三算, 最后计算。

 主要变化(二) 总结算法整数整数增加了 概括总结法则, 给出 不完整的计算法则文本,帮助学生用 规范的语言梳理和总结计算法则。被除数0

 实验教材修订教材根据实际需要求近似数,并且总结求商的近似数的方法。

 实验教材修订教材

 主要变化(三)增加循环节的认识实验教材循环节在实验教循环节在实验教材中只作为课外知识让学生了 解, 而在修订教材中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 容。

 学生已经学了 循环小数, 并且在后面的练习 中也有循环小数的运用 ,所以增加循环节的认识,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修订教材

 实验教材修订教材用 计算器计算, 再根据计算结果找规律, 最后根据规律直接写商。

 主要变化(四)去掉实验教材例11实验教材在修订教材中, 把这个例题去掉了 , 这一题对于学生而言没有什么难度, 学生在理解和计算上都能很好的完成, 更适合放在练习 里。

 主要变化(五)掌握“进一法” 和“去尾法” 的运用 , 明白要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

 加强对学生解决问题步骤的建模, 特别是分析题意和回顾反思。

 第四单元 可能性可能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列出 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感受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性是有大小的。例1例2性根据数据推测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例3从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移来“可能性”进行调整。

 主要教学内 容和教学目 标没有变化, 例题进行调整。单元,并根据新课标要求综合实践掷一掷

 主要变化1、 例题量减少了 2题,2、 修订教材增加例13、 去掉实验教材例2.去掉实验教材例4、 实验教材例1、 例4改编为修订教材“做一做” 。修订意图实验教材“可能性”于三年级学生而言要求较高, 学生在稍复杂“可能性” 问题理解上有在稍复杂可能性一定难度。放在五年级上册, 教学目 标没有变化。

 内 容上做了 一定的调整,更加紧凑, 层次更分明, 更符合五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单元对问题理解上有

 主要变化(一)修订教材增加例1和主题图内 容衔接,通过充分感知和分步体会, 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主要变化(二)去掉实验教材例2这个例题对于五年级学生而言过于简单。

 主要变化(三)实验教材例1、 例4改编为修订教材“做一做”实验教材修订教材内 容上更紧凑, 作为练习 , 避免重复教学, 提高课堂效率。

 实验教材修订教材列出 所有结果, 感受可能性大小, 并进行定性描述。

 实验教材修订教材通过逆向推理,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可能性的大小。

 综合实践 掷一掷从实验教材三上移来 引入 初步猜测 游戏验证 统计反思教学内 容和教学目 标没有变化。

 多种方式呈现学生的思维成果

 12345612345672233445566778834567894567891 0567891 01167891 0111 2

 第五单元 简易 方程例11.

 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a+ 30)例2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6x例3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例4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1200- 3x)例5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3x+ 4x)方程的意义方程的意义方程的意义方程的意义2.

 解简易方程等式的性质等式的性质一等式的性质二解方程例1方程的解—解方程例2~ 例5解不同类型的方程实际问题与方程例1x+b=c的应用例2ax‒b=c的应用例3ax+ab=c的应用例4x+bx=c 的应用例5ax+bx=c的应用

 主要变化1、 例题量增加了 4题2增加用 字母表示数的运用 教学2、 增加用 字母表示数的运用 教学3、 增加解方程的不同类型4、 总结了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这个例题比较简单, 学生都能掌握, 没必要单独教学。主要变化(一)去掉实验教材例1实验教材

 主要变化(二)编排意图对教学顺序进行重新编对教学顺序进行重新编排, 字母加减、 字母和数相乘、 字母和字母相乘、 以及用 字母表示数的运用 , 知识衔接更紧密。变化内 容修订教材例1、 例2、 例3修订教材例 、 例 、 例对于实验教材例题进行重新编排。

 实验教材修订教材从具体到一般再回到具体,明确字母的取值范。

 a+30既可以爸爸的年龄也可以表示爸爸年龄与小红年龄之间的关系,用 字母表示的式子既可以表示数量也可以数量关系。

 实验教材修订教材

 实验教材修订教材

 主要变化(三)修订教材新增例4、 例5增加了 用 字母表示数的运用 , 为后面学习 用 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做铺垫。

 增加的两级运算一个是两积之差一个是两积之和, 难度进行了 提升。

 直观感知有数的等式, 到未知数的等式, 从而构建方程的概念。

 主要变化(四)

 主要变化(四)引 导学生自 主探究, 并且规范总结性语言, 提炼出 等式的性质。

 例1x+a=b例2例2b解方程ax=b例3a-x=b例4ax+b=c例5a(x+b)=c

 主要变化(五)实验教材修订教材修订教材去掉实验教材“解方程” 的教学内 容, 由实验教材例1代替。

 避免了 重复教学。

 用 等式的性质来理解方程的概念, 并且回避办法多 样化, 直接用 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

 主要变化(六)增加修订教材“解方程” 例3、 例4、 例5实验教材解方程教学类型比较少修订教材增加三种不比较少, 修订教材增加三种不同 类型的解方程, 加强学生转换思想, 开拓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的转化思想, 积累经验。

 转化思想再次运用 ,让学生明白把什么看做一个整体。

 主要变化(七)“实际问题与方程” 例1变化实验教材修订教材题目 类型没有变化, 都是x+b=c的运用 , 只是修订教材的题目 更贴近生活, 学生理解起来更容易。学生第一次接触用 未知数列方程, 在这一题用 方程解决问题的优势还没体验出 来。

 主要变化(八)去掉实验教材例4实验教材修订教材中把这一题去掉了 , 这一题和例1都是简单的一级运算, 学生掌握起来很容易, 没有必要重复教学。

 实验教材修订教材从这一题开始体现解方程的优越性

 主要变化(九)帮组学生梳理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例3的数量关系在生活中经常能遇到。

 而且, 理解了 两积之和的数量关系, 也就容易理解两积之差、 两商之差的数量关系。

 例4涉及到两个未知数, 确定不同的未知数, 列式不一样。把什么看做一个整体?

 主要变化(八)增加例5增加例5, 提高难度, 培养学生用 线段图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六单元 多 边形的面积多边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 形的面积例1例2梯形的面积组合图形的面积例3不规则图形的面积例4例5主要变化增加了 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内 容,例题增加了 例5.

 增加内 容(一)增加这部分内容, 引 导学生讨论观察

 增加内 容(二)增加这部分内 容, 加强讨论观察, 引 导学生自 主探究。

 增加内 容(三)加强讨论观察,引 导学生自 主探究。

 增加了 不规则图形面积计算内 容。1、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同时也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通过解决问题步骤建模, 培养学生的估算思想, 建立不规则图形面积估算的策略, 掌握估算方法, 体会估算方法的多 样性。增加内 容(四)

 增加内 容(五)强调转化思想

 第七单元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植树树问题在一条线段上植树( 两端都栽)例1由实验教材四年下册“数学广角 ” 单元移过来, 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目 标没有变化, 例题有所改变。在一条线段上植树( 两端都不栽)在封闭曲线上植树例2例3

 主要变化修订意图实验教材“植树问题”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完全掌握有些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完全掌握有些困难。

 放在五年级上册, 教学目 标没有变化。

 内 容上做了 一定的调整,层次更分明, 更强调学生对用 线段图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单元1、 例1、 例2解题步骤有所变化2、 例3题目 改变

 实验教材修订教材让学生掌握化繁为简的数学方法,建立数学模型, 学会用 线段图解决问题。

 实验教材修订教材利用 知识迁移, 用 线段图解决问题。

 实验教材修订教材修订教材例题对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教学更直观, 难度也有相应的调整, 渗透转化思想, 经历建模的过程, 体会画图策略的价值。

 第八单元 总复习增加内 容帮助学生对全册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

 谢谢您的聆听2014年9月

篇三:新版五年级上科学教材分析

科技版《科学》五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1第12课“蜡烛的燃烧”教材分析本课的任务驱动情景是:波波、妍妍和琪琪来到彬彬的生日会。波波看到桌面上点着蜡烛的蛋糕,不禁产生联想:冰融化后变成了水,蜡烛燃烧后会变成了什么呢?波波看着彬彬的生日蛋糕上燃烧着的蜡烛变短了,那燃烧的蜡烛会变成了什么呢?通过回忆生活中蜡烛燃烧时的变化,思考并讨论蜡烛燃烧后变成了什么。蜡烛的燃烧12冰融化后变成了水,蜡烛燃烧后变成了什么呢?活动 1  蜡烛燃烧变成了什么蜡烛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生活现象,也是一种常见的物质变化过程。点燃一支蜡烛,仔细观察蜡烛在燃烧过程中出现了哪些现象,启发学生思考:蜡烛变短了,是不是有新的物质产生。本活动要实现的任务是:仔细观察燃烧着的蜡烛会伴随着哪些实验现象,进而思考是否产生了新的物质。教科书中展示了一支燃烧着的蜡烛的图片,并明确地指出了观察任务:仔细观察蜡烛在燃烧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思考当燃烧的蜡烛变短了,是不是变成了新的物质。通过科学的观察后,教师引导学生对现象进行描述和交流,如蜡烛变短了并有发

 粤教科技版《科学》五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2光、发热等现象。然而,这些现象是比较直观或能用感官进行观察的。除此以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一节课的内容,思考在燃烧的过程中是否有其他无法用肉眼观察到的现象,是否有其他新的物质生成等。会不会产生了气体?教师帮助学生利用已有的科学知识和方法,进一步研究蜡烛燃烧后的物质变化。学生利用简单的气体检验方法,寻找蜡烛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证据。同时,也让学生掌握正确操作实验的步骤并完成实验;基于实验现象,学会记录整理实验信息,体会陈述证据和结果的重要性。◎ ◎ 友情提示本活动主要的科学方法是观察,观察燃烧着的蜡烛会伴随着哪些现象。蜡烛的点燃、燃烧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的时候一定要提前做好相关的安全提示。在学生原有的经验和学生观察的基础之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蜡烛燃烧后会有怎样的变化。学生的活动环节设置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硬度、气味等。(2)让学生有序地观察燃烧着的蜡烛。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有序地观察现象,归纳出蜡烛燃烧伴随着发光发热、蜡烛溶化、烛芯变黑等现象。蜡烛变短了,是不是变成了新的物质?

 粤教科技版《科学》五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3(3)用烧杯壁沾一些澄清石灰水,然后把带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燃烧着的蜡烛上方,观察现象。这个环节是本活动的关键。通过观察,发现蜡烛燃烧产生的新物质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进一步用实验证明蜡烛燃烧变短,是因为蜡烛燃烧后产生新物质——二氧化碳,飘散到空气中了。如果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分别取一个干燥烧杯和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先后罩在蜡烛的上方,仔细观察烧杯壁上有什么现象发生,再推测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物质。此外,教师还可让学生手持一块干净玻璃片放在蜡烛火焰上方,持续观察玻璃片的变化。由于蜡烛的不完全燃烧,未烧尽的蜡烛小颗粒飘散到空气中,附着于玻璃片上,使玻璃片表面出现一层黑色物质。活动 2  蜡烛能一直燃烧吗在前一个活动中,学生通过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科学方法,知道蜡烛的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还初步认识到蜡烛燃烧过程中物质变化的特点。但是,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可能会产生困惑:为什么烧杯要放置在蜡烛上方,而不是直接罩住蜡烛?带着此疑问,开展烧杯罩住燃烧蜡烛的实验探究。观察实验现象,进一步发现蜡烛燃烧是需要空气中的氧气的。    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它包含约 78% 的氮气、21%的氧气、0.03% 的二氧化碳等气体。其中氧气是物质燃烧的条件之一。对蜡烛燃烧伴随的现象有了初步的认识后,学生会对物质燃烧产生更浓厚的兴趣与疑问。教师可让学生思考:用两个大小不同的烧杯,分别罩住正在燃烧的两支蜡烛,哪支蜡烛能燃烧得更久?经过实验,学生会发现烧杯的大小决定空间的大小,空间的大小又决定蜡烛燃烧时间的长短,进一步感受蜡烛燃烧对空气中氧气的需求。在不断尝试实验的过程中,学生能发现烧杯的空间越大,蜡烛燃烧的时间越长,但最后蜡烛都会熄灭,从而知道蜡烛燃烧需要空气(或氧气)。通过查阅教科书的资料,帮助学生了解空气是一种混合物质,氧气和氮气是空气的

 粤教科技版《科学》五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4主要成分。同时,结合实验现象,帮助学生分析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 友情提示通过实验,引导学生用烧杯罩住燃烧中的蜡烛并进行观察。学生会发现蜡烛在持续燃烧一段时间后,火焰变弱,直至熄灭。教师要及时把握时机,帮助学生从现象的观察中深入思考:蜡烛燃烧是需要条件的,在有限的密闭空间里,蜡烛不能一直燃烧。学生在完成本实验探究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蜡烛即将熄灭时,快速打开烧杯,观察蜡烛复燃的现象,加深对蜡烛燃烧需要氧气的认识。学生能通过动手操作实验解决自身提出的问题和困惑,从而增进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获得发展的成就感,同时激发学生对实验操作的兴趣。

篇四:新版五年级上科学教材分析

2021 年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

 光

 一、 单元概述

 从教师的角度而言,本单元首先要弄清楚的问题应该是“光是什历史上,对光的研究曾经推动了科学和技术的长足发展,改变了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打通了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通道。今天我们对“光”的认识,看似是对知识本体的认知实则是对光,抑或是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光是一种电磁波,按照波长可以将光分为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 射线、γ射线等几个波谱区。其中,可见光区又可细分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光具有波动和粒子的双重性质,凡是与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现象有关的均是波动性的表现,凡是与光的碰撞、散射、叠加等有关的都是粒子性的表现。波粒二象性可以用爱因斯坦公式得到解释:E=hy,P=h。这里能量 E 和动量 p 都是表征光的粒子性的量,而频率 v 和波长 A 都是表征光的波动性的量,波动性和粒子性通过普朗克常数 h 联系起来了,这也可以解释“光是能量的表现形式”这一概念的出处。如此,我们对光的本质的认识可以帮助教师准确把握“光”单元教学的概念发展。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教师没有必要指导学生从光的本质去认识光。教学中应该遵循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完成关于光的课程内容。

 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来自课程标准中 5-6 年级的下列相关学习内容。

 621.1 识别来自光源的光,如太阳光、灯光;识别来自物体反射的光,如月光。

 6.2.1.2 知道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都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

 6.22.1 知道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6.2.2.2 知道行进中的光遇到物体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

 6.2.3 描述太阳光穿过三棱镜后形成的彩色光带,知道太阳光中包含有不同颜色的光。

 18.2.2 将自己简单的创意转化为模型或实物。

 在课程标准中,这三方面的课程内容要求,都是光在传播过程中发生的现象和对这些现象的解释,由此形成对光的一些基本认知。本单元希望帮助学生形成以下认知。

 1.光在受到一个物体或物质的影响前能一直保持原方向传播。

 2.光能够被吸收;能被改变传播方向,产生反射或折射现象。

 3.尽管太阳光用肉眼看上去几乎是白色的,但它是由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其他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也是由不同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

 4.有些物体折射或反射出的光波进入人的眼睛后,可以被“看到”,就如同某些声波进入人的耳朵后可以被“听到”一样。

 沿着上述概念发展线索,教科书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做了如下安排:

 第 1 课“有关光的思考”,主要了解学生有关光的前概念。通过思考和解释“在暗中你能否看到红苹果”的问题,了解学生对于光有哪些认识,以及能做出哪些推测和解释。

 第 2 课“光是怎样传播的”,主要研究光在空气中是如何沿直线传播的。光穿过小孔的实验可以帮助学生观察到光的行进路线,初步理解并建立光沿直线传播的概念。

 第 3 课“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是对光沿直线传播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当光遇到遮挡物时,会因遮挡物的不同,出现通过、部分通过、不能通过三种情况。对本课所有实验现象的解释,最终都将成为“光沿直线传播”的证据。

 第 4 课“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主要探讨当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传播路径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对于光而言,空气和水是不同的传播介质,因此光的传播方向(传播路径)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其结果是产生了折射现象。

 第 5 课“认识棱镜”,主要建立光与颜色的关系。我们看到的“白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发生折射,出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的光。棱镜实验可帮助学生观察到因光的折射而产生的彩虹颜色,初步将光和颜色建立联系。

 第 6 课“光的反射现象”,主要探讨光的反射现象。通过观察光的镜面反射现象,了解什么是光的反射;通过光的反射实验,对反射光的路径做出预设,初步建立入射光与反射光的关系;对光的传播特点做进一步探讨,即光遇到物体会发生反射,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第 7 课“制作一个潜望镜”,主要利用光的反射特点,制作一个简易潜望镜。潜望镜的制作,需要综合运用和理解本单元的核心概念,并与工程技术相结合。首先需要观察、了解潜望镜的结构以及工作过程和原理,其次需要设计、制作简易的潜望镜。最后通过展示、实践、评价、交流来进一步理解本单元的知识和技能。

 二、 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有的光直接来自发光的物体,有的光来自反射光的物体。能发光的物体叫作光源。

 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当衍进中的光遇到物体时会发生反射或折射,会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会形成阴影。

 太阳光包含不同颜色的光。

 光的反射原理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汽车反光镜、潜望镜等都是对光反射原理的运用。

 科学探究目标

 能用实验验证光的传播方式。

 会观察光的折射现象。

 能利用镜面反射实验,推测反射光规律,并预测反射光位置。

 会做棱镜分光实验,能推测彩虹的颜色序列并制作彩色轮。

 能自制潜望镜并进行观察。

 科学态度目标

 形成对光研究的兴趣。

 认识到认真观察、实验和实事求是地记录观察数据的重要性。

 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光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单元词汇

 光源:通常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光的传播规律: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日食、月食及影子的形成都证明了这一事实。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从而使光线在不同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偏折。

 光的组成: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色光组成的复色光。

 橙、黄、绿等色光叫作单色光。

 光的反射:光传播到不同物质时,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

 材料清单( ( 视学生人数和分组情况而定) )

 手电筒、镜子、黑色的箱子、苹果、矩形卡纸、屏、能直立的夹子、薄纸片、塑料杯、玻璃片、水槽、线香、激光笔、玻璃杯、铅笔、鱼缸、金鱼、三棱镜、白纸、硬纸

 板、水彩笔、火柴、细线、黑卡纸、胶带、纸盒、平面镜、三角板、直尺、铅笔、剪刀、学生活动手册。

 三、分课时教材分析

 第 第 1 1 课

 有关光的思考

 ( ( 一) ) 背景和教学目标

 作为本单元的起始课,首先需要了解学生的原有认知,知道学生关于光的认知水平如何,这是本单元教学的认知起点。本课的观察活动是从认识光源开始的。

 五年级的学生对于光源和光的特点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他们知道太阳是光源,电灯是光源,等等,但是他们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因此有必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实际地去观察、去发现光源和光之间的联系和规律。

 本课的教学思路:首先,聚焦学生的已有认知,了解学生对光“已经知道的和还想知道的”,“研讨”中的第 2 个问题,关于黑暗中的红苹果案例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有关光的认知水平;其次,从生活现象出发,引出光源的概念,通过发光物体的比较,知道光源有什么特点;最后,通过研讨,拓宽学生的视野,感悟光对人类、对所有的生命体、对世间万物都是不可或缺的。

 本课教学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了解学生有关光的前概念,教师可用具体情境或事实来构造问题,用“头脑风暴”式的讨论将学生的思维快速聚集到本课要研究的内容上。

 第二部分是研讨光和我们生活的关系—如果没有光,会发生什么?在研讨过程中引出光源的概念,让学生通过比较各种发光体,区别光源和非光源。

 科学概念目标

 通常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科学探究 目标

 能识别来自光源的光,如太阳光、灯光。

 能识别来自物体反射的光,如月光。

 能在实验中感悟到,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都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

 科学态度目标

 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光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性。

 ( ( 二) )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手电筒、镜子。

 教师准备:有窗帘的教室(本课的活动最好能用窗帘遮挡光线,以保证实验效果)、黑色的箱子、红苹果、教学课件等。

 第 第 2 2 课

 光是怎样传播的

 ( ( 一) ) 背景和教学目标

 本课的重点是探究光是如何传播的。这个问题对于成年人来说已不是什么秘密。人们很早之前就通过对光照射下的物体和影子的观察,提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北宋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就已经记述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小孔成像的实验。他首先观察到鸢在空中飞动,地面上的影子也跟着移动,移动的方向与鸢飞的方向一致。沈括又在纸窗上开一小孔,使窗外飞鸢的影子呈现在室内的纸屏上。沈括用光的直进道理来解释所观察到的结果:“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

 本课也是基于这样的思路,先让学生从经验的角度出发,推测光的传播特点,再通过实验观察光行进的路线,并初步建立“光是直线传播的”这一核心概念。

 科学概念目标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科学探究目标

 能与声音的传播对比,发现光的传播特点。

 能有依据地推测光的传播路径。

 会设计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实验。

 能用实验中的现象分析,推理得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科学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爱思考的习惯以及善于思考的能力。

 知道推测要有依据。

 在实验中能认真观察、勤于思考,能根据实验结果实事求是地进行。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利用光沿直线传播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

 ( ( 二) )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手电筒、4 张矩形卡纸、4 个能直立的夹子。

 教师准备:有关光是直线传播的图片和教学课件。

 第 第 3 3 课

 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

 ( ( 一) ) 背景和教学目标

 本课是光沿直线传播概念的延续,与前一课的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本课研究的重点是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阻碍时会产生什么现象,这些现象与光的直线传播有什么关系。所以,本课也是前一课探究活动中发现的光的传播特点在自然环境中的验证、拓展和进一步理解。本课不仅是前一课的延续,也是为学生后续概念建构打基础的课。

 本课的教学思路:从生活现象出发,引出相关概念,然后通过活动探究规律,最后用规律解释现象,同时深化对规律的理解和掌握。

 科学概念目标

 光在受到一个物体或一种物质的影响前能一直保持原方向传播。

 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光遇到不同物体时,会发生通过、部分通过和不通过等现象。

 科学探究目标

 能推测光照射到不同物体时光传播路径的变化。

 能运用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来解释日食和月食现象。

 科学态度目标

 认识到自然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的,事物的变化之间是有联系和有规律的。

 能够按活动要求坚持观察和如实记录数据。

 能够根据数据和现象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和推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知道人们很早就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

 ( ( 二) )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手电筒、薄纸片、塑料杯、玻璃。

 教师准备:水槽、线香、激光笔、教学课件等。

 第 第 4 4 课

 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

 ( ( 一) ) 背景和教学目标

 本课教学是上一课的延续,同样是研究光的传播特点。不同的是,本课是研究光在传播途中遇到透明或半透明的物体时,传播方向会发生什么变化。

 学生虽然不是很熟悉光的折射现象,但当说到将一根筷子放入水中时会看到一根“弯折”了的筷子,学生便会有所理解。

 科学概念目标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从而使光线在不同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偏折。

 科学探究目标

 能通过实验观察现象,自行分析、归纳规律。

 能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光从空气到水中发生的光线变化。

 科学态度目标

 在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中提升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自然界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 ( 二) )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玻璃杯、激光笔、铅笔、鱼缸、金鱼、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班级记录表、教学课件等。

 第 第 5 5 课

 认识棱镜

 ( ( 一) ) 背景和教学目标

 本课内容紧接着上一课的内容,继续让学生探索光由空气斜射入玻璃等其他透明物体时,是否也能发生折射;通过观察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发生的变化,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折射概念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并结合生活中常见的光,发现太阳光是五颜六色的。

 科学概念目标

 棱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棱镜是利用光的折射定律控制光的传播线路的光学元件。

 太阳光包含不同颜色的光。

 科学探究目标

 能通过实验发现各种色光在不同介质中发生折射的程度不一样。

 科学态度目标

 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人类的好奇心和社会的需求是科学发展的动力。

 ( ( 二) )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三棱镜、白纸、硬纸板、水彩笔、火柴、细线、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班级记录表、教学课件等。

 第 第 6 6 课

 光的反射现象

 ( ( 一) ) 背景和教学目标

 本课教学同样是研究光的传播特点,即探究光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会有怎样的变化。

 对于光的反射,学生不一定能理解其含义,但对于光的反射现象,学生是熟悉的。

 学生经常玩这样的游戏,用一块小镜子或者金属的文具盒在太阳下晃动,把反射光投射到天花板上或其他物体上。本课教学活动就是在学生的这种生活经验基础上展开的。

 科学概念目标

 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形成反...

篇五:新版五年级上科学教材分析

21 年秋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 全册教案

  备课人:

  目

 录

 全册教材分析 ..................................................................................................................................................... 2 单元教材分析 ..................................................................................................................................................... 4 第 1 单元 光 ............................................................................................................................................................. 11 1 有关光的思考 ............................................................................................................................................... 11 2 光是怎样传播的 ............................................................................................................................................ 15 3 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 ......................................................................................................................... 20 4 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 ....................................................................................................................... 23 5 认识棱镜 ....................................................................................................................................................... 28 6 光的反射现象 ............................................................................................................................................... 33 7 制作一个潜望镜 ........................................................................................................................................... 37 第 2 单元 地球表面的变化 ..................................................................................................................................... 42 1 地球的表面 ................................................................................................................................................... 42 2 地球的结构 ................................................................................................................................................... 46 3 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 50 4 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 54 5 风的作用 ....................................................................................................................................................... 58 6 水的作用 ....................................................................................................................................................... 63 7 总结我们的认识 ........................................................................................................................................... 67 第 3 单元 计量时间 ................................................................................................................................................. 72 1 时间在流逝 ................................................................................................................................................... 72 2 用水计量时间 ............................................................................................................................................... 75 3 我们的水钟 ................................................................................................................................................... 78 4 机械摆钟 ....................................................................................................................................................... 84 5 摆的快慢 ....................................................................................................................................................... 87 6 制作钟摆 ....................................................................................................................................................... 90 7 计量时间和我们的生活 ............................................................................................................................... 93 第 4 单元 健康生活 ................................................................................................................................................. 97 1 我们的身体 ................................................................................................................................................... 97 2 身体的运动 ................................................................................................................................................. 102 3 心脏和血液 ................................................................................................................................................. 107 4 身体的总指挥 ............................................................................................................................................. 112 5 身体的联络员 ............................................................................................................................................. 118 6 学会管理和控制自己 ................................................................................................................................. 122 7 制定健康生活计划 ..................................................................................................................................... 127 教科版科学 2019 年秋五年级上册单元概述 ....................................................................................................... 132

  全册教材分析

 五年级上册教科书由“光”“地球表面的变化”“计量时间”“健康生活”四个元组成。

 “光”单元,以研究光的传播特点为主要线索,认识光这种能量表现形式。本单元沿着认识光源,研究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现象,研究光在行进过程中遇到其他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物体时光的传播路线所发生的变化,引导学生探索光的传播规律,构建光沿直线传播、光的折射及光的反射现象的认识,建立光与自然现象及人类生产生活之间的联系。

 “地球表面的变化”单元,以研究地球表面形态一一地形地貌的变化为主要内容。影响地表形态变化的因素有很多,按照其能量的来源可归纳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两个原因。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地球本身,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及变质作用。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和重力势能,其主要表现形式为风化,风力、流水等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等。本单元从内因到外因,通过指导学生亲历观察、假设、模拟实验、形成解释等一系列科学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地球的结构及其变化,构建地形地貌是经过地球内、外因的共同作用而形成的认知。“计量时间”单元,研究的主题是与我们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计时问题。本单元按照从古至今人类计时方法的发展脉络组织课程内容,通过查阅资料、观察实验、设计制作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研究太阳、水流、摆等的运动规律;经历古人运用事物变化的规律探索计时方法、制作计时工具的过程;发展工程思维;体会科学技术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健康生活”单元,基于现代健康新理念,立足于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在四年级人体呼吸与消化系统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运动、血液循环及神经系统。

  通过观察、体验、调查、建模等活动了解相关器官的结构功能,理解各器官系统协调配合共同维持人的正常生命活动以及保护身体健康的意义,并由身体健康延伸到心理健康。单元内容始于对自己身体状况的检测与评估,终于给自己制订健康生活计划。整个单元的学习是引导学生不断建构的过程,其目的是让学生建立科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牢固树立保护自己身心健康的意识,使其养成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良好生活习惯。本册内容覆盖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及技术与工程四个领域,均指向联系与变化。为了强化科学与生活的联系,四个单元均是从生活中的问题或自然现象开展研究,最终解决或解释生活中的问题及现象,呈现事物结构与功能、内部与外部、局部与整体之间的相互联系、协调统一,揭示事物是不断变化的,事物的变化都是有规律的科学观念。

  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

 光 第 1 课“有关光的思考”,主要了解学生有关光的前概念。通过思考和解释“在黑暗中你能否看到红苹果”的问题,了解学生对于光有哪些认识,以及能做出哪些推测和解释。

 第 2 课“光是怎样传播的”,主要研究光在空气中是如何沿直线传播的。光穿过小孔的实验可以帮助学生观察到光的行进路线,初步理解并建立光沿直线传播的概念。

 第 3 课“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是对光沿直线传播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当光遇到遮挡物时,会因遮挡物的不同,出现通过、部分通过、不能通过三种情况。对本课所有实验现象的解释,最终都将成为“光沿直线传播”的证据。

 第 4 课“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主要探讨当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传播路径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对于光而言,空气和水是不同的传播介质,因此光的传播方向(传播路径)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其结果是产生了折射现象。

 第 5 课“认识棱镜”,主要建立光与颜色的关系。我们看到的“白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发生折射出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的光。棱镜实验可帮助学生观察到因光的折射而产生的彩虹颜色,初步将光和颜色建立联系。

 第 6 课“光的反射现象”,主要探讨光的反射现象。通过观察光的镜面反射现象,了解什么是光的反射;通过光的反射实验,对反射光的路径做出预设,初步建立入射光与反射光的关系;对光的传播特点做进一步探讨,即光遇到物体会发生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第 7 课“制作一个潜望镜”,主要利用光的反射特点、制作一个简易潜望镜。

  潜望镜的制作,需要综合运用和理解本单元的核心概念,并与工程技术相结合。首先需要观察、了解潜镜的结构以及工作过程和原理,其次需要设计、制作简易的潜望镜最后通过展示、实践、评价、交流来进一步理解本单元的知识和技能。

 第二单元 地球表面的变化 第 1 课“地球的表面”,作为单元起始课,除担负明确学习主题的任务外,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一个亮明“影响地形变化因素”这一观点的机会,为学生后续学习提供反思、建构相关科学概念的基础。本课的设计线索:对地球全貌的观察——陆地内部主要地形的观察——每个典型地形地貌的观察。初步让学生建立一个地球尺度的概念,知道我们所看到的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这些地形只是地球整体面貌的冰山一角,是地形变迁到现今的具体呈现。对地球全貌的观察,能够使学生在建立与以往学习内容关联的同时,为今后更深入学习相关知识埋下一颗探索的种子。

 第 2 课“地球的结构”,在前后课之间起着桥梁与组带的作用。本课主要承载两个任务:一是第 1 课学习内容的延续,由地球外部形态的认识延伸到对地球的内部构造的学习,包括地球的结构、地壳的组成、地壳的运动等,丰富和完善对地球的整体认知:二是为第3、第4课学习地震、火山喷发形成原因莫定知识基础,知道地球内部是不断运动的。本课最后安排一个制作地球模型的活动,旨在增强学生对地球结构的感知,进一步激发兴趣与培养实践能力。

 第 3 课“地震的成因及作用”和第 4 课“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让学生通过学习,知道地震和火山喷发是引发地表变化的内在因素,相对于风、水等很缓慢的外力作用,是一种剧烈变化。两课在整体安排上较为相似,均通...

篇六:新版五年级上科学教材分析

[]__96171 ... 三毛小学

 周国斌

 一、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思路和结构。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首先从“什么是健康”这个概念开始。对于健康,现在和过去人们有着不同的理解,本单元的教学要让学生认识到健康不仅是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关于心理健康问题,这里没有较多的展开,并不是心理健康不重要,身体有残疾的人如果心理健全,一样能取得事业的成功,获得人生的幸福。教材在这里没有展开是因为心理健康问题,在《品德与社会》等一些学科里都有较多的涉及。

 怎样才能保持身心健康呢?本单元从“饮食与健康” 、 “喝水与健康” 、 “空气与健康” 、 “运动与健康”四个方面展开。内容有“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 ; “饮食和健康” ;“选择健康食品” ; “水——人体最重要的营养素” ; “我们每天应该喝多少水” ; “健康需要新鲜空气” ; “关心我们周围的空气质量” ; “运动与健康” ; “让我们精力更充沛”等。本单元的首页是一个序言, 引起健康的话题,初步阐明“健康”的概念。

 最后“珍惜健康、珍爱生命”是本单元学习的小结和拓展。

  健康生活 运动与健康 喝水与健康 空气与健康 饮食与健康 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 饮 食和 健康 选 择健 康食品 健康需要新鲜空气 关心我们周围的空气质量 我们每天应该喝多少水 水——人体最重要的营养素 运动与健康 让 我 们精 力 更充沛

  2 教材从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入手,针对普遍存在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探究和阅读活动.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们一定会获得有关健康的丰富知识,并对他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本单元与其他单元的联系。

 三、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本单元的教学就是要指导学生获得一些健康方面的知识,知道什么是健康,影响我们身心健康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怎样才能使身心健康发展。并用科学的标准来衡量自己及周围人的认识和做法,区分出哪些是科学的,哪些不是科学的。摒弃不正确的认识和做法,形成正确的认识和养成科学的生活行为习惯。

 关注健康,学习了解有关身心健康的科学知识,并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自己的生活,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健康 生活 食物 (四下)

 空气(三下)

 我们自己(三上)

 米饭和淀粉(三上)

 水(三上)

 一天的食物 我们的身体从食物中获得什么 吃什么和还吃什么 食物包装上的信息 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面包发霉了] 观察身体 我的手 运用感官

  3 1、学习一些生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如能量在维护人体正常活动中的作用,食物的大致消化过程,水在消化食物中的作用以及水对于人体生命活动重要性,什么是呼吸,保护消化、呼吸器官的意义,运动对骨骼、肌肉,呼吸、血液循环等器官的意义。

 2、知道什么是健康的生活和怎样健康生活。如注意饮食中能量的适当和营养均衡,选择营养、安全的食品;要饮足够的水,注意饮水卫生;要保持周围和居室环境的空气质量;要坚持体育锻炼等。

 3、希望学生通过学习能体会到“清洁的水、安全营养的食物、清新的空气”是影响人生命健康的重要因素,也是生命体的共同需求,从而进一步认识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1、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如用感官观察空气的透明度,观察食品是否新鲜、有无受到污染,考察居室空气的污染情况,观察运动时骨骼和肌肉的变化等。

 2、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如查阅有关人体内部器官知识的能力、收集食品相关信息的能力,调查商场的绿色食品,分析空气质量预报等。

 3、培养学生科学的统计、记录、测量、计算的能力。如统计自己一昼夜中排出水量的多少,计算食物中的能量及含水量等活动,测运动前后每分钟呼吸和心跳的次数。

 4、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如通过吃食物和喝水的感觉推测食物和水到哪里去了;通过观察剖开的鱼、鸡体内哪些地方有水,类比推理人体的哪些地方有水。

 5、培养学生对比实验的能力。

 如唾液对食物消化、呼出的气和吸进的气有什么不同的对比实验、心脏收缩舒张的模拟实验等。

 6、学习建立模型。如制作人体消化器官、想象和画出食物消化的路径。

 7、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如根据呼吸实验中观察到的呼出和吸进的气的不同现象,以及提供的资料能分析两种气体成分发生的变化。

 8、尝试根据记录的数据作出解释的能力。如对比运动前后的心跳、呼吸次数,根据数据进行分析“运动时呼吸、心跳加快是因为什么?” 9、能用科学的标准对照和判断我们每天摄入的能量是否适当,我们每天喝的水够不够等,从而指导自己的生活。

 10、设计自己的锻炼计划,制定一些检测锻炼效果的项目和方法。

 1、对健康有新的认识,进一步认识到健康的意义,个人对自身健康负有的责任。

  2、能理论联系实际,对照检查自己不良的生活习惯,用科学知识指导和改善自己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4 3、认识到体育锻炼对人体健康的意义,积极参加锻炼,长期坚持锻炼。

 4、增强学生对食品安全以及健康与环境的认识,维护自己合法的权益,对有毒有害食品进行抵制和投诉举报。

 四、教学实施及建议。

 (一)4.1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62 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体验或查阅资料、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等方法,了解人体的消化器官及功能,培养学生通过间接的手段获取有关人体内部器官知识的能力、查阅资料进行对照的能力; 2、使学生懂得保护消化器官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知道怎样爱护消化器官,促使学生自觉地改掉不良的饮食习惯,注重饮食卫生; 3、初步认识人体消化器官及功能,能在自己身上指出这些消化器官的位置,知道食物的大致消化过程。

 重点:

 使学生懂得保护消化器官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知道怎样爱护消化器官,促使学生自觉地改掉不良习惯,注重饮食卫生。

 本课有两个主要的活动:

 一是认识消化器官。消化器官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教材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 从引导学生咀嚼一小块馒头开始, 体验食物在消化过程中通过了哪些器官,并通过交流、对照材料,让他们对消化器官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在这个活动中,不但要让学生认识各个消化器官, 还要让学生知道各个消化器官在自己身上的具体位置在哪儿。因此,在这个活动中,我通过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做一做,再连接起来,从而明白各个消化器官的顺序,最后再通过配套箱里面的图解,使学生对消化器官有了一个比较整体的认识。

 二是了解消化器官的作用及消化过程,如何保护消化器官。通过做一做,连一连以及一个整体的认识, 孩子们已经非常明确地知道了人体消化器官的各部分名称及位置。在这个活动中,我们主要是了解各个消化器官的作用。口腔咀嚼起到了初步消化的作用;食道是食物的通道;胃是继续消化的作用;小肠是充分消化,充分吸收的作用;大肠是残渣的通道。

 在这个活动中,我们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让孩子们进一步明确如何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这个问题,我们先让孩子们小组合作展开讨论,唤起学生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最后小组汇报,共同总结保护消化器官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如一日三餐,吃饭细嚼慢咽,不暴饮暴食,不乱吃零食;二是讲究饮食

  5 卫生,如饭前便后洗手,不吃不干净的食物,饭前不要大量喝水,饭后不要立即激烈运动等等。

 (二)4.2饮食和健康-64 页 教学目标:

 1、知道食物是能量的来源,能量在维护人体正常活动中的作用; 2、通过计算我们每天需要的能量和实际摄入的能量,学习用科学的方法来判断自己每天摄入的能量是否适当; 3、试用科学的标准合理安排自己的一日三餐,做到热量分配合理,营养均衡; 4、对照检查自己的饮食习惯,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教学内容分两部分:

 1、摄入的能量要适当 2、我们每天摄入的能量适当吗 重点:

 通过计算我们每天需要的能量和实际摄入的能量, 学习用科学的方法来判断自己每天摄入的能量是否适当。

 难点:

 科学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一日三餐,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

 本课的主要的活动有两个:

 一是摄入的能量要适当。

 在这一堂课前需要学生完成一个课前准备——每个学生都测量好自己的体重、记录自己一天当中的食物种类及数量。在这个活动中,我们重点要解决的是:根据自己的体重计算出每日需要多少能量。

 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我们要提醒学生注意参考的两个数:6—8 岁,每日每千克体重约需能量 336 千焦;9—12 岁每日每千克体重约需 273 千焦。

 二是我们每天摄入的能量适当吗?这一活动通过学生将自己一天所吃的食物种类及数量记录下来, 然后根据各种食物含有的能量来计算自己一天当中摄入了多少能量。这个活动可能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补充更多品种食物的能量数据,搜集有关各种食品能量的资料(教师教学用书第 141 有资料)

 ,同时让学生课前记录自己一天当中的食物种类及数量。

 在这一堂课中,我感觉到,学生所吃的食物很多,有的食物并不是一种单一的食物,那么这样,对于学生的计算食物能量来说有一定的困难。我当时的处理是,将课本中的一些食物能量表,教参中的一些食物能量表事先准备好,等学生在计算的时候可以参考。另外,当学生计算到一些表中没有涉及的食物的时候,我就要求他们直接

  6 来问我,而我也只能根据大概的了解或者与其他一些食物的比较给出一个能量。这样做不是很科学,但是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是经历了这么一个科学的过程,他们知道了自己一天所摄入能量的大小了。

 通过自己每日所需要的能量和自己每天摄入的能量的多少, 让孩子们比较我们自己每天摄入的能量适当吗?从而让学生自己提出如何来改进我们的饮食习惯。

 让大家共同来讨论一下,哪些是不良饮食习惯?你打算如何来改进? 在这一课时中, 学生的统计和计算也不一定准确, 但这并不重要, 只要通过教学,今后学生能注意自己一天的饮食应该考虑能量平衡的问题,不随心所欲,无所节制,懂得科学饮食,就达到目标了。

  (三)4.3选择健康食品-66 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查阅资料、参观、访问、交流,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健康食品、食品受污染的途径,以及如何选择健康食品; 2、增强学生食品安全、环境保护意识;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收集相关信息的能力和调查、交流的能力; 4、鼓励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对有毒有害食品进行抵制和投诉举报,使学生养成尊重和维护法律法规的意识和习惯; 5、用科学知识指导和改善自己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重点:

 注意食品的安全, 抵制、 举报投诉有害有毒食品, 选择健康、 安全有营养的食品。用科学知识指导和改善自己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本课有两个主要的活动:

 一是什么是对健康有利的食品? 二是怎样选择有利健康的食品? 我在上这一课的时候是这样安排的:首先,从绿色食品入手,引出课题——同学们, 你知道什么是绿色食品吗?你了解的绿色食品有哪些?从而让孩子们对于健康的食品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然后,针对自己平时的饮食习惯来说一说,你每天所食用的食物哪些是对身体有利的?哪些是我们尽量应该少吃的?从而让孩子们明白健康食品是指安全,无污染,优质,有营养的食品。也就说,要求食品在无污染的环境中生产出来的,其中的成分不会对人体产生毒害,不会损害健康,而且要求食品质量优良,保证营养,各项指标符合规定的标准。进而让学生理解由于工业化的推进和

  7 现代农业的发展, 在为人类创造大量物质财富的同时, 也给人类带来了诸如资源衰竭、环境污染等问题。最后再引导孩子们讨论我们应该如何来选择有利健康的食品。在讨论这一个问题时,我们要引导孩子们明白选择食品的主要用途是什么,在科学作业本上有一个作业,那就是,如何来选择恰当的食品,即从食用的时间上去考虑问题,你买了这个食物以后是什么时候食用?是立即吃?两三天吃?还是要长途旅行时吃?引导孩子们根据不同的用途来选择恰当的食物。同时,根据自己生活中与父母的交流与了解,来谈谈你生活中具体是如何来选择健康的食品的!

  (四)4.4水--人体最重要的营养素-68 页 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通过阅读资料、实验、计算、观察剖开的动物等途径了解水在人体内无处不在,提升学生关于水对于人体生命活动重要性的认识; 2、通过观察剖开的鱼、鸡体内哪些地方有水,推测人体哪些地方有水,培养学生类比推理的能力; 3、通过实验认识水在消化食物中的作用,进一步了解食物被消化的过程,培养学生对比实验的能力,以及实验中应有的科学态度。

 重点:

 通过实验认识水在消化食物中的作用,进一步了解食物被消化的过程,培养学生对比实验的能力,以及实验中应有的科学态度。

 本课的标题是“水——人体最重要的营养素” 。水为什么是人体最重要的营养素呢?因为水对人的生命活动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水虽然不含蛋白质、脂肪、糖类这些能转化为能量的营养素,但自然水可以为我们提供有益的矿物质,能帮助我们把其他的营养素转化为营养。如果没有水,即使吃进再有营养的食物也不能被人体吸收。不只是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需要水,人的所有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从这个角度讲,水是人体最重要的营养素,人不仅需要食物,更需要水。

 本课共有两个主要的活动:

 一是喝下去的水哪儿去了。这一个活动,首先通过让孩子们说说你知道的有关水的重要性的事例。通过事例让孩子们明白水对生命的重要性。人在饥饿或无法进食的情况下,只要供给足够的水,就可以勉强维持生命。相反,如果人体的水分损失超过体内应有水分的 20%,生命就无法维持。这一体验,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忆在体育课上或者运动会上参加完跑步以后感觉特别口渴的时候的感觉,来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

 喝下去的水到底哪儿去了?这个问题...

篇七:新版五年级上科学教材分析

《科学》 五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对《科学》 课程和课标的认识 《科学》 是实施课程改革以后替换了原来《自然》 的一门课程。可以说是随着新课程诞生的, 那么它一定是体现新课程理念的一门课程。

 《标准》 指出:

 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也就是说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核心。

 科学素养包括:

 科学知识、 科学能力、 科学方法、 科学意识和科学品质。

 这也就是说科学课程要改变原来只重视科学知识的传授, 改为注重学生科学素养全面的培养。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

 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学方式、 学习方式等的改变在《科学》 课程中都应该体现。

 学习《科学》 不能只记住书本中的结论, 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新课程倡导要“像科学家那样搞研究” 。

 因此在实施课程过程中让学生亲历科学活动的过程, 掌握初步的科学探究技能, 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是非常必要的。

 作为课程实施载体的教材来讲, 也体现了这种改变。

 教材在编排体例上与原来的《自然》 课有很大区别。《自然》 教材是按照 “生物” 、“人体” 、 “力、 机械” 、 “声、 光、 热” 、 “电、 磁” 、 “水、 空气” 、 “地球” 、 “宇宙” 八个单元进行编排, 每一单元的知识在低、中、 高三个年级段呈螺旋式上升。

 《科学》 教材内容的编排方式打破了传统教材以学科知识的逻辑结构作为框架的常规, 例如我们使用的

 河北版《科学》 教材就是以“性质与功能、 运动与变化、 作用与平衡、结构与系统” 四组统一概念整合各领域内容。

 新教材从内容选择、 组织结构和呈现方式等多个方面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探究为核心的新的教与学的方式。

 特别是大量的科学探究活动既是教学的内容, 又是教学的重要形式。

 每一课都可以展开成若干个探究活动, 有的探究活动可以让学生经历探究的全过程。

 下面以五年级上册教材为例具体说明。

 一、 知识结构 本册教材主要围绕“作用与平衡” 这组统一概念, 整合课程标准中的生命世界、 物质世界、 地球与宇宙等方面的内容。

 共设计六个单元, 23 个课题。

 前三个单元“生物生长的需要” 、 “生物与环境” 、 “人与环境” 都是整合课程标准中的“生命世界” 的内容, 重在探索生命与环境的联系。

  “生物生长的需要”

 本单元主要研究动植物生长的条件, 以及周围环境对动植物生长的影响, 使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意义。

 通过一系列对比实验, 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生物生长的规律, 培养学生坚持不懈地探究事物规律的能力。

 “生物与环境”

 本单元继续引领学生探究生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各种相互作用与平衡的方式。

 体会生物自身结构与功能对环境的适应, 知道不同的环境生存着不同的生物。

 认识到环境对于生物的重要性。

 增加了专题研究, 注重培养学生进行系统的科学探究的能力。

  “人与环境”

 在前两个单元的基础上, 通过思维游戏、 角色表演、 模拟体验、 科学畅想等多种形式的活动, 研究“人与环境” 的关系, 感悟到人是自然的一部分, 既依赖环境又影响环境, 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环保意识。

  “冷和热”

 本单元整合课程标准中“物质世界” 的内容, 通过生活中常见实例入手, 引导学生探究热传递的规律, 热与风的关系,以及保温和散热的方法,

 发现物质与物质之间相互作用与平衡。

 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科学能力。

  “地表剧烈变化”

 落实了课程标准中的“地球与宇宙” 部分内容, 探索地球内部物质、 能量的作用与平衡的方式及关系。

 学生可能感到较陌生, 教材中通过一些简单易操作的模拟实验将抽象的、 不易见到的地震、 岩浆如何喷发等现象变得直观、 易于理解。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掌握由浅入深地研究问题、 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环境与保护” 单元是本册的综合, 是对前几个单元的概括和总结, 突出了本册的“作用与平衡” 主题, 教育学生要重视环境、 保护环境。

 专题研究“做个环保小卫士” 教育学生要将保护环境的行为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真正成为“保护环境的小卫士” 。

 二、 本册总目标 1、 了解生物生长的需要、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人与环境的关系、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2、 学会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3、 能研究冷和热的一些基本的现象, 了解热传递的方法、 衣服的颜色、 风的形成以及保温和散热的方法。

 4、 了解地震、 火山的现象。

 5、 重视环境问题, 并注意保护我们的家园。

 6、 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

 三、 本册教材的特点 1、 从实验活动教学方面看, 减少了传统实验, 增加了探究性实验 (活动)

 , 特别是提高了对学生参与探究活动整个过程的能力要求。

 以往的自然课本上的传统实验较多, 教师们可以直接到仪器室借来实验仪器进行实验。

 这样的实验因为很典型, 老师们在教学时一般都能做, 即使不是分组, 也能做演示实验。

 学生们或多或少的会有所收获。

 但本册教材中像这样的传统实验较少。

 主要是一些不用实验仪器而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探究性实验, 培养学生预测能力、 设计实验能力、 实验能力、 数据整理分析能力、 观察能力、 记录能力、 动手操作能力。

 这些实验有的实验侧重于对比结果, 有的活动侧重于学生的心理体验, 有的活动侧重于交流讨论等。

 而且有些实验还需要较长的时间。

 例如:

 《小苗的诞生》 这一课, 种子发芽需要几天的时间,这样的实验, 往往因为费时费力, 而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实, 成了在课堂上念实验。

 学生的探究能力没有得到根本的锻炼和提高。

 这样做是不可取的, 而是应该根据教学需要, 准备充足的实验材料, 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活动, 完成探究任务。

 如果课内无法完成, 可以布

 置学生早做准备, 甚至提前几天做好实验的准备工作。

 需要在课后继续探究的, 可以布置学生课后完成。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提出探究问题——形成假设预测——设计研究方案——收集数据资料——整理分析资料——得出探究结论——后续延伸活动 以《小苗的诞生》 第一课时教学为例, 说明我对对比实验的教学理解。

 本册书在很多地方利用了对比实验的方法进行科学研究, 尤其是前三课, 《小苗的诞生》 、 《土壤与植物的生长》 、 《怎样使植物长得更好》 每一课都用了对比实验的方法。

 1、 本课核心目标。

  科学知识:

 能根据实验结果, 说出种子萌发所需要的外界条件——适宜的温度、 空气和水分  科学探究目标:

 能够对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进行进行完整的研究——做出假设、 设计对比实验、 得出结论、 表达和交流 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能合作、 坚持完成实验研究 2、 探究实验是关键, 通过实验去达到知识目标, 体现前面的核心概念:

 生物生存的基本需要; 体现科学态度和精神 3、 对比实验:

 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 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 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叫做对比实验。

 如:

 本课实验研究的对象是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 假设种子萌发需要适量的水, 没有水种子就不会萌发, 这就需要设计时, 给种子提

 供两种环境, 观察种子萌发的情况, 除水分以外, 温度、 空气等因素其他条件都相同, 也就是说水是这个实验的变量。

 《小苗的诞生》 第一课时教学环节  创设情境, 提出探究问题。

  小组讨论, 形成假设预测。

  讨论范例, 学习设计方案。

  小组合作, 完成设计方案。

  集体点评, 完善设计方案。

 看来对比实验就是要控制让几个条件相同, 一个条件不同, 通过不同的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在教学过程中, 要让学生学会正确地使用对比实验进行科学探究。

 2、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增加了专题研究。

 低年级教材中因为学生年龄小, 没有安排专题研究, 而这一学期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 探究能力有所提高, 课本中增加了三个专题研究:

 一、 生物的生活环境。

 二、 关于山地的研究。

 三、 做个环保小卫士。

 每个专题研究都出了多个参考选题供学生选择, 并且用一个选题做了报告示范:

 设计哪些项目、 研究的过程、 怎样记录、 结论和建议等。

 学生可以根据示范设计研究计划、 实施探究活动、 撰写研究报告等等。

 也可以不完全依照教材的样子, 而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适当调整。

 这样做专题研究有很多好处:

 有利于学生系统地研究某项内容,培养了他们深入研究事物的能力, 学会写研究报告, 注重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理性思维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3、 突出科学、 技术、 社会、 环境之间的密切联系。

 本册教材中一、 二、 三、 六四个单元与环境有直接的联系, 四单元《冷和热》 和五单元《地表剧烈变化》 也与环境有间接的联系。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 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因此, 通过大量的事实和活动, 从小帮助学生发现科学、 技术、 社会、环境的密切关系, 引导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给社会、 环境带来的正、 反两方面的影响, 培养学生重视环境、 保护环境的意识是很重要的。

 最后, 我想说说我的教育观:

 教育的真谛在于教人求真、 求善、 求美。

 科学是教人求真, 人文是教人求善, 科学和人文的结合是教人求美。

篇八:新版五年级上科学教材分析

版小学《科学》 教材组

 教学内容——————————

 白天和黑夜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展开次级课题:白天黑夜昼夜交替对动植物的影响太阳和影子太阳钟看月 亮

 第一课:

 太阳和影子从日常生活中太阳的东升西落现象引入描述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

 方位和角度记录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发现影子变化在室内模拟阳光下影子变化, 寻找规律主要活动:

 记录( 连续)

 影子——侧重于科学探究

 第二课:

 太阳钟展示古代的日晷设计并制作日晷拓展:

 玩手掌日晷主要活动:

 设计制作日 晷——侧重于科学探究技能

 第三课:

 昼夜交替观察同一地区的白天和黑夜的不同现象模拟实验——讨论地球自转引起的变化观察模型——讨论同一时刻的晨昏变化阅读资料:

 古人对昼夜变化的认识过程主要活动:

 模拟地球自 转的实验——侧重于分析

 第四课:

 看月 亮心中的月 亮——了解前概念当天的月 亮——指导观察连续的月 亮——总结规律主要活动:

 讨论如何记录月 相连续记录月 相

 第五课:

 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昼夜对植物的影响——花钟昼夜对人体的影响——人体生物钟昼夜对动物的影响——昼行动物和夜行动物主要活动:

 调查活动——植物、 人、 动物的一天

 光与色彩行进反射折射组成光的行进照镜子研究透镜七色光

 光的传播折射方向可以改变沿直线传播反射镜子成像原理色彩形成原因透镜的作用小孔成像原理潜望镜聚光

 第一课:

 光的行进光源——自然, 人造光的直线行进 直接观察到的 用实验证明的小孔成像(制作小孔成像)主要活动:

 验证光沿直线传播的( 误区和途径)

 第二课:

 照镜子(平面镜和凹凸面镜) 观察生活中的光现象——理解反射 研究光的反射 观察镜子里的物体 两面镜子 体验反方向 利用反射现象(制作和游戏) 其他形式的反射现象(凹凸面镜) 认识这些现象 生活中的运用

 第三课:

 研究透镜从生活中水的折射现象引入研究光经过透镜时的现象 比较透镜外形特点 利用透镜观察物体:

 放大和缩小 当光线穿过透镜时:

 聚光和发散 研究利用透镜成像的规律拓展:

 组合透镜(望远镜的产生)

 第四课:

 七色光由彩虹的引入制造彩虹组合白光牛顿的光学实验拓展组合颜色虑光实验(颜色的形成)

 红黄蓝绿橙紫

 电 和 磁电磁电磁铁简单电路导体和绝缘体探测暗盒里的电路研究磁铁

 “解释与模型”在本单元的体现画 电 路 图解 暗 箱 课模做型

 第一课:

 简单电路生活中的现象点亮小灯泡拓展到用电器做一个开关控制电路做一个红绿灯(并联电路, 单刀双掷)电路的工作原理主要活动:

 组成简单电路( 归纳共同点)

 第二课:

 导体和绝缘体问题引入:

 断开的电路里可以连入什么材料检验物体的导电性能(一般的物体) 先预测再检验 有条理的检测 总结提升概念检验特殊的物体(人体、 水、 大地)安全用电 观察常见的电器材料 常见的危险行为辨析

 胶带纸铅笔芯钥匙木片橡皮铁片实验猜想实验猜想“√ ”容易导电, “×”不容易导电

 第三课:

 探测暗盒里的电路引入怎样判断导线的通和断设计制作暗盒 如何安装电线、 如何安装电池、 如何连接灯泡检测记录现象(不要遗漏)判断盒内电路(画出电路图)打开并验证(为什么打开)

 第四课:

 研究磁铁(发现法)各种各样的磁铁研究磁铁的性质 磁力大小的部位 自由旋转的磁铁 磁极的相互作用指南针的资料利用磁铁的性质来制作 做指南针合作玩具调查磁铁在生活中的运用

 探究磁铁的性质——“发现型”探究学习玩之前, 没有明确的探究任务玩之时, 注意自 己的发现发现后, 注意及时地记录自 己的想法汇报时, 注意在交流中拓宽自 己的发现盲人摸象的故事

 磁极的规律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磁悬浮现象利用同极相斥的性质探究磁铁的性质(一)

 探究磁铁的性质(二)磁极和地磁极磁极能够指示南北 指南针 司 南 鸽子和地磁现象

 第五课:

 电磁铁(实验法)做一个电磁铁比较磁力大小不同的电磁铁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 列出研究因素 控制自变量和因变量 多次实验取得数据 分析总结得出结论研究电磁铁的磁极和什么因素有关(拓展)调查身活中的运用

 预测测量解释选定要研究的对象(可能会影响磁力大小的因素)通过改变变量, 测量磁力的大小变化, 获得数据根据数据解释自己的预测:坚持、 修改或放弃, 在和同伴的交流中获得更多的信息如何控制只改变一个变量?

 1、 线圈的匝数2、 线圈缠绕的方向3、 导线的粗细4、 铁钉的粗细……如何控制变量, 研究影响磁力的因素

 1、 电池的方向2、 线圈缠绕的方向3、 铁钉的方向4、 ……如何控制变量, 研究影响磁极变化的因素

 研究磁极的方向记录表格

 呼吸和血液循环测量呼吸和心跳肺和呼吸心脏的跳动

 第一课:

 测量呼吸和心跳关键在于收集数据和分析数据由运动后的体征变化开始说起测量心跳和呼吸的次数 安静的时候每分钟的呼吸和心跳次数 运动后的呼吸和心跳次数比较数据和分析数据, 得出结论

 第二课:

 肺和呼吸认识呼吸器官比较吸进去的空气和呼出来的空气 石灰水 火柴测量肺活量保护呼吸器官和吸烟有害健康

 第三课:

 心脏和血液循环认识心脏体验心脏的跳动研究心脏的跳动对身体的影响 模拟实验 观察血管 测量心跳和脉搏怎样保护自己的心脏(从计划到行动)

 解释与建立模型解释——打通各种现象之间的关系模型——形象化再现各种现象联系

 观察分类测量交流推断认识时—空联系预测认识数字联系• 阐明假设, 说出变量的名称• 控制变量• 得出操作定义• 做实验• 解释数据• 研究

 科学探究过程技能结构关系

 统领全套教材、 体现出以探究为核心的八个单元三上提出问题下观察与测量四上排序与分类下调查与预测五上解释与建立模型下交流与质疑六上假设与实验下拓展与应用

 解释——应该着力处理什么?区分什么是现象, 什么是推理解释是一种比较高级和系统化的预测科学史上, 各种解释在不断地发展

 模型——模型和事实是何关系?了解常见的模型——实物、 数字、 图像了解模型的作用——放大、 缩小、 再现经历模型的形成过程三个活动:

 暗盒、 骨骼、 圆桶

 若有其它的疑问和需要, 请登WWW. XXKX. CN这是专门的苏教版科学教材网站, 提供各种和本套教材相关的教材分析、 教学案例、 培训视频资料等

推荐访问:新版五年级上科学教材分析 五年级 新版 教材

最新推荐New Ranking

12023小学一年级班主任个人总结9篇(完整文档)

小学一年级班主任个人总结班主任工作是琐碎、繁忙的,然而做好班主任工作是一个好教师的标志,也能从...

22023年商场管理者的年终总结3篇

商场管理者的年终总结有句话叫做“入对门、跟对人”,也就是讲一个人在选择自己的事业时,要选择一个...

3新学期班主任总结15篇【通用文档】

新学期班主任总结刚入学的新生对职业学校充满了好奇和浪漫的幻想,似乎已经摆脱了最痛苦的学习生活,...

42023年度维修年终总结14篇

维修年终总结一、日常工作完成情况1、20__年度共完成约项零维修工作,其中有公共区域,业主维修,商户...

52023年度开展教学教研活动总结15篇(范例推荐)

开展教学教研活动总结我们始终落实县局的各项规定,认真组织学习《漳州市教学教研常规(修订本)》。结...

62023年度五年级语文老师教学总结13篇【完整版】

五年级语文老师教学总结这学期来本人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

7小学教师语文课堂教学总结6篇(完整)

小学教师语文课堂教学总结时光如星域间的流星,来去匆匆,一个学期的教学有结束了。本学期我在去年担...

8最新医院年度总结14篇

最新医院年度总结作为一名市级医院的护士,自离开学校进入医院真正接触到病人后,我深刻体会到虽然在...

92023年医院工作岗位个人总结3篇(全文完整)

医院工作岗位个人总结一、20--年基本工作情况工作方面,我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踏踏实实的做好本职工作...

10生产车间主任个人年终总结3篇

生产车间主任个人年终总结一、改造实施生产线的拆装由专业改造公司进行,生产线的具体项目改造由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