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2024-09

当前位置:省心文库网 > 范文大全 > 读后感 >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读后感9篇

| 来源:网友投稿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读后感9篇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读后感 新课导入南京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城市,是我们的六朝古都,自古繁华。我沉醉在秦淮河的烟波里,我流连在夫子庙的人潮里。今天的南京,与世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读后感9篇,供大家参考。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读后感9篇

篇一: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读后感

导入 南京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城市,是我们的六朝古都,自古繁华。我沉醉在秦淮河的烟波里,我流连在夫子庙的人潮里。今天的南京,与世界共进,正在呈现蓬勃向上的生机和力量。然而我们不能忘记, 1937 年南京大屠杀的惨痛历史。在那惨痛的岁月里,我们的同胞惨遭杀戮,我们的古老文明遭受蹂躏。我们只有牢记历史,不忘耻辱,才能在未来更好地捍卫和平。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

 第五课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第五课

 写作背景

 知识备查

  1937 年的12 月13 日,侵华日军侵入南京实施长达40 多天灭绝人性的大屠杀,30 万生灵惨遭杀戮,人类文明史上留下最黑暗的一页。2014 年2 月27日,中国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 每年的12 月13 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决议的通过,使得对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纪念上升为国家层面。国家公祭日的设立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2017 年 12 月 13 日,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 80 周年,也是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 人民日报 》 发表此文,深切缅怀南京大屠杀的无辜死难者,警醒世人,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南京大屠杀资料

 学习目标 1. 认真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思路。2. 了解不同体裁新闻作品的特点,了解新闻评论的结构和特点。

 3. 铭记历史,不忘国耻,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关注社会生活,培养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

 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就是对当前发生的新闻及其新闻中的事实或者新闻中表现出的乃至隐藏的问题 ,作者发表自己 的见解,或者归纳、整理出新的结论 、 观点。

 简单地说,就是评说一件事情、一个问题,或者几件事情、几个问题。

 新闻 基本 常识

 知识备查

 新闻评论的 特点

 新闻评论一般具有 时效性、针对性、准确性、说理性和思想性 的特点,也就是:

 ①因时而评,新闻性强;

 ②缘事而发,寓理于事;

 ③内容贴近,题材广泛;

 ④大众视角,公民写作。

 知识备查

 作者简介 “钟声” 是 “中国之声” 的简称,暗中蕴含有 “警世钟声” 的寓意。它是人民日报国际评论,以“钟声”为笔名的国际评论自 2008 年 11 月推出后产生了较大影响。这是人民日报国际部继 “国纪平” 之后创立的又一新的署名评论,以正面阐述中国对 一些国际问题和涉华问题 的立场与主张为重点,在风格上以 快速反应、尖锐鲜明 见长,与“国纪平”的重大题材、深入评析形成互补。参与 “ 钟声 ”署名文章写作的是《人民日报》国际部的编辑和记作者,每篇文章都是经过许多人的讨论修改,是 集体智慧 的结晶。

 杀 lù 戮 读 一 读

 预习检查 dǐng 鼎 宝 国 殇 shāng miǎn 缅 怀 cuàn 篡 改 yì 呓 语 hàn 捍 卫 zhōng 衷 初 huán 寰 惨绝人 悼 dào 念 dùn 遁 形 shǐ 矢 志

 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整体感知

  这篇文章开篇用概括性的语言简述第四次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的基本情况,阐明了国家公祭的必要性和意义,同时也表达 了中国捍卫世界 和平的坚定信念。

 5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2. 标题简明、醒目,能够引起读者的关注。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精读细研 题解 1. 点明了这 则新闻评论的 主要内容和写作目的。

 精读细研 2. 第一段“ 1937 年 12 月 13 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 30 万中国同胞惨遭杀戮”一句采用了什么记叙顺序?这样写有什么 好处 ?

 1 1. . 这篇文章是怎样开头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引用宝鼎铭文,一方面点明文章的内容,增强现场感;另一方面丰富文章的内容,增添表现力。

 插叙。这句话交代了“南京大屠杀”的时间和死亡人数,补充说明文章的背景,使情节更加完整。

 5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公祭鼎铭文

 泱泱华夏

 赫赫文明

 仁风远播

 大化周行

 洎及近代

 积弱积贫

 九原板荡

 百载陆沉

 侵华日寇

 毁吾南京

 劫掠黎庶

 屠戮苍生

 卅万忘灵

 饮恨江城

 日月惨淡

 寰宇震惊

 兽行暴虐

 旷世未闻

 同胞何辜

 国难正殷

 哀兵奋起

 金戈鼍鼓

 兄弟同心

 共御外侮

 捐躯洒血

 浩气干云

 尽扫狼烟

 重振乾坤

 乙酉既捷

 家国维新

 昭昭前事

 惕惕后人

 国行公祭

 法立典章

 铸兹宝鼎

 祀我国殇

 永矢弗谖

 祈愿和平

 中华圆梦

 民族复兴

 tuó xuān

 精读细研 3. 第二段“加拿大安大略省议会于 2017 年 10 月通过有关‘设立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的动议;美国圣地亚哥市的图书馆举办活动,为民众讲述南京大屠杀史实 „„ ”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举例论证。通过列举加拿大、美国、日本等国媒体和组织的做法,具体阐明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不可能被忘却的观点,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精读细研 4. 第 三 段交代“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态度”用意何在?

 在内容上,交代日本右翼势力妄图辱没真相和良知的表现,指出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设立的必要性;

 在 结构上,与上文形成对比,从反面揭示了当前维护世界 和平的严峻形势 。

 精读细研 5. 第四段交代日内瓦、联合国对待日本的态度有何用意?

 2017 年 11 月,日内瓦裁军会议取消了日本和平演讲的资格;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提出 218 项建议,狠批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态度,要求日本“正视历史,应努力向后代讲述真实的历史”。

 用两个事实具体印证日本右翼势力妄图辱没真相和良知的行为,正义的力量对之反击,进而阐明“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的论断,使文章论证更有说服力。

 精读细研 6. 第 五 段引用 《 纽约时报 》 的报道有什么作用?

 直接引用 《 纽约时报 》 的报道作为论据,有时间,有报道单位,表明事实清楚,材料真实,无可辩驳。

 另一方面,与 下文南京 成为国际和平城市形成 对比,突出和平的珍贵。

 7. 文章最后一段介绍了什么内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介绍了南京命运的变迁,以及中国具有捍卫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念和磅礴力量。

 精读细研

  作用:突出国家公祭的意义以及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念,深化中心 和 主题,也使文章的结构更加完整。

 合作探究

  这篇文章 开篇 用概括性的语言简述第四次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的基本情况,同时提出观点,即“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

 然后从正反两方面展开论述, 正面以美国、加拿大等全世界正义之士对死难者的纪念为例,反面以日本右翼势力丑态百出的表演为例,说明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历史事实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

 最后以南京命运的变迁收束, 表明中国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信念和力量。全文思想深刻,针对性强,有“警钟”和“宣言”的双重作用。

 试简要分析这篇新闻评论的论证思路。

 作者用词简洁、精准、针对性强,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画出这样的语句,并分析其作用。

 精读细研

 精读细研

  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已不足 100 位的今天,日本右翼还在不断寻找各种借口对当年的军国主义罪行 百般抵赖 , 扭曲历史 , 美化战争 , 颠倒黑白 ,并企图通过修宪复活军国主义。

 句式整齐,节奏铿锵,具有极强的气势和力量。

 精读细研 那些 人 以 丑态百出 的表演,妄图辱没真相和 良知。

 “那些人”指的是日本右翼分子。

  各种丑恶的样子都表现出来了。这里讽刺了日本右翼分子的所作所为。

 表明对日本对待历史问题态度的不满。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 提出 218 项建议, 狠批 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态度,要求日本“正视历史,应努力向后代讲述真实的历史”。

 精读细研

  国家 公祭日之长鸣警钟振聋发聩,那些 装睡梦游 的罪恶灵魂无处遁形。

 “装睡梦游”是对日本右翼势力的极大讽刺。

 从 “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南京的命运变迁足证和平是 何等 珍贵。

 精读细研

  铭记 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中国 一以贯之 的和平誓言,彰显坚定的信念、磅礴的力量。

  “何等”,多么。用感叹的语气表示不同寻常。

 “一以贯之”强调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信念始终不变。

 概括主题

 课堂小结

  这则新闻评论针对 2017 年 12 月 13 日第四次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公祭一事展开,阐明了国家公祭的必要性和意义,同时也表达了捍卫世界和平,中国有能力、有力量的坚定信念。

 学后感悟

 课堂小结

  铭记历史,才能继往开来。没有记忆的民族不可能有凝聚力,也不可能真正 吸取 灾难的教训,开启崭新的时代故事。我们经历了黑暗的南京大屠杀,我们有 30 万同胞死难,只有铭记这样血的历史和教训,实现民族记忆的世代传承,警钟长鸣,才能不让历史重演。今天,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吸取灾难教训,积淀民族记忆,团结全世界维护和平的正义之士,共同维护世界和平。

 板书设计 概括国家公祭的主要内容,提出观点

 详细介绍举行国家公祭的背景和意义。

 介绍南京从“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的命运转变,传达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信念。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维护和平:中国有能力

篇二: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读后感

行公祭, , 为佑世界和平》教案 5 5 篇

 《国行公祭, 为佑世界和平》教案 (一)

 1.了解历史史实,把握本文观点。

 2.掌握新闻评论这一文学体裁的基础知识,理解其价值。

 3.坚定信念和立场,爱好和平与正义。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1937 年 12 月 13 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我 30 万中国同胞惨遭杀戮,人类文明史上留下最黑暗的一页。这段刻骨铭心的历史,不仅属于南京,属于中国,更属于全世界!

 2014 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 12 月 13 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要牢记南京大屠杀给我们带来的伤痛,勿忘国耻!

 二、新课教学 目标导学一:了解史实 同学们:关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罪行,你知道多少?请互相讨论交流。

 交流之后,展示当时被“空袭”的图片, 目标导学二:梳理内容,明确观点。

 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视频 (内容见本课文件夹)

 1.日军罪行可谓罄竹难书,面对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我国举行公祭,其目的是什么呢?请结合第一段的内容进行阐述。

 明确:目的是悼念死难同胞,让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

 2.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第 2、3 段,看看这两段分别写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明确:第 2 段主要列举了全世界的正义之士以不同的方式纪念死难者。

 表明全世界正义之士对“南京大屠杀”历史的尊重和对正义的坚持。

 第 3 段主要列举了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一系列做法。揭露日本右翼分子扭曲历史,颠倒黑白的丑态,与上文正义之士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对日本右翼分子的批判。

 3.结合第四段内容,说说人们对于日本顽固的右翼分子持怎样的态度,对日本有怎样的要求。

 明确:日本右翼分子引起爱好和平的人们的高度警惕,人们不仅对日本右翼分子持强烈的批判态度,还要求日本“正视历史”,用实际行动维护和平与正义。

 4.南京的命运发生了怎样的变迁?这种变迁的意义是什么? 明确 变迁:南京从“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

 变迁的意义:

 (1)有利于国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从中汲取力量,珍爱和平、

 开创未来; (2)方便全世界的人们更多地了解中华民族热爱、追求和平的悠久历史; (3)证明和平的珍贵,彰显中国保卫人民和平生活、捍卫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念。

 5.讨论交流:本文的体裁也属于新闻,与本单元已学的几篇新闻相比,本文具有什么鲜明的特点? 明确:

 知识链接: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

 “钟声”是“中国之声”的简称,暗中蕴含有“警世钟声”的寓意。它是人民日报国际评论,以“钟声”为笔名的国际评论自 2008年 11 月推出后产生了较大影响。以正面阐述中国对一些国际问题和涉华问题的立场与主张为重点,在风格上以快速反应、尖锐鲜明见长。

  新闻报道传播事实信息,新闻评论发表意见信息;新闻报道以叙述为主,新闻评论以议论为主;新闻报道的主要作用是告知信息、传播信息,新闻评论则旨在针砭时弊、引导舆论。新闻评论具有引导、监督、表态、深化的作用。

 目标导学三:精读细研,探究写法 1.文章是怎样开头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引用国家公祭鼎铭文。

  作用:一方面点明文章的内容,增强现场感; 另一方面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表现力。

 2.第 1 段“1937 年 12 月 13 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 万中国同胞惨遭杀戮”一句采用了什么记叙顺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

 插叙。这句话交代了“南京大屠杀”的时间和死亡人数,补充说明文章的背景,使情节更加完整。

 3.作者用词简洁、精准、针对性强,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画出这样的语句,并分析其作用。

 明确:(1)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已不足 100 位的今天,日本右翼还在不断寻找各种借口对当年的军国主义罪行百般抵赖,扭曲历史,美化战争,颠倒黑白,并企图通过修宪复活军国主义。

 “百般抵赖,扭曲历史,美化战争,颠倒黑白” 句式整齐,节奏铿锵,具有极强的气势和力量。

 (2)那些人以丑态百出的表演,妄图辱没人类的良知。

 “丑态百出”“妄图”讽刺了日本右翼分子的所作所为。

 (3)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提出 218 项建议,狠批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态度…… “狠批”表明对日本对待历史问题态度的严重不满。

 (4)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振聋发聩,那些装睡梦游的罪恶灵魂无处遁形。

 “装睡梦游”对日本右翼势力的极大讽刺。

 (5)从“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南京的命运变迁足证和平时何等珍贵。

 “何等”的意思是“多么”,用感叹的语气表示不同寻常,突出“珍贵”。

 (6)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中国一以贯之的和平宣言,彰显坚定的信念、磅礴的力量。

 “一以贯之”强调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信念始终不变。

 三、课堂小结 本文观点鲜明、议论精当、论证严谨,表明中国对日本右翼分子强烈的批判态度,同时也表明中国维护人民和平生活及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念。言辞透彻、稳重而蕴含磅礴的气势与力量,十分具有针对性和引导性。

 四、课后练习 通过这篇新闻评论,相信同学们对历史有了更深的思考,对和平与正义有了更多的热爱。老师也希望同学们能够多关注新闻时事,养成思考的习惯,拥有正确的思想立场。请同学们课下收集当前某一个时事新闻及相关评论进行分享交流,再说说你对该事件的看法。

 五、板书设计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可取之处 课堂上用视频和图片的方式让学生了解那段悲惨的历史,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情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采用学生先自主概括,再小组合作,老师及时指导点拨的形式,教学效果很好。

 不足之处 这篇文章适合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教学时可以把朗读课文贯穿于教学的始终,通过读传达出捍卫世界和平的誓言、信念和力量。

 《国行公祭, 为佑世界和平》教案 (二)

 教材解析 本文述说了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初衷及历史背景,列举了全世界的正义之士以不同方式纪念死难者的事例,呼吁人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这是一篇新闻评论,观点鲜明,情感强烈,语言精准确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⒉会读、会写、理解意思并能运用下列词语:初衷、杀戮、兹改﹑抵赖、妄图、辱没、呓语、遁形、铭记、彰显、惨绝人裹、振聋发聩。

 3.学习新闻特点,把握文章内容和主旨,教育学生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只有勇敢地面对过去,才能走向未来。

 教学重点 1.理解新闻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历史以及当前日本右翼的丑恶行径﹐铭记历史。

 2.学习新闻写作特点。教学难点 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勇敢面对过去,走向未来。课时安排 1 课时课前准备 1.搜集钟声的相关资料。2.制作多媒体课件。

 第―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引入 课件展示南京国家公祭日图片,引入今天与国家公祭日有关的一篇新闻稿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牢固筑基 1.了解作者。

 钟声”“中国之声”的简称,暗中蕴含有“警世钟声”的寓意。它是人民日报国际评论,以“钟声”为笔名的国际评论自 2008 年 11月推出后产生了较大影响。这是人民日报国际部继“国纪平”之后创立的又一新的署名评论,以正面阐述中国对一些国际问题和涉华问题的立场与主张为重点,在风格上以快速反应、尖锐鲜明见长,与“国纪平”的重大题材、深入评析形成互补。

 取“钟声”这个笔名,是因为国际部记者和编辑针对一些重要的国际问题和涉华问题,希望发出中国自己的声音。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涉及中国的国际事务越来越多,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期待也越来越多。作为中国的权威媒体,人民日报有义务对一些重要的国际问题和涉华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针对一些国际社会的不实指责进行反驳。

 2.识记字词。

  (1)掌握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字形。

 初衷.(zhōng)

 杀戮.(lù)

 篡.改(cuàn)

 抵赖.(lài)

 妄.图(wàng)

 辱.没(rǔ)

 呓.语(yì)

  遁.形(dùn)

 铭.记(míng)

 彰.显(zhāng)

  惨绝人寰.(huán)

  振聋发聩(ku ì)

 (2)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国殇:为国牺牲的人,这里泛指死难的军民。

 惨绝人寰:人世上还没有过的悲惨形容悲惨到极点。人寰,人间。

 篡改:别有用心改动或曲解。

 呓语:梦话。

 振聋发聩: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聩,聋。

 遁形:隐藏形体。

 3.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融入感情。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老师进行点评。(自由朗读和学生代表朗读)。这篇文章通过第四个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告诫人们勿忘民族灾难,呼吁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世界和平。

  三、再读课文,重点分析

 1.理清文章结构,归纳大意。

 第一部分(第 1 段):第四个国家公祭日隆重举行,悼念死难同胞,珍爱和平。

 第二部分(第 2——4 段):正反对比,一方面表达国际社会和中国政府对南京大屠杀的坚定立场。另一方面日本右翼势力还很顽固。

 第三部分(第 5——6 段):南京从“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昭示中国人珍爱和平的决心。

 2.第一部分讲解

 (1)开篇引用铭文,结合文题和课文内容试述其作用。

 答:结构上:

 照应题目,便于引出下文。内容上:国行公祭的意义、原因。

 (2)叙述南京大屠杀时为什么详实叙述时间、地点、人数。试简述你的理由。

 答:详实的叙述给人真实的感觉,用事实证明南京大屠杀的真实,历史不容置疑。呼唤人们爱好和平,共同维护世界和平。

 3.第二部分讲解

 (1)第二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

 答:正面列举正义之士用各种形式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的人们。

 (2)列举这些事实时,能不能将加拿大安大略省、圣地亚哥、加利福利亚顺序颠倒。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答:人们对历史的记忆,从提案动议到实际的行动,从宣讲到写进教科书让人们永久记住那段历史。所以顺序不能颠倒。

 (3)第二段与第三段构成对比关系,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通过对比,揭示日本右翼分子的丑恶行径,呼唤人们更加珍惜和平,热爱和平。

  (4)为什么日本右翼越顽固,越会引起爱好和平的人们高度警惕? 答:和平与发展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题,日本右翼分子的顽固会阻碍和平的发展,与当前的世界潮流背道而驰的,所以他们越顽固,就越引起世界爱好和平的人高度的注意。

 4.第三部分讲解

  “南京这座城市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饱受战火摧残的一个典型,如今成为国际和平城市后,方便全世界的人们更多地了解中华民族热爱、追求和平的悠久历史。”这句话给你什么启示。

 答: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我们不仅要牢记这段耻辱,更应从中得到警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要牢记历史,以史为鉴,从中吸取历史教训,努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使中国早日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我们应刻苦学习,为建设祖国打好基础。

  四、重点研读,拓展延伸

 1. 文章题目是“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但是文章内容却没有写公祭的场面,而是写正义之士如何祭奠南京大屠杀,日本右翼分子如何美化侵略,最后坚定表明国家立场,这样写是否合理? 答:国行公祭这已经是第四次,所以场面无须花很多笔墨介绍,公祭的目的十分明确,那就是勿忘那段屈辱的历史,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因此,作者写正义之士的立场、观点做法,与日本右翼分子的言和行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更能突出文章“为佑世界和平”的主旨。

 2.概括本文的写作特色。

 (1)对比手法的运用

 文章第二段用大量篇幅叙述哪些爱好和平、珍爱和平人士的正义之举。

 内容上有媒体的表述,有正义之士纪念死难者的不同方式,有加拿大、美国,也有日本正义之士,有当今的的动议也有历史的记忆,全方位、多角度表述历史不可能被忘却。第三段写日本右翼分子的顽固态度既有他们对历史教科书的篡改,又有他们对历史的抵赖。通过对比,彰显了正义,让罪恶灵魂无处遁形。主旨十分鲜明。

 (2)引用大量史料。

 本文紧紧围绕主旨,大量引用史料,佐证事实的正确性。

 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如“1937 年 12 月 18 日,《纽约时报》在一则报道中写道:‘大规模抢劫、侵犯妇女、杀害平民……日军将南京变成了一座恐怖之城。’”“加利福尼亚街头不久前落成的美国医生罗伯特▪威尔逊的纪念碑前摆满鲜花——东京审判时,他是南京大屠杀的第一位证人”这些史料充分表达文章主旨。

 旗帜鲜明地批驳了日本右翼分子的错误言行。

  五、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1.完成课后练习。

 2.课外阅读《南京大屠杀》等相关文章,了解史实,写一篇读后感。

 六、板书设计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第一部分(1):国行公祭,勿忘历史。

 第二部分(2——4):

  历史不能忘却,不容篡改

  正义之士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

  日本右翼分子否定历史

 世界和中国政府给日本右翼分子予以回击

 第三部分(5.6)南京从“恐怖之城”转变为“和平之城”

 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本文观点明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所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应是教学中的任务之一。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写新闻评论不是最主要的,所以,将教学重点放在了语言欣赏和情感体悟上。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把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有较大的收获。

 不足之处:由于学生对新闻评...

篇三: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读后感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新闻评论的特点:时效性、针对性、准确性、说理性和思想性。

 2.学习新闻评论的写法,培养阅读新闻评论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在快速阅读中把握新闻评论的主要内容和重点段落作用,理清思路。

 2.在大声诵读中品味文章语言,体会文中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铭记历史,不忘国耻;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关注生活,热爱和平。

  重点 把握新闻评论的主要内容,理清作品的论证思路。

 难点 了解不同体裁新闻作品的特点,了解时评的结构和特点。

 快速阅读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

 1.南京大屠杀相关文字、图片、视频。

 2.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图片、视频。

 1 课时

  1937 年 12 月 13 日,侵华日军侵入南京并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最黑暗的一页。2014 年 2 月 27 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以立法形式将 12 月 13 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决议的通过,使得对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纪念上升到国家层面。国家公祭日的设立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国行公祭,拉近了远去的硝烟,重温了民族的苦难;国行公祭,不为宣扬复仇与怨恨,是为唤起对和平的向往与坚守,许下复兴的心愿:吾辈当自强。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缅怀过去,更是扶慰民心,是珍视和平,更是不忘屈辱。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钟声“是《人民日报》国际评论的署名,暗含“警世钟声”的寓意。它是《人民日报》国际部继“国纪平”之后创立的又一个署名评论,以正面阐述中国对一些国际问题和涉华问题的立场与主张为重点,在风格上以快速反应、尖锐鲜明见长,与“国纪平”的重大题材、深入评析形成互补。参与“钟声“署名文章写作的是《人民日报)国际部的编辑和记者,每篇文章都经过多人的讨论修改,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2017 年 12 月 13 日,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 80 周年,也是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人民日报》发表本篇新闻,深切缅怀南京大屠杀中的无辜死难者,并警示世人铭记历史,勿忘伤痛,共同捍卫世界和平!

 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最新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发议论、讲道理,有着鲜明针对性和引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述评等的总称,俗称“时评”,属于论说文范畴。新闻评论以新闻事件为评论对象,具有时效性、针对性、准确性、说理性和思想性的特点。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回答下面的问题。

 1.文章标题有什么含义? 指出了国行公祭的目的——铭记历史,悼念死难者,捍卫世界和平;揭示了这篇评论的观点,警醒意义鲜明。

 2.速读课文,完成表格内容。

 国行

 公祭,

 为佑

 世界

 和平

 开门见山,指出国行公祭目的

 具体

 评论

 正义之士:纪念死难者

 日本右翼:否认历史

 正义力量:反击右翼势力

 表达

 愿望

 南京现状:和平之城

 维护和平:中国有能力

 铭记

 历史

 捍卫

 和平

  1.开头引用宝鼎铭文有什么作用? 引用宝鼎铭文,一方面,点明新闻评论的内容,增强现场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铭文韵律整齐用简洁凝练的语言引出后文新闻报道的内容,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2.第②段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 选择了世界多个地区、不同阶层、多种形式的南京大屠杀的纪念活动,多国度、多阶层、多角度的材料,更有说服力,令人信服地证明了历史是没有被忘却的

 3.第③段列举了日本右翼分子以丑态百出的表演、妄图辱没历史真相和良知的无耻行为作用是什么? ①暴露了日本右翼分子对当年侵略战争罪行的百般抵赖,妄图扭曲历史,颠倒黑白的丑恶嘴脸;②表明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态度依然顽固,为下文写“日本右翼越顽固,越会引起人爱好和平人们的高度警惕”作铺垫;③表明了国家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必要性。

 4.“在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态度仍然顽固。在连锁酒店大肆摆放美化侵略战争的书籍,大规模篡改.....历史教材,阻止..有良知的日本国民追寻事实真相。”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大规模篡改”“阻止”等词语表现出日本右翼分子的嚣张和虚伪,其行为令人警惕。

 5.第④段能否去掉?为什么? 不能去掉。因为这一部分用两个事实具体说明了正义的力量对日本右翼势力妄图辱没真相和良知的行为的反击,强调“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使文章论证更有说服力。

 6. “南京大屠杀,早已是所有正义力量的集体记忆,唯有日本右翼分子仍在梦中呓语。”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运用了对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正义力量”与“日本右翼分子”两者对比,突出显示出正义力量的强大,“梦中呓语”的比喻贴切地表现了日本右翼的虚妄与丑陋,充满讽刺意味。

 7.第⑤段引用《纽约时报》的报道有什么作用? 直接引用《纽约时报》的报道作为论据,有时间,有报道单位,表明事实清楚,材料真实,无可辩驳;另一方面与下文南京成为“和平之城”形成对比,突出和平的珍贵。

 8.第⑥段介绍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内容:第⑥段介绍了南京命运的变迁,以及中国具有捍卫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念和磅礴的力量。

 作用:表达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意义以及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念,深化中心,升华主题,也使文章的结构更加完整。

 9.这篇新闻评论是怎样针对时事展开评论的? 文章开始引述国家公祭鼎铭文的语句,引出话题,揭示出我们举行国家公祭是为永远牢记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这一观点。然后又评述世界各地爱好和平的正义人士组织的相关纪念活动,指出历史是不可能被忘却的。文章也注意到,当今时代,仍有日本右翼辱没历史真相的丑恶行径发生。文章通过引述国际社会对日本右翼的批判,分析指出“南京大屠杀,早已是所有正义力量的集体记忆”。接着,文章通过南京由被战火摧残的“恐怖之城”发展为“和平之城”的事实,号召人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照应话题,深化论证效果。

 10.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更是最好的见证者。阅读全文,你有怎样的阅读体会? 铭记历史,才能继往开来。遗忘历史的民族不可能有凝聚力,也不可能真正从灾难中吸取教训,并开启崭新的时代。在黑暗的南京大屠杀中,我们有 30 万同胞惨遭杀戮,只有铭记这样血的历史和教训,我们才能有志气不让历史重演。

 和平才是人间正道。今天的繁荣不代表永久繁荣,今天的和平更不代表永久和平。面对日本右翼势力丑态百出的表演,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站在国家的高度,从灾难中吸取教训,积淀民族记忆,团结全世界维护和平的正义之士,共同维护世界和平。

  1.思想深刻,说理性强。文章针对第四次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纪念活动展开,阐明了国家公祭的意义和必要性,既写了全世界正义之士的纪念行为,又指出日本右翼势力妄图否认、抹杀历史的痴心妄想,摆事实、讲道理,站在维护世界和平的高度阐明观点,认识有高度,思想针对性强。

 2.事实清楚,准确性强。作者在这篇时评中大量运用事实材料,特别是美国、加拿大以及日本等国家的相关事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甚至直接引用原材料,增强了评论的真实性和说服力,使之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首段→开门见山,指出国行公祭的目的主体→具体评论 ①正义之士不忘历史②日本右翼否认历史③高度警惕倒行逆施最后两段表达愿望 →   ①中华民族热爱和平②捍卫和平信念坚定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这是一篇新闻评论,学生首次接触新闻评论,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新闻评论,其次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对南京大屠杀没有具体的感性认识,因此背景的介绍必不可少。这篇新闻评论层次清晰,思想深刻,针对性强。我在教学过程中,在引导学生理清结构层次的基础上,着重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探讨文章的写法。学过之后,同学们对新闻评论这一文体的文章特点有了整体感知,激发了对新闻评论阅读的兴趣,提高了阅读新闻的能力。

 通过课文的教学,我发现很多学生对历史没多大兴趣,也并不十分关注,所以在后面的教学中,要注意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营造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受历史的独特文化氛围,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篇四: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读后感

们,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中国同胞惨遭杀戮。2014年2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决定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牢记历史,维护和平。导入新课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1.认真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思路。(重点)2.了解不同体裁新闻作品的特点,了解新闻评论的结构和特点。(难点)3.铭记历史,不忘国耻,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关注社会生活,培养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素养)学习目标

 2017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0周年,也是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人民日报》发表此文,深切缅怀南京大屠杀的无辜死难者,警醒世人,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写作背景

 南京大屠杀指1931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 ,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首都南京于 (学术界认为开始于12月5日 )沦陷后,在华中派遣军司令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长 指挥下,侵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在南京大屠杀中,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日军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超过30万。战后,中国国民政府对南京大屠杀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其中,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经调查判定,日军集体屠杀有28案,屠杀人数有19万;零散屠杀有858案,死亡人数有15万,总计死亡人数达30多万,制造了惨绝人寰的特大惨案。2014年12月13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南京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首次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仪式。

 2015年10月9日,《南京大屠杀史档案》正式列入《世界记忆名录》。资料链接

 “钟声”是“中国之声”的简称,暗中蕴含有“警世钟声”的寓意。它是《人民日报》国际评论,以“钟声”为笔名的国际评论自2008年推出后产生了较大影响。以正面阐述中国对一些国际问题和涉华问题的立场与主张为重点,在风格上以快速反应、尖锐鲜明见长。资料链接

 新闻评论,是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资料链接

 【国殇(shānɡ)】为国牺牲的人。这里泛指死难的军民。【惨绝人寰(huán)】人世上还没有过的悲惨,形容悲惨到了极点。人寰,人间。【篡(cuàn)改】别有用心地改动或曲解。【呓(yì)语】梦话。【振聋发聩(kuì)】比喻唤屋糊涂麻本的人。聩,聋。【遁(din)形】隐藏形体。自主学习

 概括国家公祭的主要内容,提出观点。详细介绍举行国家公祭的背景和意义。介绍南京从“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的命运转变,传达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信念。整体感知

 点明了这则新闻评论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目的。1.本文标题有什么作用?研读课文

 2.第一段“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中国同胞惨遭杀戮”一句采用了什么记叙顺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引用宝鼎铭文,一方面点明文章的内容,增强现场感;另一方面丰富文章的内容,增添表现力。研读课文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①选文××段采用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②××段能否去掉?为什么?①根据插叙的特征判断记叙顺序;②明确补充说明的对象;③答题格式:补充说明……内容,丰富文章内容,使情节更加完整。武功秘笈

 3.第二段“加拿大安大略省议会于2017年10月通过有关‘设立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的动议;美国圣地亚哥市的图书馆举办活动,为民众讲述南京大屠杀史实……”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举例论证。通过列举加拿大、美国、日本等国媒体和组织的做法,具体阐明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不可能被忘却的观点,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研读课文

 论证方法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联系的纽带。论点解决“需要论证什么”的问题,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论证”的问题,而论证解决“怎样进行论证”的问题。常见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①选文第×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②文章在论述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①把握论证方法的特征及作用;②辨析相关句子,判断论证方法及证明的观点;③答题格式:运用了……论证方法,通过……(论据),论证了……论点,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武功秘笈

 在内容上,交代日本右翼势力妄图辱没真相和良知的表现,指出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设立的必要性;在结构上,与上文形成对比,从反面揭示了当前维护世界和平的严峻形势。4.第三段交代“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态度”用意何在?研读课文

 5.第四段交代日内瓦、联合国对待日本的态度有何用意?用两个事实具体印证日本右翼势力妄图辱没真相和良知的行为,正义的力量对之反击,进而阐明“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的论断,使文章论证更有说服力。研读课文

 6.第五段引用《纽约时报》的报道有什么作用?直接引用《纽约时报》的报道作为论据,有时间,有报道单位,表明事实清楚,材料真实,无可辩驳。另一方面,与下文南京成为国际和平城市形成对比,突出和平的珍贵。研读课文

 7.文章最后一段介绍了什么内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介绍了南京命运的变迁,以及中国具有捍卫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念和磅礴力量。作用:突出国家公祭的意义以及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念,深化中心和主题,也使文章的结构更加完整。研读课文

 试简要分析这篇新闻评论的论证思路。这篇文章,即“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然后从 ,正面以美国、加拿大等全世界正义之士对死难者的纪念为例,反面以日本右翼势力丑态百出的表演为例, 。最后。全文思想深刻,针对性强,有“警钟”和“宣言”的双重作用。合作探究

 作者是怎样证明中心论点的?/请简要分析本文(某部分)论证的过程。①文章首先提出……这一论点/引出……论题;接着,使用了……论证方法/从……进行了论证;最后提出……的结论/强调……的中心论点/发出……的号召。②首先列举……事例,然后从……角度/运用……论证方法,对……进行了论证,最后得出了……结论,证明了……论点。武功秘笈

 本文的体裁也属于新闻,与本单元已学的几篇新闻相比,本文具有什么鲜明的特点?新闻报道 ,新闻评论 ;新闻报道以,新闻评论以 ;新闻报道的主要作用是,新闻评论则旨在 。新闻评论具有引导、监督、表态、深化的作用。本文观点鲜明、议论精当、论证严谨,表明了中国对日本右翼分子强烈的批判态度,同时也表明了中国维护人民和平生活及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念。言辞透彻、稳重而蕴含磅礴的气势与力量,十分具有针对性和引导性。合作探究

 1.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已不足100位的今天,日本右翼还在不断寻找各种借口对当年的军国主义罪行百般抵赖,扭曲历史,美化战争,颠倒黑白,并企图通过修宪复活军国主义。句式整齐,节奏铿锵,具有极强的气势和力量。2.那些人以丑态百出的表演,妄图辱没真相和良知。“那些人”指的是日本右翼分子。各种丑恶的样子都表现出来了。这里讽刺了日本右翼分子的所作所为。表明对日本对待历史问题态度的不满。品析语言

 3.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振聋发聩,那些装睡梦游的罪恶灵魂无处遁形。“装睡梦游”是对日本右翼势力的极大讽刺。4.从“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南京的命运变迁足证和平是何等珍贵......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中国一以贯之的和平誓言,彰显坚定的信念、磅礴的力量。从“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南京的命运变迁足证和平是何等珍贵。“何等”,多么。用感叹的语气表示不同寻常。“一以贯之”强调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信念始终不变。品析语言

 这则新闻评论针对2017年12月13日第四次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公祭一事展开,阐明了国家公祭的必要性和意义,同时也表达了捍卫世界和平,中国有能力、有力量的坚定信念。铭记历史,才能继往开来。没有记忆的民族不可能有凝聚力,也不可能真正吸取灾难的教训,开启崭新的时代故事。我们经历了黑暗的南京大屠杀,我们有30万同胞死难,只有铭记这样血的历史和教训,实现民族记忆的世代传承,警钟长鸣,才能不让历史重演。今天,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吸取灾难教训,积淀民族记忆,团结全世界维护和平的正义之士,共同维护世界和平。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1.思想深刻,说理性强。文章围绕第四次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纪念活动展开,阐明了国家公祭的意义和必要性,既有全世界正义之士的纪念,又有日本右翼势力的痴心妄想,摆事实,讲道理,站在维护世界和平的高度阐明观点,认识有高度,思想针对性强。2.事实清楚,准确性强。这篇新闻评论中作者大量运用事实,特别是美国、加拿大以及日本等国的相关事实来阐明自己的认识,印证观点,并且引用原材料,大大增强了评论的真实性和说服力,使文章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

 铭记历史 勿忘国耻 砥砺前行12.13

篇五: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读后感

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每年的12月13日是什么日子?我国政府坚持这样做的初衷是什么呢?铭记历史,捍卫和平。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同学们,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中国同胞惨遭杀戮。2014年2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决定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牢记历史,维护和平。导入新课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1.积累“国殇”“惨绝人寰”“篡改”等重点词语;掌握新闻评论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2.理解文章的观点,把握其思路,感受文章体现出来的严正立场和充沛气势。(重点)3.思考作者是怎样选择新闻事实来支撑观点的,体会其开阔的视野和运用事实的技巧。(难点)学习目标

 “钟声”是“中国之声”的简称,暗中蕴含有“警世钟声”的寓意。它是《人民日报》国际评论,以“钟声”为笔名的国际评论自2008年推出后产生了较大影响。以正面阐述中国对一些国际问题和涉华问题的立场与主张为重点,在风格上以快速反应、尖锐鲜明见长。资料链接

 1937年12月13日

 侵华日军侵入南京,随后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时间达六星期之久,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最黑暗的一页。本文选自2017年12月13日《人民日报》。略有改动。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决议的通过,使得对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纪念上升到国家层面。国家公祭日的设立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0周年,也是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人民日报》发表此文,深切缅怀南京大屠杀中的无辜死难者,并警示世人铭记历史,勿忘伤痛,共同捍卫世界和平!2014年2月27日2017年12月13日资料链接

 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最新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有着鲜明针对性和引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述评等的总称,属于论说文的范畴。简而言之,新闻评论是就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发表意见以指导实践的一种文体。它以传播意见性信息为主要目的和手段,主要特征为:①导向正确;②就事论理;③新闻性强;④有的放矢;⑤科学合理;⑥便于传播。

 新闻性是新闻评论区别于一般议论文或理论文章的重要特征。资料链接

 新闻评论与消息、新闻特写、通讯的区别如下:消息 新闻特写 通讯 新闻评论时效性篇幅主要内容表达方式资料链接

 初衷

  杀戮

  篡改

  抵赖

 妄图

  辱没

  呓语

 遁形

 铭记

 彰显

  国殇

 悼念

 警惕

 抢劫

  矢志缅怀

 磅礴

 惨绝人寰

 振聋发聩

  沧海桑田

 一以贯之

 zhōnɡ lù cuàn làimòdàoyìdùn shānɡ tìjiéshǐ miǎnbókuì自主学习huán

 (

 )辱没(

  )没有没mòméi戮(

  )杀戮戳(

 )戳穿lùchuō篡(

  )篡改纂(

  )编纂cuànzuǎn遁(

 )遁形循(

 )遵循dùnxún自主学习

 国殇:为国牺牲的人。文中泛指死难的军民。惨绝人寰:人世上还没有过的悲惨,形容悲惨到了极点。人寰,人间。杀戮:杀害(多指大量地),屠杀。篡改:别有用心地改动或曲解。振聋发聩: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聩,聋。自主学习

 辱没:玷污,使不光彩。遁形:隐藏形体。沧海桑田: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形容世事变化很大。一以贯之:泛指用一种思想理论贯穿于始终。缅怀:怀念,追想(已往的人或事,含崇敬意)。彰显:鲜明地显示。磅礴:(气势)盛大。自主学习

  点明了这则新闻评论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目的。1.本文标题有什么作用?整体感知

 2.通读全文,这篇新闻评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请找出原文并进行简要概括。整体感知

 3.划分文章层次,概括每部分大意。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①):简要概括举行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公祭仪式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②-④):详细介绍当前举行国家公祭的背景和意义。第三部分(⑤-⑥):介绍南京从“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的命运转变,传达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信念。整体感知

 这篇文章开篇用概括性的语言简述举行第四次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的基本情况,同时提出观点,即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然后从正反两方面展开论述,正面以美国、加拿大等全世界正义之士对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纪念为例,反面以日本右翼势力妄图否认历史的丑态为例,说明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历史事实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最后以南京命运的变迁收束,表明中国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信念和力量。全文思想深刻,针对性强,有“警钟”和“宣言”的双重作用。研读课文

  1. 作者是怎样证明自己的观点的?阅读全文,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其思路。引述新闻事件:国家公祭曰点出观点:牢记历史,维护和平牢记历史 “牢记历史”与“维护和平”的关系历史不可能被忘却历史不应该被扭曲引述报道、权威人士言论中国将力促世界和平呈现观点阐述观点强化观点研读课文

 作者是怎样证明中心论点的?/请简要分析本文(某部分)论证的过程。

 ①文章首先提出……这一论点/引出……论题;接着,使用了……论证方法/从……进行了论证;最后提出……的结论/强调……的中心论点/发出……的号召。

 ②首先列举……事例,然后从……角度/运用……论证方法,对……进行了论证,最后得出了……结论,证明了……论点。武功秘籍

 2.第一段“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中国同胞惨遭杀戮”一句采用了什么记叙顺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研读课文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

 ①选文××段采用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②××段能否去掉?为什么?

 ①根据插叙的特征判断记叙顺序;

 ②明确补充说明的对象;

 ③答题格式:补充说明……内容,丰富文章内容,使情节更加完整。武功秘籍

 3.读课文第2、3段,说说下面的句子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研读课文

 4.第二段“加拿大安大略省议会于2017年10月通过有关‘设立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的动议;美国圣地亚哥市的图书馆举办活动,为民众讲述南京大屠杀史实……”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研读课文

 论证方法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联系的纽带。论点解决“需要论证什么”的问题,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论证”的问题,而论证解决“怎样进行论证”的问题。常见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

 ①选文第×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②文章在论述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①把握论证方法的特征及作用;

 ②辨析相关句子,判断论证方法及证明的观点;

 ③答题格式:运用了……论证方法,通过……(论据),论证了……论点,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武功秘籍

 加拿大安大略省议会通过有关“设立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的动议美国圣迭戈市的图书馆为民众讲述南京大屠杀史实在加利福尼亚州,人们纪念罗伯特·威尔逊(东京审判时,南京大屠杀的第一位证人)在日本,由高中和大学老师组成的研究会建议将“南京大屠杀”等词语列入教科书日内瓦裁军会议取消日本和平演讲的资格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狠批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态度,要求其正视历史《纽约时报》的报道国际和平城市协会授予南京“国际和平城市”的称号,执行会长弗雷德·阿门特发表言论日本右翼分子在连锁酒店大肆摆放美化侵略战争的书籍,大规模篡改历史教材,阻止有良知的日本国民追寻事实真相旧金山市通过设立“慰安妇日”的议案后,大阪市市长表示要解除大阪市与旧金山市的姐妹城市关系正面事实反面事实文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新闻事实来支撑观点,试着找出来。

  5.读课文第4段,思考:这一段能否去掉,为什么?研读课文

 6.第6段介绍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研读课文

 作者用词简洁、精准、针对性强,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画出这样的语句,并分析其作用。

 1.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已不足100位的今天,日本右翼还在不断寻找各种借口对当年的军国主义罪行百般抵赖,扭曲历史,美化战争,颠倒黑白,并企图通过修宪复活军国主义。2.那些人以丑态百出的表演,妄图辱没真相和良知。品析语言

  3.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振聋发聩,那些装睡梦游的罪恶灵魂无处遁形。

  4.从“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南京的命运变迁足证和平是何等珍贵......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中国一以贯之的和平誓言,彰显坚定的信念、磅礴的力量。品析语言

 1.本文作者针对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提出了自己“牢记历史,维护和平”的观点。对此,你有什么话要说?请说说自己的看法。合作探究

 2.本文的体裁也属于新闻,与本单元已学的几篇新闻相比,本文具有什么鲜明的特点?主要特征

 导向性强,就事论理,科学合理。本文体现了中国政府、中国人民寄寓在国家公祭仪式中的立场、愿望和情感:既牢记历史,怒斥谎言;又捐弃仇恨,珍爱和平。立场鲜明而论述客观、用语犀利又以理服人。文中陈述的事实和观点也经得住推敲。

  新闻性强。新闻性是新闻评论区别于一般议论文或理论文章的重要特征。本文如果不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当天刊发,文中的道理仍然成立,但无法切中社会关注的焦点,其传播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有的放矢,有针对性。本文花较大篇幅揭露、抨击日本右翼,点明了设立国家公祭日的重要原因,就是新闻评论针对性的体现。同时,本文在批判之余,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向对和平的祈愿和坚守,体现了国家公祭日的主旨,较好地调整、引导了读者的心态与情绪。

 精辟简短,通俗生动。本文的阐述过程清晰简洁,对大量新闻事实的概述精短而重点突出;文章语言比较朴实,而议论性的句子经过锤炼,有些句式整齐易读,有些则带有格言的味道,也有一些句子化抽象为形象,颇耐咀嚼。合作探究

 3.本文是怎样选择新闻事实的?文中的新闻事实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所选新闻事实多,覆盖面广。所选新闻事实具有典型性、代表性。

 引出话题,表达观点:我们要牢记历史,维护和平引述事实,证明观点总结全文,强化观点:中国矢志捍卫世界和平正义之士纪念死难者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爱好和平的人们警惕日本右翼分子南京成为国际和平城市课堂小结

 这则新闻评论通过写在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前后全世界正义之士和日本右翼分子的不同态度,一方面提醒我们作为中国人应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国行公祭的必要性以及中国捍卫世界和平的决心。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1.思想深刻,说理性强。文章围绕第四次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纪念活动展开,阐明了国家公祭的意义和必要性,既有全世界正义之士的纪念,又有日本右翼势力的痴心妄想,摆事实,讲道理,站在维护世界和平的高度阐明观点,认识有高度,思想针对性强。2.事实清楚,准确性强。

  这篇新闻评论中作者大量运用事实,特别是美国、加拿大以及日本等国的相关事实来阐明自己的认识,印证观点,并且引用原材料,大大增强了评论的真实性和说服力,使文章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铭文

  【背景】

 国家公祭鼎正面铸有160字的铭文,魏碑简体字。铭文描述了南京大屠杀给中华民族造成的巨大灾难,表达了中国人民的愤怒和强烈谴责之情,对遇难同胞表示痛悼、祭奠之意;记述了南京大屠杀激发全民抗战,中国人民最终取得胜利的历程,表达了铭记历史、警示未来,维护和平、振兴中华的坚强意志和决心。国家公祭鼎为古鼎形制,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故铭文采用骈文体,讲究对仗押韵,立意内涵深刻、行文气势磅礴,与国家公祭鼎浑然一体,体现出历史和文化的厚重感,增强了公祭的感染力、震撼力、历史传导力。拓展延伸

 【铭文】泱泱华夏,赫赫文明。仁风远播,大化周行。洎及近代,积弱积贫。九原板荡,百载陆沉。侵华日寇,毁吾南京。劫掠黎庶,屠戮苍生。卅万亡灵,饮恨江城。日月惨淡,寰宇震惊。兽行暴虐,旷世未闻。同胞何辜,国难正殷。哀兵奋起,金戈鼍鼓。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乙酉既捷,家国维新。昭昭前事,惕惕后人。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jìzǎishù lùsà huányīntuóɡān qián kūnyǒusì shānɡxuān拓展延伸

 【参考译文】气魄恢宏我华夏,千年文明灿如花。仁爱风仪传远方,威德教化如大道。延及近代苦难始,积贫积弱陷沼泽。天下九州俱动荡,光阴百年土沦丧。日寇侵华滔天罪,毁我南京金陵城。黎民百姓遭洗劫,无辜苍生被屠杀。三十余万死者冤,四十多天江城恨。日月悲光华惨淡,全世界为之震惊。侵略者残暴如兽,诸罪行闻所未闻。同胞们何罪之有,只在于国家多难。军与民奋起抵抗,拿起枪战鼓擂响。兄弟们同心协力,共御敌义无反顾。甘洒热血献生命,浩然正气冲云霄。多年硝烟终清扫,天地改变换新颜。一九四五胜利后,建立共和更制度。历史清晰且真切,警醒后人以为戒。国家设立公祭日,通过立法表...

篇六: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读后感

们, 1937 年 12 月 13 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 30万中国同胞惨遭杀戮。

 2014 年2 2 月7 7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 第七次 会议表决通过,决定将 12 月 13 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牢记历史,维护和平。

 5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学习目标1. 认真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思路。( 重点 )2. 了解不同体裁新闻作品的特点,了解新闻评论的结构和特点。

 ( 难点 )3. 铭记历史,不忘国耻,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关注社会生活,培养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

 (素养)

 新闻评论新闻评论就是对新闻及新闻中的事实或者新闻中表现出的乃至隐藏的问题 ,作者发表自己 的见解,或者归纳、整理出新的结论 、 观点。简单地说,就是评说一件事情、一个问题,或者几件事情、几个问题。新闻 基本 常识知识备查

 新闻评论的 特点新闻评论一般具有时效性、针对性、准确性、说理性和思想性的特点,也就是:①因时而评,新闻性强;②缘事而发,寓理于事;③内容贴近,题材广泛;④大众视角,公民写作。知识备查

 写作背景知识备查2017 年 12 月 13 日,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 80 周年,也是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 人民日报 》发表此文,深切缅怀南京大屠杀的无辜死难者,警醒世人,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杀lù戮读 一 读预习检查dǐng鼎 宝 国殇shāng miǎn缅怀cuàn篡 改yì呓语hàn捍 卫zhōng衷 初huán寰 惨绝人 悼dào念dùn遁形shǐ矢 志

 多 音 字预习检查( )

 nán( )

 nàn难艰难遇难( )

 méi( )

 mò没没有辱没

 词语解释预习检查国殇:

 为国牺牲的人。这里 泛指死难 的军民 。缅怀:

 怀念;追想(以往的人或事)。初衷:

 最初的心愿 。杀戮:

 杀害(多指大量地 );屠杀。悼念:

 怀念死者,表示哀痛 。篡改:

 别有用心地改动 或 曲解。抵赖:

 用 谎言和狡辩 否认所 犯过 失或 罪行。呓语:

 梦话 。

 预习检查妄图:

 狂妄地谋划。辱没:

 玷污;使 不光彩 。遁形:

 隐藏形体 。捍卫:

 保卫(多用于抽象事物)。铭记:

 深深地记在心里 。彰显:

 鲜明地显示 。磅礴:

 (气势)盛大。

 预习检查惨绝人寰:

 人世上还没有过的悲惨,形容悲惨到了 极点 。人寰,人间 。丑态百出:

 各种丑恶的样子都表现出来了 。振聋发聩:

 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 人。聩,聋 。沧海桑田:

 比喻人世间事物 变化很大。一以贯 之:

 泛指用一种思想理论贯穿于始终。

 贯, 贯穿。

 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整体感知这篇文章开篇用概括性的语言简述第四次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的基本情况,阐明了国家公祭的必要性和意义,同时也表达 了中国捍卫世界 和平的坚定信念。

 2. 标题简明、醒目,能够引起读者的关注。《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精读细研题解1. 点明了这 则新闻评论的 主要内容和写作目的。

 精读细研2. 第一段“ 1937 年 12 月 13 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 30 万中国同胞惨遭杀戮”一句采用了什么记叙顺序?这样写有什么 好处 ?1 1. . 这篇文章是怎样开头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引用宝鼎铭文,一方面点明文章的内容,增强现场感;另一方面丰富文章的内容,增添表现力。插叙。这句话交代了“南京大屠杀”的时间和死亡人数,补充说明文章的背景,使情节更加完整。

 方法指导合作探究“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1 1. . 什么是插叙?插 叙

 方法指导2 2. . 考查形式①选文 ×× 段 采用 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② ×× 段能否去掉?为什么?3 3. . 答题技巧①根据插叙的特征判断记叙顺序;②明确补充说明的对象;③答题格式:补充说明 …… 内容,丰富文章内容,使情节更加完整。合作探究

 精读细研3. 第二段“加拿大安大略省议会于 2017 年 10 月通过有关‘设立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的动议;美国圣迭戈市的图书馆举办活动,为民众讲述南京大屠杀史实 …… ”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举例论证。通过列举加拿大、美国、日本等国媒体和组织的做法,具体阐明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不可能被忘却的观点,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方法指导合作探究论证方法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联系的纽带。论点解决“需要论证什么”的问题,论据解决“用什么来 论证 ”的问题,而论证解决“怎样进行论证”的问题。常见 的论证 方法:举例 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等。论证方法1 1. . 什么是论证方法?

 方法指导合作探究2 2. . 考查形式①选文第 × 段运用了 什么 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②文章在论述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3 3. . 答题技巧①把握论证方法的特征及作用;②辨析相关句子,判断论证方法及证明的观点;③答题格式:运用了 …… 论证方法,通过 …… (论据),论证了 …… 论点,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精读细研4. 第 三 段交代“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态度”用意何在?在内容上,交代日本右翼势力妄图辱没真相和良知的表现,指出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设立的必要性;在 结构上,与上文形成对比,从反面揭示了当前维护世界 和平的严峻形势 。

 精读细研5. 第四段交代日内瓦、联合国对待日本的态度有何用意?2017 年 11 月,日内瓦裁军会议取消了日本和平演讲的资格;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提出 218 项建议,狠批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态度,要求日本“正视历史,应努力向后代讲述真实的历史”。用两个事实具体印证日本右翼势力妄图辱没真相和良知的行为,正义的力量对之反击,进而阐明“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的论断,使文章论证更有说服力。

 精读细研6. 第 五 段引用 《 纽约时报 》 的报道有什么作用?直接引用 《 纽约时报 》 的报道作为论据,有时间,有报道单位,表明事实清楚,材料真实,无可辩驳。另一方面,与 下文南京 成为国际和平城市形成 对比,突出和平的珍贵。

 7. 文章最后一段介绍了什么内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介绍了南京的命运变迁,以及中国具有捍卫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念和磅礴力量。精读细研作用:突出国家公祭的意义以及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念,深化中心 和 主题,也使文章的结构更加完整。

 方法指导合作探究1 1. . 考查形式文章结尾一段有什么作用?2 2. . 答题技巧一般用以下格式答题:①总结全文,得出 …… 的中心论点。②总结全文,深化文章中心论点,提出 …… 的结论/ / 发出 …… 号召/ / 提出 …… 希望。分析结尾的作用

 合作探究这篇文章 开篇 用概括性的语言简述第四次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的基本情况,同时提出观点,即“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然后从正反两方面展开论述, 正面以美国、加拿大等全世界正义之士对死难者的纪念为例,反面以日本右翼势力丑态百出的表演为例,说明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历史事实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最后以南京命运的变迁收束, 表明中国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信念和力量。全文思想深刻,针对性强,有“警钟”和“宣言”的双重作用。试简要分析这篇新闻评论的论证思路。

 方法指导合作探究1 1. . 考查形式厘清论证过程作者是怎样证明中心论点的?/ / 请简要分析本文(某部分)论证的过程。2 2. . 答题技巧①文章首先提出 …… 这一论点/ / 引出 …… 论题;接着,使用了 …… 论证方法/ / 从 …… 进行了论证;最后提出 …… 的结论/ / 强调 …… 的中心论点/ / 发出 …… 的号召。②首先列举 …… 事例;然后从 …… 角度/ / 运用 …… 论证方法,对 …… 进行了论证;最后得出了 …… 结论,证明了 …… 论点。

 作者用词简洁、精准、针对性强,阅读课文,画出这样的语句,并分析其作用。精读细研

 精读细研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已不足 100 位的今天,日本右翼还在不断寻找各种借口对当年的军国主义罪行 百般抵赖 , 扭曲历史 , 美化战争 , 颠倒黑白 ,并企图通过修宪复活军国主义。句式整齐,节奏铿锵,具有极强的气势和力量。

 精读细研那些 人 以 丑态百出 的表演,妄图辱 没人类的良知。“那些人”指的是日本右翼分子。各种丑恶的样子都表现出来了。这里讽刺了日本右翼分子的所作所为。

 表明对日本对待历史问题态度的不满。联合国人权理事会 提出 218 项建议, 狠批 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态度,要求日本“正视历史,应努力向后代讲述真实的历史”。精读细研国家 公祭日之长鸣警钟振聋发聩,那些 装睡梦游 的罪恶灵魂无处遁形。“装睡梦游”是对日本右翼势力的极大讽刺。

 从 “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南京的命运变迁足证和平是 何等 珍贵。精读细研铭记 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中国 一以贯之 的和平誓言,彰显坚定的信念、磅礴的力量。“何等”,多么。用感叹的语气表示不同寻常。“一以贯之”强调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信念始终不变。

 概括主题课堂小结这则新闻评论针对 2017 年 12 月 13 日第四次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公祭一事展开,阐明了国家公祭的必要性和意义,同时也表达了捍卫世界和平,中国有能力、有力量的坚定信念。

 学后感悟课堂小结铭记历史,才能继往开来。没有记忆的民族不可能有凝聚力,也不可能真正 吸取 灾难的教训,开启崭新的时代故事。我们经历了黑暗的南京大屠杀,我们有 30 万同胞死难,只有铭记这样血的历史和教训,实现民族记忆的世代传承,警钟长鸣,才能不让历史重演。今天,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吸取灾难教训,积淀民族记忆,团结全世界维护和平的正义之士,共同维护世界和平。

 ❶思想深刻,说理性强。写作特色文章围绕第四次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纪念活动展开,阐明了国家公祭的意义和必要性,既有全世界正义之士的纪念,又有日本右翼势力的痴心妄想,摆事实,讲道理,站在维护世界和平的高度阐明观点,认识有高度,思想针对性强。

 ❷事实清楚,准确性强。写作特色这篇新闻评论中 作者大量运用事实,特别是美国、加拿大以及日本等国的相关事实来阐明自己的认识,印证观点,并且引用原材料 ,增强 了评论的真实性和说服力 ,使文章具有 无可辩驳的力量。

 板书设计概括国家公祭的主要内容,提出观点详细介绍举行国家公祭的背景和意义。介绍南京从“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的命运转变,传达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信念。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维护和平:中国有能力

 课堂检测杀l lù ù ( )宝 鼎 ( )

 )

 国 shā ā ng ( )

 )

 缅 怀( )惨绝人 huá án n ( )

 悼 念( )

 )

 cuàn ( )改1. 给 下列画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戮 d dǐ ǐ ng 殇 miǎ ǎn n寰 d dà ào o 篡2. 解释 下列词语。惨绝人寰 人世上还没有过的悲惨,形容悲惨到了极点。人寰,人间。振聋发聩 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聩,聋。泛指用一种思想理论贯穿于始终。贯,贯穿。

 一以贯之

 课堂检测3 3. . ( 中 考真题)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①~ ③ 题。中华民族是 chó óg ng shà à ng 英雄、成就英雄 A

 英雄辈出的民族。历久弥新的英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今天,中国正发生着 B

  (日新月异/ / 日积月累)的变化,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英雄精神。让我们 mí íg ng j jì ì 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从英雄身上汲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p pá á ngb bó ó 力量 。① 根据拼音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②请在A A 处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A A 处的标点符号:③ 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B B 处。B B 处的词语是:崇尚 铭记 磅礴顿号日新月异

 拓展阅读拓展探究此时 此刻,我们要告慰所有在南京大屠杀惨案中不幸罹难的同胞们,告慰所有在日本侵华战争中不幸死难的同胞们,告慰所有在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中英勇牺牲的同胞们,告慰所有在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伟大斗争中英勇献身的同胞们: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一 个具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的 讲话 (节选)( 2014 年 12 月 13 日,上午 )习近平

 拓展探究有 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中国人民正在意气风发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中华民族的发展前景无比光明。此时 此刻,中国人民也要庄严昭告国际社会:今天的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坚决倡导者和有力捍卫者,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维护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愿同各国人民真诚团结起来,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而携手努力!

 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办一期以“勿忘国耻,强我中华”为主题的手抄报吧!课下作业

 第一单元5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考点:

 引用名言、诗句的作用

  本文虽是一篇新闻评论 , 却在文中引用了国家公祭鼎铭文 , 有何作用?

  ① 文中引用 ×× 的诗句有何作用?

 ② 分析诗句 “ …… ” 在文中有何作用?

 ③ 作者在行文过程中 , 引用了大量的古诗句 , 作者为什 么要这样安排?

 ④ 文中多处引用 ×× 的名言 , 有何用意?

  引用名言、诗句:

 ① 增强文学色彩 , 使文章充满诗意。

 ② 丰富文章内容 , 突出作品的主题。

 ③ 用于表情达意 , 抒发作者的感情。

 ④ 承上启下 , 照应文章内容。名言、诗句还有照应题目、承上启下、为下文写作相关内容作铺垫的作用 , 需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

  丰富了 …… , 增强了 …… , ...

篇七: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读后感

第5课 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钟 声1

 新课导入

 1. 了解新闻评论的相关知识,把握本文的主要内容。2. 学习新闻评论的写法,结合具体语句分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重点)3.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重点)学习目标

 1937 年12 月13 日,日军占领南京后,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 万人以上。2014 年2 月27 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将12 月13 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2017 年12 月13 日,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再次以隆重的公祭仪式悼念死难同胞。本文是作者就此事件写的新闻评论。背景材料

 重点字注音公 祭 (jì )

 宝 鼎 (dǐ nɡ )

 国 殇 (shā nɡ )杀 戮 (lù )

 悼 念(dà o)

 惨遭绝人 寰 (huá n)篡 改(cuà n)

 抵 赖 (là i)

 妄 图(wà nɡ )警 惕 (tì )

 呓 语(yì )

 振聋发 聩 (kuì )遁 形(dù n)

 矢 志(shǐ )

 捍 卫(hà n)誓 言(shì )

 彰 显(zhā nɡ )

 磅礴 (pá nɡ bó )

 重点词语解释【惨绝人寰】

 人世上还没有过的悲惨,形容悲惨到了极点。人寰,人间。【颠倒黑白】

 把黑的说成白的,把白的说成黑的,比喻歪曲事实,混淆是非。【振聋发聩】

 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聩,聋。【沧海桑田】

 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形容世事变化很大。【一以贯之】

 原指孔子的忠恕之道贯穿在他的全部学说之中(语出《论语· 里仁》),后来泛指用一种思想理论贯穿于始终。

 第一部分(第 1 段)点明主要事件,交代事件背景。第二部分(第 2~4 段)写全世界的正义之士和日本右翼分子对南京大屠杀的不同态度,批判了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顽固态度。第三部分(第 5 、 6 段)写南京成为国际和平城市,中国矢志捍卫世界和平。走进课文

 1. 说说文章引用国家公祭鼎铭文的作用。引用国家公祭鼎铭文,既交代了南京大屠杀的史实,又点明了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初衷,语言庄重严肃,富有感染力。2. 写全世界的正义之士以不同的方式纪念死难者,有什么作用?南京大屠杀发生 80 周年,全世界的正义之士以不同的方式纪念死难者。列举众多事例,证明全世界的正义之士都尊重历史、缅怀历史。

 3. 写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美化侵略战争的事实,有什么作用?列举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美化侵略战争的无耻行径,与第2 2 段形成鲜明对比,言辞犀利地批判了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顽固态度。4. 试分析本文最后一句话的作用。本句起到了画龙点睛、升华主旨的作用,强调了中国捍卫世界和平的誓言、信念和力量,语言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尽显大国风范。

 1. 运用对比。文章第2 段全世界的正义之士以不同的方式纪念死难者和第3 段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美化战争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日本右翼分子顽固态度的强烈批判。写作特色

 2. 列举大量事实。本文列举了大量事实,如全世界的正义之士纪念死难者的事例、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事例。这些事例的罗列凸显了本文内容的真实性,强化了文章主旨,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本文报道了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再次以隆重的公祭仪式悼念死难同胞的事件,主要讲述了全世界的正义之士以不同的方式纪念死难者和日本右翼分子对历史的否认,态度鲜明地批判了日本右翼分子的态度,表明了中国人民将铭记历史,捍卫世界和平。主旨归纳

 【解析】B.“ “ 惨绝人寰 ” 形容 悲惨 到了 极点, 在这里 大词小用。

 。

 【解析】B. 引号 改为 书名号。

 清明泪洒“哭墙”下

 ①4 4 月 月 5 5 日,清明。南京,阳光遮不住哀思。

  ②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名单墙即“哭墙”下,泪水浸润菊花,每一片花瓣都记住 7 1937 年末的那段历史。这一天,夏淑琴、常志强、杨翠英、刘贵祥等南京大屠杀遇难者遗属、幸存者及后代近 0 100 人,互相搀扶着或坐着轮椅,来到哭墙前祭拜亲人。

  ③7 87 岁的幸存者杨翠英来了。7 1937 年,她的爷爷、父亲、舅舅、小弟弟都被日军杀害。“尸体啊,扔进了河里,河水血红血红的。那年我 3 13 岁。”她戴着助听器,记者要大声说话,她的右耳才能依稀听见。而她的左耳,4 74 年前就与世界的任何声响无缘。“耳朵,被日本人炸聋了!”她顺着墙,找到爷爷杨世培和其他三位已故亲人的名字后停下脚步,跪下、献花、供糕、点烛,口中喃喃“我翠英来看你们了”!一时间,老泪纵横。

 ④8 78 岁的程福保和 7 77 岁的杨永才,用布满皱纹的双手在灰色“哭墙”上摩挲,分别寻到父亲程长河、父亲杨守林熟悉又冰冷的名字,在墙缝里颤悠悠地用胶带粘上黄菊花。4 84 岁的向远松指着“麻脸哥”名字,说哥哥一脸麻子,当时不愿意躲,被日本兵杀害时才 6 26 岁。登记时用“麻脸哥”而不是哥哥的真名“向远高”,是因为“看见名字,就好像看见哥哥本人一样”。常志强的父亲、母亲、姐姐的名字都刻在墙上。伍正禧的祖父、表叔、二哥和表哥的名字也都在。“一到清明,胸口就疼”。3 83 岁的常志强捂着胸口说。

  。

 ⑤“我代表子孙来看您了。”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佘志清在名单墙前祭奠母亲。

 1937年佘志清才 6 6 岁,听说日军从中华门进城了,便和姑姑、姐姐一起随着混乱的人群跑到了位于西康路 3 33 号的美国大使馆,这才得以幸存,而母亲被日军杀害。从 2004年开始,佘志清到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做义工,为的就是将这段历史告诉年轻人,同时也是一种祭奠遇难亲人的方式。

 的 ⑥南京大屠杀遇难的 30 万同胞中,大多数人都没有坟墓,只有一个名字,甚至有的连名字都没有。近几年,纪念馆通过各种途径搜集遇难同胞名单,建造名单墙正是为了铭记这段历史,也供遇难者亲人凭吊。82 岁幸存者夏淑琴说:“1995 年名单墙建好后,我每年都来。”当时这墙上才刻有3000 个名字。今年这个清明节当天,名单墙延长工程刚刚竣工,如今刻上达 墙的遇难者名字已达 10311 个。

篇八: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读后感

素材之时事热评:

 国行公祭,祈愿和平

 目录: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南京举行

 二〇二〇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

 2. 人民网评:不忘过去是为了开创未来

 3. 国行公祭,汇聚维护和平的力量

 4. 红辣椒网评:国家公祭日,凝聚矢志复兴的磅礴伟力

 5. 念念不忘,时时回响

 6. 不忘苦难记忆,砥砺复兴之志 —— 写在第七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到来之际

 7. 东方快评丨公祭日,让我们在 “ 共记 ”中砥砺前行

 8. 历史照进现实

 和平筑梦未来

 9. 荔枝网评:以国之祭,祈愿和平

 10. “ 钟声 ” 与 “ 留言 ” 里的家国情怀 —— 侵华 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数据报告

 正文: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南京举行

 二〇二〇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

 2020 年 12 月 14 日 06: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新华社南京 12 月 13 日电

 中共中央、国务院 13 日上午在南京隆重举行2020 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陈希出席并讲话。

  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举行。现场国旗下半旗。3000 余名各界代表胸前佩戴白花,默然肃立。10 时整,公祭仪式开始,奏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国歌唱毕,全场向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默哀,南京市全城拉响防空警报,汽车停驶鸣笛,行人就地默哀。默哀毕,在解放军军乐团演奏的《国家公祭献曲》的旋律中,解放军仪仗大队 16 名礼兵将 8 个花圈敬献于公祭台上。

  之后,陈希发表讲话。他表示,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深切缅怀南京大屠杀无辜死难者,缅怀所有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缅怀同中国人民携手抗击日本侵略者献出生命的国际战士和国际友人,宣示中国人民铭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庄严立场,表达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崇高愿望。

  陈希指出,历史的苦难不能忘记,前进的脚步永不停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今日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得到解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这是我们对所有牺牲先烈和死难同胞的最好告慰。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我

 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陈希讲话后,83 名南京市青少年代表宣读《和平宣言》,6 名社会各界代表撞响“和平大钟”。伴随着 3 声深沉的钟声,3000 只和平鸽展翅高飞,寄托着对死难者的无尽哀思和对世界和平的向往坚守。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沈跃跃主持公祭仪式,国务委员王勇、全国政协副主席郑建邦和中央军委委员、军委政治工作部主任苗华出席。

  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战士老同志代表,中央党政军群有关部门和东部战区、江苏省、南京市负责同志,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及遇难同胞亲属代表,国内相关主题纪念(博物)馆、有关高校和智库专家、宗教界代表,驻宁部队官兵代表,江苏省各界群众代表等参加公祭仪式。

 2014 年 2 月 27 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以立法形式将 12 月 13 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 人民日报 》( 2020 年 12 月 14 日 04 版)

 (责编:郝江震、白宇) 人民网评:不忘过去是为了开创未来

 沈逸林 2020 年 12 月 13 日 07:43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2020 年 12 月 13 日,是第七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这个沉痛的日子,举国上下以各种形式深切缅怀南京大屠杀的无辜死难者。不管在哪、无论是谁,对苦难的经历感同身受,对和平的祈愿永不止息。

 “侵华日寇,毁吾南京。劫掠黎庶,屠戮苍生”。1937 年 12 月 13 日,侵华日军进占南京城,公然违反国际公约,大肆屠杀手无寸铁的平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

 士兵,死难者总数达 30 万以上,犯下了骇人听闻的反人类罪行,制造了人类历史上十分黑暗的一页。

 “一个缺少痛感的民族注定是没有凝聚力的。”我们不能忘记战火连绵、硝烟四起的岁月,我们不能忘却国破家亡、生灵涂炭的苦难,我们不能忘怀视死如归、前仆后继的抗争。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任何倒行逆施妄图篡改历史、否认暴行的图谋,历史不会答应,中国人民不会答应,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民都不会答应。

 铭记历史,不是要延续仇恨;不忘过去,恰恰是为了开创未来。今年,14 家网络媒体平台共同推出大型网络在线公祭活动,南京 600 多所中小学举行“国家公祭日”主题活动„„以国家之名祭奠死难者,把个体记忆、家庭记忆、城市记忆,上升到国家记忆、民族记忆、世界记忆。纵然侵略者的枪声淹没在历史尘埃,但捍卫正义的意志写进了中国人民的灵魂深处,珍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基因在中国人民的血脉中流淌。

 只有铭记来时的路,才能走好脚下的路。如今,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中国人民不仅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且正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意气风发地大踏步向前。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即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从历史中汲取力量,向未来砥砺前行,正需要“勿忘国耻”的觉醒,离不开“振兴中华”的呐喊。正如诗人写道,“我们今天需要的,不是枪炮、不是仇恨,而是清醒的头脑、沸腾的热血和自强的精神”。

 遗忘不是对待历史的方式,尘封不是面对苦难的态度。张纯如在《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中写道,“历史并没有为这个故事写下一个适当的结局。”在过去的一年中,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朱秀英、姚秀英、蒋淑萍、马鸿祥相继离世,目前经南京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协会认证在册在世的幸存者仅剩 73 位。那些亲尝过屈辱和痛苦的人们终将离去,但那段苦难岁月绝不会随风飘逝。

 “国行公祭,祀我国殇。山河犹在,国泰民安。”这来自历史,也必将通向未来。

 (责编:杨光宇、曹昆) 国行公祭,汇聚维护和平的力量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2020-12-12 10:36

  作者:王石川

  今年 12 月 13 日是第 7 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据报道,为了深切缅怀遇难同胞,唤起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珍视,国家公祭网等 14 家网络媒体平台共同推出以“铭记历史 祈愿和平”为主题的大型网络在线公祭活动。网友可登录这些平台,一键参与公祭,通过为遇难同胞点烛、献花、敲响和平大钟、在线留言的方式寄托哀思、守护和平。

  每到这个节点,我们都会想到那段屈辱历史,想到日军悍然侵入南京城,大肆抢掠、屠杀,想到 30 多万同胞惨遭杀戮,想到山河破碎,生灵涂炭„„那是骇人听闻的反人类罪行,是人类历史上十分黑暗的一页,是永不能忘记的国耻。

  “国行公祭,祭抗战死难之生命;祀我国殇,悼血与火浸染之地。”2014年 2 月 27 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 12 月 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自此,国家公祭仪式每年都会举行。国行公祭,是为了缅怀南京大屠杀的无辜死难者,缅怀所有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国家公祭,也参与国家公祭活动。比如,众多网友积极参与这个以“铭记历史 祈愿和平”为主题的大型网络在线公祭活动,为遇难同胞点烛祭奠,献花、撞钟寄托哀思,并写下对和平的祈愿等。

  自古以来,和平就是人类最持久的夙愿。无论国行公祭,还是我们每个人在网上在线公祭,都是表达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崇高愿望,也是宣示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立场。有了和平稳定,人类才能更好实现自己的梦想。近代以后的 100 多年时间里,中国人民无数次经历了战争磨难,更加懂得和平的珍贵。

  珍惜和平、维护和平,是我辈责任。但是,和平不会从天而降,不可能轻易得到,和平是需要争取和维护的,维护和平则是需要实力的。对那些罔顾侵略战争历史的态度,美化侵略战争性质的言论,都必须坚决反对;对侵略者所犯下的严重罪行,永远都不能淡忘和漠视。

  “昭昭前事,敬诚勇牺牲不屈抗争;惕惕后人,志九州崛起奋发图强。”珍惜和平、维护和平,最重要的就是奋发图强。国家强大了,民族强盛了,才能实

 现美好梦想,才更有底气捍卫和平,更有底气不让历史悲剧重演,更有底气开启未来。

  当前,“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需要我们每个人投身其中,加倍努力。还要看到,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存在短板„„这也需要我们每个人都找准自己的位置,干好本职工作,用出色成绩为国家前进贡献力量。

  “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目标在前,重任在肩,共同珍惜和平、维护和平,激发出勇毅前行的力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一定能不断向前迈进,社会主义中国就一定会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王石川)

 [ 责编:王营 ] 红辣椒网评:国家公祭日,凝聚矢志复兴的磅礴伟力

 来源:红网 作者:安子州 编辑:化定兴 2020-12-13 15:45:28

 又是一年“12·13”,第七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亿万中国人再次以国之名祭奠南京大屠杀的无辜死难者,深切缅怀所有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与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

 国行公祭,祀我殇胞。2014 年 2 月 27 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 12 月 13 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自此,国家公祭仪式每年都会举行。对 30 万遇难同胞的深切缅怀和对那段灾难历史的深刻反思,正成为国人传承历史记忆的自觉追求,化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

 牢记民族苦难。这是一个令无数人为之疼痛的日子,这是一段需要不断被铭记的历史。83 年前的 12 月 13 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在长达 40 多天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中,30 万同胞惨遭杀戮,人类文明史上留下最黑暗的一页。那段苦难深重的历史、山河破碎的血泪、生灵涂炭的悲剧、满目疮痍的痛楚,镌刻在每

 一个中国人的内心深处,构成民族共同的记忆,每一次回想起来总是让人痛彻心扉。今天,我们虽然沐浴在和平的阳光下,但不能忘记这段痛楚的历史。

 传承守望互助。南京沦陷前夕,包括约翰·拉贝在内的 20 多位外籍人士冒着生命危险商议并组成了“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保护着中国老百姓的生命;疫情期间,中国多方筹措,联系药企紧急增产,克服交通运输难题,将指定药品、防护服、口罩等医疗物资送到了约翰·拉贝的第四代后人托马斯·拉贝手上。此外,国家公祭网等14家网络媒体平台共同推出以“铭记历史 祈愿和平”为主题的大型网络在线公祭活动;江苏组织开展了以“勿忘国耻、圆梦中华”为主题的多项活动……无论是一场跨越 80 多年的互助行动,还是公祭日前夕全国各地群众开展内容多样、感情真挚的线上线下悼念活动,都在传递铭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信念。

 永续和平追求。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开创未来。今天,我们举行国家公祭仪式,就是要我们的子子孙孙以史为鉴,不要让橄榄枝从和平鸽的嘴中滑落。记住这一天,就是要提醒我们,实力是一个主权国家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强大的综合国力,就不能够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安全、不能取得国际竞争的主动权和话语权。记住这一天,就是要在缅怀历史中奋发图强,以更加昂扬的姿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努力,凝聚起和平发展的磅礴力量。

 不忘过去,矢志复兴。2014 年,在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和平像阳光一样温暖、像雨露一样滋润。有了阳光雨露,万物才能茁壮成长。有了和平稳定,人类才能更好实现自己的梦想。”83 年,历史的硝烟已然散去,现实的威胁却无时不在。殷鉴不远,后人当自警之,在缅怀历史中奋发图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积淀进取精神和昂扬斗志。

 来源:红网

 作者:安子州

 编辑:化定兴 念念不忘,时时回响

 发稿时间:2020-12-13 14:13:00 作者:张磊 来源:

 中国青年网

  1937 年 12 月 13 日,侵华日军攻陷南京城,实施了长达 40 多天灭绝人性的大屠杀,30 万同胞惨遭杀戮。2020 年 12 月 13 日是第七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我们从未忘记!勿忘历史、牢记国难,让拼搏奋斗的精神时时回响。

 念念不忘抗战精神,时时回响信仰初心。“南京大屠杀”是人类文明史上的耻辱一页,令我们刻骨铭心。回首十四年抗战历程,在压迫和打击之下、在鲜血和炮火之中,广大党员先锋、革命先烈、祖国同胞奋而起之,以顽强精神支撑和坚定信念坚守,培育铸就了伟大抗战精神。任何一项伟大事业的成功,都离不开精神力量的支撑和推动,坚定的理想信念更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是经风沐雨、历经磨难、抵抗重压,仍能坚定迈步、奋斗拼搏的内...

篇九: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读后感

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六三制统编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目录

 一 、 情境 导入 二 、 自主预习 , 成果展示

  三 、 朗读课文 , 整体感知 四 、 品味语言 , 体会情感 五 、 精读课文 , 体会写法 六 、 总结归纳 , 明确体裁

 1. 了解新闻评论的相关知识,把握本文的主要内容。

 2. 学习新闻评论的写法,结合具体语句分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

 3.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

 学习目标

  情

 境

 导

 入

  了解背景

 在战争中直接以平民和居民街道为目标实施空袭 ,突破了战争伦理的底线。

 情境导入,了解背景

 对南京居民随时随地任意杀戮之外,还对中国人,特别是解除了武装的军警人员进行若干次大规模的 “集体屠杀” 。大规模屠杀方法有机枪射杀、集体活埋等,手段极其残忍。

 情境导入,了解背景

 情境导入,了解背景 杀人比赛

 国家公祭日是国家为了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祭日。二战后主要参战国政府纷纷推出国家级哀悼日,以国家公祭的形式来祭奠在惨案中死难的国民,增强现代人对国家遭受战争灾难历史的记忆,目前已成为国际惯例。

 情境导入,了解背景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分别将9 9 月3 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 12 月 13 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情境导入,了解背景

 国家公祭日

 2014 年 12 月 13 日,国家举行了首个公祭日,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出席,南京全城默哀。

 情境导入,了解背景

 国家公祭日

  2017年12月13日,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再次以隆重的公祭仪式悼念死难同胞。

 本文是作者就此事件写的新闻评论。

 情境导入,了解背景

  自主预习

  成果展示

 重点字注音

 公 祭 (jì )

 宝 宝 鼎 (dǐ nɡ)

 )

 国 国 殇 (shā nɡ)

 )

 杀 戮 (lù )

  悼 悼 念(dà o)

  惨遭绝人 寰 (huá n)

 篡 改(cuà n)

 抵 抵 赖 (là i)

  妄 妄 图(wàn nɡ)

 )

 警 惕 (tì )

  呓 呓 语(yì )

  振聋发 聩 (kuì )

 遁 形(dù n)

 矢 矢 志(shǐ)

 )

 捍 捍 卫(hà n)

 誓 言(shì )

 彰 彰 显(zhā nɡ)

 )

 磅礴 (pán nɡb bó )

 自主预习 , 成果展示

 重点词语解释

 【惨绝人寰】

 人世上还没有过的悲惨,形容悲惨到了极点。人寰,人间。

 【颠倒黑白】

 把黑的说成白的,把白的说成黑的,比喻歪曲事实,混淆是非。

 【振聋发聩】

 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聩,聋。

 【沧海桑田】

 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形容世事变化很大。

 【一以贯之】

 原指孔子的忠恕之道贯穿在他的全部学说之中(语出《论语· 里仁》),后来泛指用一种思想理论贯穿于始终。

 自主预习 , 成果展示

  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把握叙述顺序,梳理文章结构,分为四部分 国行公祭的必要性

 列举事例 论证论点 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 朗读课文 , 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第1段): 设立国家公祭日的 初衷及意义。

 第二部分(第2段): 第三部分(第3-4段): 第四部分(第5-6段):

 我国举行公祭,其目的是什么呢?

 文章开篇简要揭示了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罪行,明确公祭的初衷是 悼念死难同胞,让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

 朗读课文 , 整体感知

 作者是如何论证了

  “历史,不可能被忘却”的论点?

 1.加拿大通过动议;

 2.美国圣迭戈市的图书馆活动;

 3.纪念南京大屠杀的第一位证人; 4.日本高中和大学老师建议将 “南京大屠杀”等词语列入教科书。

 朗读课文 , 整体感知

 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必要性 朗读课文 , 整体感知

 南京的命运发生了怎样的变迁?这种变迁的意义是什么?

 变迁:南京从“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

 变迁的意义:

 ( (1 )有利于国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从中汲取力量,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 (2 )方便全世界的人们更多地了解中华民族热爱、追求和平的悠久历史; ( (3 )证明和平的珍贵,彰显中国保卫人民和平生活、捍卫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念。

 朗读课文 , 整体感知

  品味语言

  体会情感

 (1)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 野蛮侵入南京,随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中国同胞惨遭杀戮。

  (2)在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态度仍然 顽固。在连锁酒店 大肆摆放美化侵略战争的书籍。

 感 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词语

  (1)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

 (这句话的现代汉语什么意思?)

 (2)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

 (3)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振聋发聩,那些装睡梦游的罪恶灵魂无处遁形。

 感 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句子

 简明扼要,铿锵有力。摆事实,讲道理,字斟句酌,具有不可反驳的力量。

 感 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语言特点 富含情感,态度鲜明。本文针对国家公祭日有感而发,论述中饱含作者热烈的爱国情感。

 文中多处运用了对偶句,增强了文章的说理气势。

  精读课文

  体会写法

 实 列举大量事实

  精读课文,体会写法 运用对比

  明确体裁

 总结归纳

 新闻 评论 特点

 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 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 ,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 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

 总结归纳,明确体裁

 总结归纳,明确体裁 新闻报道 传播事实信息 ,新闻评论 发表意见信息 ;新闻报道 以叙述为主 ,新闻评论 以议论为主 ;新闻报道的主要作用是告知信息、传播信息,新闻评论则旨在针砭时弊、引导舆论。新闻评论具有引导、监督、表态、深化的作用。

 “钟声” 是 “ 中国之声”的简称,暗中蕴含有“警世钟声”的寓意。

 它是 人民日报国际评论 ,以“钟声”为笔名的国际评论自2008 年 11 月推出后产生了较大影响。

 以正面阐述中国对一些国际问题和涉华问题的立场与主张为重点,在风格上以快速反应、尖锐鲜明见长。

 总结归纳,明确体裁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

  总结归纳,明确体裁

推荐访问: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读后感 公祭 读后感 世界和平

最新推荐New Ranking

12023年蚯蚓的日记读后感9篇

蚯蚓的日记读后感平时我很喜欢看一些课外书,比如《小猪唏哩呼噜》、《木偶奇遇记》等,但是我最喜欢...

2成长不烦恼读后感9篇【精选推荐】

成长不烦恼读后感最近读了《成长不烦恼:不怕不怕哟!》一书,书中一段段文字都牢牢地吸引着我,饱含...

32023年度拇指姑娘读后感7篇(精选文档)

拇指姑娘读后感我读完安徒生写的《拇指姑娘》有很多的感触,我觉得她是一个勇敢的小姑娘,无论她遇到...

42023年《海蒂》读后感9篇【完整版】

《海蒂》读后感今天,我读了《小海蒂》这本书,我深深地被小海蒂纯洁善良、明朗乐观的美好品德所感动...

52023年《老人与海》读后感最新篇3篇

《老人与海》读后感最新篇今天中午,我读了美国着名作家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我十分佩服小说中...

6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6篇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这是一本口碑很好的书,很早就听过,提起龙应台,第一反应是她的散文《野火集》...

72023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400字6篇(精选文档)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400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我已经反反复复读了好几遍了,最开始读时还以...

82023笑猫日记之绿狗山庄读后感6篇(完整)

笑猫日记之绿狗山庄读后感现在已经看到了那个绿狗山庄了给大家推荐这本书。给大家看一段我最喜欢的片...

92023年最大麦穗读后感5篇(2023年)

最大麦穗读后感读后感,希望对您有帮助!最大的麦穗读后感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

102023年有关书籍的读后感4篇

有关书籍的读后感暑假期间,我读了小学生之友中的一篇文章《鲸和海豚》,我可喜欢这篇文章了!这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