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2024-05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材分析8篇

| 来源:网友投稿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材分析8篇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材分析 新教材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有关光的思考【教材简析】 本课是五年级上册《光》单元第一课,既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材分析8篇,供大家参考。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材分析8篇

篇一: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材分析

材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小学科学 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有关光的思考 【教材简析】

 本课是五年级上册《光》单元第一课,既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也是本册书的起始课。教材用一幅阳光照射树林的图片作为单元的标题页,配以简单的文字,对光进行介绍,同时提出本单元研究的问题:光有什么特性?光是怎样传播的?光在现代科技中有哪些应用? 作为单元起始课,本课有两个主要任务,一是帮助学生梳理对光的原有认知,为本单元的学习确定起点;二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什么是光源。本课教材的前两页用多幅图片展示了不同的光源以及跟光相关的物品或景物,既引发学生对光的思考,又将问题聚焦到光源上。接下来的研讨环节,教材给出了逆向思维的思考方式:如果没有光,会发生什么?并给出“黑暗中观察苹果”的体验,引发学生思考光的作用。最后的拓展部分,教材展示了夜视仪下的物体,体现了现代科学技术对光的应用。

 【学生分析】

 五年级学生对于光和光的特性有很多生活上的经验,比如学生知道影子跟光有关,但不能清楚地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影子的形成;知道太阳是光源,月亮不发光,不是光源,但不能准确地给出光源的概念;知道从镜子中能够看到物体,但不能解释其原因等。所以本节课适宜以头脑风暴开始,帮助学生梳理已有认知,进而提出本单元即将研究的相关问题,为后续学习建立起点。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通常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科学探究目标

 1.能识别来自光源的光,如太阳光、灯光。

 2.能识别来自物体反射的光,如月光。

 3.能在实验中感悟到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都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

 科学态度目标

 1.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2.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光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什么是光源,并能判断哪些物体是光源。

 难点:认识到没有光,就不能看到物体。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黑色箱子、苹果、有窗帘的教室、PPT 课件、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出示阳光照射树林的图片,请学生说一说看到图片后能想到什么。预设:学生可能会提到阳光、清晨、树林、雾气、生机盎然…… 2.揭示单元主题: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射在地球上,新的一天就开始了,光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引导学生思考和研究光的相关问题。

 3.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头脑风暴,梳理学生对光的已有认知:关于光,你都知道什么? 4.聚焦本节课研究主题:光是从哪里来的?

 设计意图:思维导图具有既发散又相对集中的特点,利用思维导图梳理学生对光的已有认知,有利于调动学生头脑里的生活经验,对光的研究内容进行归类,进而聚焦到光源的研究上。

 二、探索

 1.用 PPT 展示各种与光有关的物体的图片(太阳、月球、星空、点燃的蜡烛、夜晚的灯、霓虹灯、萤火虫、反光镜、亮着的电灯、发光鱼等),布置学习任务:小组讨论,图片中显示的物体,哪些是光源,哪些不是光源?简单说明理由。

 2.小组研讨并分类(给出约 5 分钟的时间)。

 3.汇报交流研讨的结果,从确定的光源中归纳出光源的特点,即自身能发光的物体被称为光源。针对有争议的分类结果继续进行研讨,明确正确的分类结果。

 设计意图:分类的方法能够促进学生发现发光物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先在小组内讨论,统一多数人的意见,然后汇总全班的分类结果,这样获得的结果更容易让学生认可。

 三、研讨 1.光源自身发光,所以我们可以看得见。那么,不发光的物体,我们是怎么看见的呢?是因为光源发出的光照射到物体上,物体再将这些光反射到我们的眼睛里,我们就看到物体了。

 2.如果没有光,会发生什么呢?还能看见物体吗? 3.出示黑色盒子和苹果,将苹果放入盒子中。提问:如果将窗帘全部遮上,并且将教室的灯全部关掉,然后你把眼睛贴在盒子的孔上,再用一块黑布盖住你和箱子,不让一点光进到箱子里,你觉得你会看到盒子里的苹果吗? 4.填写活动手册:选出你认为最准确的一项,并说明理由。

 5.调查全班同学的选项,统计不同选项的人数。

 6.找三名不同选项的同学到前面体验,并揭示结果:如果没有光,我们将看不到任何东西。

 设计 意图: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是很难遇到没有光的环境,所以学生基于生活经验的假设很可能是错误的,而这种错误是最难纠正的。让学生先了解眼睛看到物体的原理,即有光反射到眼睛;然后给出假设的情境,是给学生一次理论与生活经验相互对抗的机会;最后用实践来验证假设,让学生感受到实践是检验真理

 的唯一标准。

 四 、拓展

 1.引出夜视仪:实践证明,没有光,我们将看不到任何东西。在黑夜里,由于光线的不足,也会导致视线的模糊。人们为了保证在黑暗环境的中能够顺利看清东西,就发明了夜视仪。

 2.出示夜视仪相关的图片。

 3.生活中,还有什么设计是跟光相关呢?同学们课后可以查阅相关资料。

 设计 意图:生活中跟光相关的设计有很多,如无影灯、额镜、透镜、面镜、镁光灯、冷光灯等。夜视仪是弥补了夜间光线不足造成的视线模糊,刚好承接研讨环节的体验活动,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技术对光的广泛应用。

 【板书设计】

 有关光的思考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1.活动目的:让学生经历生活经验与理论分析的矛盾碰撞,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深入思考光的作用;最后认识到没有光,就看不到任何东西。

 2.活动手册说明:先请学生独立思考,选择自己认为最准确的一项,然后可以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建议学生充分说明理由。接着统计全班的选项,最后进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即没有光,就看不到任何东西。

 光

  光是怎样传播的 【教材简析】

 本课是五年级上册《光》单元的第 2 课,本课的重点是探究光是如何传播的。这个问题对于成人是基本常识,人们很早以来就是通过对光照射下的物体和影子的观察,提出光是直线传播的。本课也是基于这样的思路,先让学生从经验的角度,推测光的传播特点,再通过实验观察光行进的路径,并初步建立“光是直线传播的”这一核心概念。

 本课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与声音的传播相比,光的传播有什么特点:第二部分——探索,猜想光是怎样传播的,并通过实验验证“光是直线传播的”:第三部分——研讨,学生通过观察,解释“光是直线传播的”,利用光的传播的道理,简单解释为什么我们能够听到屏幕后说话人的声音却看不见他本人。列举出光和声音的传播都有哪些特点,并加以比较。

 【学生分析】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光有了简单初步的了解。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对实验课兴趣非常浓厚,但是在思维上,逻辑不够严谨,考虑问题不周全,因此,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现象,去寻找证明自己假设的依据是本课的一大难题。本节课通过实验验证光是直线传播的探究活动,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猜想和假设,制订计划,实验验证,收集证据,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发展学生对科学的理解力、思维力等多方面的素养。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科学探究目标

 1.能与声音的传播对比,发现光的传播特点。

 2.能有依据地推测光的传播路径。

 3.会设计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实验。

 4.能用实验中的现象分析,推理得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科学态度目标

 1.培养学生爱思考的习惯以及善于思考的能力。

 2.知道推测要有依据。

 3.在实验中能认真观察、勤于思考,能根据实验结果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推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利用光沿直线传播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设计验证光是直线传播的实验。

 难点:有依据地推测光的传播路径。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黑色幕布 1 块(宽度>学生身高)、手电筒、3 张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纸、屏、4 个能直立的夹子,有关光是直线传播的图片和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聚焦

 情境设计:请一名同学到讲台前,隔着黑色幕布对全班同学说话:“你们能听见我说话的声音吗?你们能看到我吗?” 教师提问:我们能听见声音,却看不见人,这是为什么呢?

 教师:像声音一样,光也有自己的传播方式,与声音的传播相比,光的传播有什么特点呢?(板书:光是怎样传播的)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用这样一个简单的现象来引发学生思考,光和声音的传播到底有哪些不同。

 二、探索

 (一)你认为光是怎样传播的

 学生说说自己的猜想,并说出自己猜想的依据。

 教师板书,梳理学生的猜想。

 :

 设计意图:这个活动的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初始想法。当光照亮周围的物体时,让学生推测光是怎样到达被照亮的物体上的。寻找推测的依据,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师在让学生推测光的传播路径时,一定要求他们说出依据。科学探究中推测很重要,然而推测的依据更重要。

 学生寻找推测的依据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自然光条件下及种种生活现象中寻找更多的证据,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的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我们平时看到的很多现象,以及我们在之前研究的光源的特点,都可以作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依据。

 (二)用实验证明我们的猜想

 提问:我们对光传播路线有了自己的猜想,用什么方法能证明我们的猜想呢? 1.我们想证明光是不是沿直线传播的,就需要设计实验,帮助我们看到这样一个现象: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教师出示实验材料:4 张矩形卡纸、4 个能直立的夹子、手电筒。然后让学生说说怎样设计这个实验。

 设计意图:使学生意识到研究需要有明确的方法,用提出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利用现有材料进行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同时,在学生交流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习惯和倾听习惯。

 3.让学生仔细阅读教材第 6 页的实验方法和步骤,明确实验思路和实验任务。

 教师组织学生充分交流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设计意图: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实验,教科书上介绍得很清楚,且操作简单,可以放手让学生自行阅读实验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和操作的能力。交流实验注意事项,有助于学生的观察及规范操作。

 4.学生分组实验,实验操作如下:

 (1)在 3 张矩形卡纸的同一位置分别打一个小孔,直径约1厘米; (2)用夹子分别固定卡纸,并直立在桌子上; (3)每张卡纸之间间隔约 15 厘米,并保持所有小孔在一条直线上; (4)在最后一张卡纸之后约 15 厘米的地方,直立一张没有打孔的卡纸作为屏; (5)关闭所有灯光,并合上窗帘,保证手电筒的光是唯一光源。

 (6)观察并记录:

 ①把手电筒放在离你最近的卡纸前,保持一定距离,使手电筒的光直接穿过这些小孔,观察纸屏,并在活动手册表格图中标出光行进路线。(实验 3 次)

 ②把中间一张卡纸向左或向右移动 5 厘米,再观察纸屏,并在活动手册表格图中标出光行进路线。(实验 3 次)

 5.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需做 3 次; (2)手电筒的光不能照射同学的眼睛; (3)小组合作完成。

 设计意图:在这个探究活动中,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设计验证实验,在体验中感悟科学探究的真正乐趣。教师指导学生,实验中要进行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记录要真实、完整。记录表需要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边记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提供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实验和记录,这是培养学生记录能力和记录习惯的重要手段。

 三、研讨 1.纸屏上的光斑在卡纸移动前后有什么变化?你怎么解释这个现象? 2.你能利用光传播的道理,简单解释为什么我们能够听到屏幕后说话人的声音却看不见他本人。与声音的传播相比,光的传播有什么特点? 设计 意图:学生交流汇报,进一步得出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这一结论。这个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充分地体现“让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

 在明白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道理后,学生能用这个道理解释纸屏上的光斑在卡纸移动前后有什么变化,总结光的传播与声音的传播相比有什么特点,这也是对本课所学知识的巩固和运用。

 【板书设计】

 光是怎样传播的

 沿直线传播的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光的传播 实验方法 光行进的路线 1.光直接穿过小孔

 2.移动一张卡纸

 你认为光是怎样传播的

 在光通过小孔的实验中,我发现:

 1.光直接穿过小孔时,在纸屏上:

 A 能够看到光斑

 B 不能看见光斑

 2.移动中间的一张卡纸,在纸屏上:A 能够看到光斑

 B 不能看见光斑 活动目的: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活动手册说明:表格中第一行“光直接穿过小孔”,实验要求将带孔的纸板中间的孔放在同一直线上,光直接穿过小孔时,画出光行进的路线。

 表格中第二行“移动一张卡纸”,实验要求将第二或第三张纸板向左或向右移动 5 厘米,观察光斑在纸屏上的变化,画出光行进的路线。

 教师交代清楚后,学生才可以进行实验。

 注意:每次实验要多做几次。

 实验结束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表格记录,完成表格第三行和表格下面的选择题。完成后,教师需要和学生讨论,并确定学生答案的正确性。

 精品文档 精心整理 精品文档 可编辑的精品文档 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

  【教材简析】

 本课是五年级上册《光》单元的第 3 课。本课在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光能以直线传播方式一直传下去吗,从而引出课题。本课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虽然光沿直线传播,但不能一直传播下去。第二部分——探索,通过光照射不同透光度的材料和光照射烟雾两个实验让学生发现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有的会完全阻碍,有的部分阻碍,有的没有阻碍。第三部分——研讨,学生通过实验和归纳发现,光不能穿过任何物体,当光...

篇二: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材分析

dquo;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人体的消化器官以及功能培养学生通过间接手段获取人体内部器官知识的能力查阅资料进行对照的能力。

 2、使学生懂得保护消化器官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知道怎样爱护消化器官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3、初步认识人体消化器官及功能能在身体上指出这些消化器官的位置知道食物的消化过程。

 二教材说明 第一部分认识消化器官

 本课是饮食和健康的第 1 课。教材首先指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认识消化器官。消化器官对于学生来说既陌生又熟悉教师引导学生从咀嚼一块馒头开始体验食物经过身体的哪些器官并通过相互交流、对照消化器官图仔细观察各个消化器官的外形说一说消化器官再找一找自己或同学身上的消化器官 获得对消化器官比较清晰的认识。

 让学生动手做消化器官模型把做好的消化器官按顺序连接起来放在人体的轮廓图中这个活动突出了科学“动手做”的理念让学生对消化器官的认识更形象深刻提高了学习活动的趣味性和参与性。但让学生先做各个消化器官模型再连接需要较多的时间以致影响后面的教学环节。

 因此 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先制作好各个消化器官模型在课堂上只是让学生贴上去。在活动中要引导小组同学合理分工提高效率这样既节省时间也能达到学生进一步认识消化器官的目的。另外把消化器官模型粘贴到人体轮廓图后组织学生相互评价非常重要基本上每组学生的作品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 但通过评价可以让学生对消化器官及其在人体的位置有更准确的把握和理解。

 第二部分了解消化器官的作用及消化过程 认识了人体的消化器官后教材很自然地提出人体的消化器官各有什么作用 食物在人体中又是怎样进行消化的教材要求学生结合已有的经验自己画出食物进入人体后经过的路线说出各个消化器官的作用然后查阅资料可

 以课前布置学生查阅或在课堂内教师直接向学生提供资料  通过相互交流研讨逐步修正自己原有的认识。食物在人体中的消化要经过口腔、食道、胃、大肠、小肠、肛门被消化的食物变成食糜在小肠被肠壁吸收食物的残渣则从肛门排出体外。

 这部分内容只要求学生大致了解 因为后面在 《水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素》一课中还要涉及这方面的内容。

 在认识了人体的消化过程和亲历制作消化道模型的活动中学生体验到了整个消化道的长度教师抓住时机让学生讨论分析为什么消化道这么长食物在消化道中要停留 24 小时这么长的时间得出正因为消化道这么长才有利于食物营养被充分分解、消化和吸收。

 第三部分保护消化器官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离不开消化器官消化器官对于我们非常重要。怎样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呢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回忆自己消化器官生病的经历体会保护消化器官的重要性从而使保护消化器官变为学生自觉的行为。保护消化 器官要从两方面着手一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二要讲究饮食卫生。

 三活动建议 1、对消化器官的认识教学时主要通过学生咀嚼食物感觉食物的去向然后进行交流、对照资料。教师要强调学生的参与和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2、动手做消化器官模型的活动建议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为好让学生分工合作。可课前准备、课上制作。制作时大肠小肠可用卫生纸做其余部分可用挂历纸做。活动中的相互评价很重要但通过评价可以让学生对消化器官及其在人体的位置有更准确的把握。

  本节编写广州市白云区三元里小学

 黄凌萍

 审定广州市白云区方圆实验小学

 司徒敏

篇三: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材分析

21 021 新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教学进度表+ 教案

 2021 最新教科版(2017)

 )

 《 科学 》五 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 一、 学情分析

 通过四年科学学习,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在进行观察、记录、实验、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也得到培养。受年龄的限制,学生的思维依旧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

 学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但还有不稳定的现象,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遇事很容易冲动,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另外,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具有好奇、好动等特点,在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巡视来关注学生的观察体验进展,用学生喜欢的形式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观察、体验等活动。

 二 、 教材分析

 1 1 .整体情况

 五年级上册教科书由“光”“地球表面的变化”“计量时间”“健康生活”四个单元组成。

 “光”单元,以研究光的传播特点为主要线索,认识光这种能量表现形式。本单元沿着认识光源,研究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现象,研究光在行进过程中遇到其他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物体时光的传播路线所发生的变化,引导学生探索光的传播规律,构建光沿直线传播、光的折射及光的反射现象的认识,建立光与自然现象及人类生产生活之间的联系。

 “地球表面的变化”单元,以研究地球表面形态一一地形地貌的变化为主要内容。影响地表形态变化的因素有很多,按照其能量的来源可归纳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两个原因。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地球本身,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及变质作用。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和重力势能,其主要表现形式为风化,风力、流水等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等。本单元从内因到外因,通过指导学生亲历观察、假设、模拟实验、形成解释等一系列科学实

 践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地球的结构及其变化,构建地形地貌是经过地球内、外因的共同作用而形成的认知。

 ” “计量时间”单元,研究的主题是与我们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计时问题。本单元按照从古至今人类计时方法的发展脉络组织课程内容,通过查阅资料、观察实验、设计制作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研究太阳、水流、摆等的运动规律;经历古人运用事物变化的规律探索计时方法、制作计时工具的过程;发展工程思维;体会科学技术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健康生活”单元,基于现代健康新理念,立足于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在四年级人体呼吸与消化系统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运动、血液循环及神经系统。通过观察、体验、调查、建模等活动了解相关器官的结构功能,理解各器官系统协调配合共同维持人的正常生命活动以及保护身体健康的意义,并由身体健康延伸到心理健康。单元内容始于对自己身体状况的检测与评估,终于给自己制订健康生活计划。整个单元的学习是引导学生不断建构的过程,其目的是让学生建立科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牢固树立保护自己身心健康的意识,使其养成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良好生活习惯, 本册内容覆盖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及技术与工程四个领域,均指向联系与变化。为了强化科学与生活的联系,四个单元均是从生活中的问题或自然现象开展研究,最终解决或解释生活中的问题及现象,呈现事物结构与功能、内部与外部、局部与整体之间的相互联系、协调统一。揭示事物是不断变化的,事物的变化都是有规律的科学观念。

 三、主要 教学措施

 1.了解学生前概念,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开展教学。

 2.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5.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6.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

 四 、教学进度表

 周次 起止日期 预定教学内容 备注 1 9.1-9.4 始业教育课 1.1 有关光的思考

 2 9.7-9.11 1.2 光是怎样传播的 1.3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3 9.14-9.18 1.4 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 1.5 认识棱镜

 4 9.21-9.25 1.6 光的反射现象 1.7 制作一个潜望镜

 5 9.28-10.2 第一单元复习 第一单元测验

 6 10.5-10.9 2.1 地球的表面 2.2 地球的结构

 7 10.12-10.16 2.3 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2.4 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8 10.19-10.23 2.5 风的作用 2.6 水的作用 2.7 总结我们的认识

 9 10.26-10.30 期中复习 期中测验

 10 11.2-11.6 3.1 时间的流逝 3.2 用水测量时间

 11 11.9-11.13 3.3 我们的水钟 3.4 机械摆钟

 12 11.16-11.20 3.5 摆的快慢 3.6 制作钟摆 3.7 计量时间和我们的生活

 13 11.23-11.27 第三单元复习 第三单元测验

 14 11.30-12.4 4.1 我们的身体 4.2 身体的运动

 15 12.7-12.11 4.3 心脏和血液 4.4 身体的“总指挥”

 16 12.14-12.18 4.5 身体的“联络员” 4.6 学会管理和控制自己

 17 12.21-12.25 4.7 制订健康生活计划

  18 12.28-1.1 第四单元复习 第四单元测验

 19 1.4-1.8 期末复习

 20 1.11-1.15 期末复习

 注:以上教学安排仅为参考,实施中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

  2017 版新教材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课

 《有关光的思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通过生活现象帮助学生了解光源,引发学生对光与对所有的生命体、对世间万物都不可或缺的感悟

 科学探究目标:能通过实验观察现象,自行分析、归纳规律。

 科学态度目标:在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中提升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自然界的事物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重点: 观察、去发现光源和光之间的联系和规律。

 教学难点: 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课时安排: 1 课时 课前准备: PPT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多媒体导入 欣赏多幅图片,感受生活中光的美丽。. (自然界的光、动物发出的光、人类制造出的光)

  二、自学思考: 光是从哪里来的?引出光源的概念。

 三、小组讨论: . 那些物体是光源,哪些不是? (月亮、萤火虫、玻璃杯、发光鱼、夜光珠等) 四、探究活动. 活动 1:观察昼夜山景

 活动 2:寻找沙发下的玩具 活动 3:观察雾中的车灯 活动 4:观察手影游戏 活动 5:光是从哪儿发出的? 活动 6:观察碗中的筷子 活动 7:观察黑箱中的物体(草莓、粉笔、尺子等) 通过上述的几个活动,光带给了我们很多启发,相信现在同学们都认识到光对于我们的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分组探究: 如果没有光,我们的生活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1)几乎所有的动物都无法看见物体。

 2)大部分的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不能给人类、动物提供食物。

 3)没有阳光地球的温度会急剧下降,地球会进入冰封时期。

 六、课外拓展 夜视仪的原理:在黑暗的环境中,夜视仪能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电子信号,在屏幕上显示出我们能看到的图像,从而让我们看到物体。夜视仪的种类很多,无论哪一种,它们也都需要光,才能让人们看到物体。

 七、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师生- -起探讨了有关光的内容,知道了自身能发光的物体是光源,因为有光源,有了光,我们才能看到周围的景物;了解了如果没有光,会给我们的生活的地球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在接下来的学习当中,我们将会继续学习有关光的知识。

 1.2 《光是怎样传播的》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前面观察的基础上,推测和验证光的传播特点——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通过观察实验,使学生懂得光是直线传播的。

 科学探究目标:能通过实验观察现象,自行分析、归纳规律。

 科学态度目标:在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中提升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自然界的事物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重、难点: 会用多种方法验证光的传播路径。

 教学准备: PPT 课件、激光笔。

 分组实验:手电筒、3 张在同- -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纸及夹子,一张黑色卡纸做屏、塑料管。小孔成像的材料(火柴、蜡烛、黑色光屏、带洞的卡纸)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清晨,太阳出来,房间撒满了阳光;黑夜,打开电灯就会照亮我们的房间,那么这些光又是从哪来的,怎么照亮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激趣:教师手里拿一个激光笔照射在黑板上问,我用激光笔照射黑板,你知道光的行走路径是怎样的吗? 二、推测光是怎样照到物体上的 根据以上事实,你认为光的传播路径是什么样的?

 三、设计实验验 证光的传播路线 我们的推测是否正确呢?我们要设计实验来验证,请同学们用老师提供的材料设计一个实验。

 用什么方法可以使我们直接或间接地看到光传播的路径?或者让我们看到光不能转弯? 四、用各种方法实验验证光的传播路线。

  1、三张白色带洞的卡纸,一-张黑色的卡纸做屏,四张卡纸在一条直线上。用手电筒照射第--张白色卡纸,观察手电筒的光是否照在黑色卡张上,说明什么? 移动第二张卡纸,观察光照射在什么位置?将第二张卡纸归回原位,移动第三张卡纸,观察光照射在什么位置?将第三张卡纸归回原位,这两个实验说明什么? 2、将黑色卡纸放在塑料管的一端(稍有一点距离)用手电筒在塑料管的另一端照射,观察光是否照在卡纸上。

 将 2 根塑料管接好,再将黑色卡纸放在塑料管的一端(稍有一点距离)用手电筒在塑料管的另一端照射,观察光是否照在卡纸上。

 以上两个实验又说明了什么? 小孔成像实验方法 将黑色卡纸做为屏,前面放--张带洞的卡纸,在前面放一支蜡烛,点燃蜡烛,使蜡烛的光通过小孔照射到黑屏上,你观察到了什么?向左移动一点白色卡纸,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通过今天的实验我们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那么你知道光的速度是多少吗? 五、课外拓展 师: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了光是直线传播的。不过,在科学领域里,一个实验结论的得出要经过反复验证,而且最好能用多种方法进行验证。师:你能用其他的方法来验证光是直线传播的吗?学生小组讨论。汇报方案。预估:如学生说不出来,教师可举例子说明,如利用不透明的弯管,引导学生思考。提示用眼安全。

 学生分组实验。

 汇报结论。师: 现在你能解释影子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影子总在背光的一面吗? ( 原理:光源发出的光,照到不透明的物体上时,物体向光的表面被照亮,在背光

 面后方形成一个光线照不到的黑暗区域,这就是物体的影子。)师: 生活中哪应用了光直线传播的原理?学 生举例: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射击、排队看齐等。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沿着观察——猜测——验证——应用的思路探究了光是怎样传播的,大家一起说光是怎样传播的? 学生介绍有关光的传播的一些资料。(课前收集)师: 我们已经知道光是直线传播的,当它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会怎样呢?

  1.3 《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通过观察实验,使学生懂得光在传播中遇到不同物体时,会发生通过、部分通过和不通过等现象。

 科学探究目标:能通过实验观察现象,自行分析、归纳规律。

 科学态度目标:在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中提升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自然界的事物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重点: 能引导推测光照射到不同物体时光传播路径的变化。

 教学难点: 够根据数据和现象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和推理。

 教学准备: PPT 课件、实验工具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回顾:光沿直线传播的实验,设想把中间的一-张卡纸向左或向右移动几厘米,屏

 幕上的光斑会有什么变化? 观察:我们可以清楚看到,光从第一张卡纸的小孔中穿过,到达第二张卡纸左侧,并没有穿过第二章卡纸的小孔。

 对比观察:在第二章卡纸移动前后,纸屏上的光斑有什么变化? 得出结论:手电筒的光在传播中被卡纸挡住了。

 二、授新 有的同学发出疑问:把卡纸换成别的物体再试一下,看看还能挡住光吗? 老师选了几种物体放在第二章卡纸的位置上,我们看一看实验效果。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到任务单中。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光遇到金属片、石块、木片、有色塑料、木片等物体阻碍时,无法继续传播。

 有的同学提出问题,把上述物体换成透明的材料,九不能阻碍光的传播了,让我们试一一试,换成透明物体后,会出现什么现象? 用透明玻璃片、透明塑料替换到第二张卡纸上,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做好记录。

 小结:我们发现,光遇到透明物体是,可以继续沿着直线传播。

 提出问题:现在我们知道了光不能穿过石块、木片、金属块等物体;可以穿过透明的物体,那么如果换成薄制片时,手电筒的光能否通过这种薄薄的纸呢? 插入不同数量的薄纸片做实验,观察现象并分小组讨论。

 三、总结 总结: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光能透过一些透明的物体,比如玻璃;光能部分透过一些比较薄 的物体,比如纸巾;光不能透过不透明的物体。因为光的去路被阻挡了,不能继续传播。

 四、课外拓展 1.用激光笔从透明的空盒子一端照射过去,大家猜测一下,可能会看到什么现象? 在盒子中放入点燃的线香,让香的延期充满盒子。再次用激光笔照射,观察盒子中的变化,先想一想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观察实...

篇四: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材分析

[]__96171 ... 三毛小学

 周国斌

 一、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思路和结构。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首先从“什么是健康”这个概念开始。对于健康,现在和过去人们有着不同的理解,本单元的教学要让学生认识到健康不仅是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关于心理健康问题,这里没有较多的展开,并不是心理健康不重要,身体有残疾的人如果心理健全,一样能取得事业的成功,获得人生的幸福。教材在这里没有展开是因为心理健康问题,在《品德与社会》等一些学科里都有较多的涉及。

 怎样才能保持身心健康呢?本单元从“饮食与健康” 、 “喝水与健康” 、 “空气与健康” 、 “运动与健康”四个方面展开。内容有“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 ; “饮食和健康” ;“选择健康食品” ; “水——人体最重要的营养素” ; “我们每天应该喝多少水” ; “健康需要新鲜空气” ; “关心我们周围的空气质量” ; “运动与健康” ; “让我们精力更充沛”等。本单元的首页是一个序言, 引起健康的话题,初步阐明“健康”的概念。

 最后“珍惜健康、珍爱生命”是本单元学习的小结和拓展。

  健康生活 运动与健康 喝水与健康 空气与健康 饮食与健康 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 饮 食和 健康 选 择健 康食品 健康需要新鲜空气 关心我们周围的空气质量 我们每天应该喝多少水 水——人体最重要的营养素 运动与健康 让 我 们精 力 更充沛

  2 教材从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入手,针对普遍存在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探究和阅读活动.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们一定会获得有关健康的丰富知识,并对他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本单元与其他单元的联系。

 三、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本单元的教学就是要指导学生获得一些健康方面的知识,知道什么是健康,影响我们身心健康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怎样才能使身心健康发展。并用科学的标准来衡量自己及周围人的认识和做法,区分出哪些是科学的,哪些不是科学的。摒弃不正确的认识和做法,形成正确的认识和养成科学的生活行为习惯。

 关注健康,学习了解有关身心健康的科学知识,并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自己的生活,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健康 生活 食物 (四下)

 空气(三下)

 我们自己(三上)

 米饭和淀粉(三上)

 水(三上)

 一天的食物 我们的身体从食物中获得什么 吃什么和还吃什么 食物包装上的信息 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面包发霉了] 观察身体 我的手 运用感官

  3 1、学习一些生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如能量在维护人体正常活动中的作用,食物的大致消化过程,水在消化食物中的作用以及水对于人体生命活动重要性,什么是呼吸,保护消化、呼吸器官的意义,运动对骨骼、肌肉,呼吸、血液循环等器官的意义。

 2、知道什么是健康的生活和怎样健康生活。如注意饮食中能量的适当和营养均衡,选择营养、安全的食品;要饮足够的水,注意饮水卫生;要保持周围和居室环境的空气质量;要坚持体育锻炼等。

 3、希望学生通过学习能体会到“清洁的水、安全营养的食物、清新的空气”是影响人生命健康的重要因素,也是生命体的共同需求,从而进一步认识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1、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如用感官观察空气的透明度,观察食品是否新鲜、有无受到污染,考察居室空气的污染情况,观察运动时骨骼和肌肉的变化等。

 2、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如查阅有关人体内部器官知识的能力、收集食品相关信息的能力,调查商场的绿色食品,分析空气质量预报等。

 3、培养学生科学的统计、记录、测量、计算的能力。如统计自己一昼夜中排出水量的多少,计算食物中的能量及含水量等活动,测运动前后每分钟呼吸和心跳的次数。

 4、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如通过吃食物和喝水的感觉推测食物和水到哪里去了;通过观察剖开的鱼、鸡体内哪些地方有水,类比推理人体的哪些地方有水。

 5、培养学生对比实验的能力。

 如唾液对食物消化、呼出的气和吸进的气有什么不同的对比实验、心脏收缩舒张的模拟实验等。

 6、学习建立模型。如制作人体消化器官、想象和画出食物消化的路径。

 7、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如根据呼吸实验中观察到的呼出和吸进的气的不同现象,以及提供的资料能分析两种气体成分发生的变化。

 8、尝试根据记录的数据作出解释的能力。如对比运动前后的心跳、呼吸次数,根据数据进行分析“运动时呼吸、心跳加快是因为什么?” 9、能用科学的标准对照和判断我们每天摄入的能量是否适当,我们每天喝的水够不够等,从而指导自己的生活。

 10、设计自己的锻炼计划,制定一些检测锻炼效果的项目和方法。

 1、对健康有新的认识,进一步认识到健康的意义,个人对自身健康负有的责任。

  2、能理论联系实际,对照检查自己不良的生活习惯,用科学知识指导和改善自己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4 3、认识到体育锻炼对人体健康的意义,积极参加锻炼,长期坚持锻炼。

 4、增强学生对食品安全以及健康与环境的认识,维护自己合法的权益,对有毒有害食品进行抵制和投诉举报。

 四、教学实施及建议。

 (一)4.1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62 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体验或查阅资料、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等方法,了解人体的消化器官及功能,培养学生通过间接的手段获取有关人体内部器官知识的能力、查阅资料进行对照的能力; 2、使学生懂得保护消化器官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知道怎样爱护消化器官,促使学生自觉地改掉不良的饮食习惯,注重饮食卫生; 3、初步认识人体消化器官及功能,能在自己身上指出这些消化器官的位置,知道食物的大致消化过程。

 重点:

 使学生懂得保护消化器官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知道怎样爱护消化器官,促使学生自觉地改掉不良习惯,注重饮食卫生。

 本课有两个主要的活动:

 一是认识消化器官。消化器官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教材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 从引导学生咀嚼一小块馒头开始, 体验食物在消化过程中通过了哪些器官,并通过交流、对照材料,让他们对消化器官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在这个活动中,不但要让学生认识各个消化器官, 还要让学生知道各个消化器官在自己身上的具体位置在哪儿。因此,在这个活动中,我通过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做一做,再连接起来,从而明白各个消化器官的顺序,最后再通过配套箱里面的图解,使学生对消化器官有了一个比较整体的认识。

 二是了解消化器官的作用及消化过程,如何保护消化器官。通过做一做,连一连以及一个整体的认识, 孩子们已经非常明确地知道了人体消化器官的各部分名称及位置。在这个活动中,我们主要是了解各个消化器官的作用。口腔咀嚼起到了初步消化的作用;食道是食物的通道;胃是继续消化的作用;小肠是充分消化,充分吸收的作用;大肠是残渣的通道。

 在这个活动中,我们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让孩子们进一步明确如何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这个问题,我们先让孩子们小组合作展开讨论,唤起学生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最后小组汇报,共同总结保护消化器官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如一日三餐,吃饭细嚼慢咽,不暴饮暴食,不乱吃零食;二是讲究饮食

  5 卫生,如饭前便后洗手,不吃不干净的食物,饭前不要大量喝水,饭后不要立即激烈运动等等。

 (二)4.2饮食和健康-64 页 教学目标:

 1、知道食物是能量的来源,能量在维护人体正常活动中的作用; 2、通过计算我们每天需要的能量和实际摄入的能量,学习用科学的方法来判断自己每天摄入的能量是否适当; 3、试用科学的标准合理安排自己的一日三餐,做到热量分配合理,营养均衡; 4、对照检查自己的饮食习惯,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教学内容分两部分:

 1、摄入的能量要适当 2、我们每天摄入的能量适当吗 重点:

 通过计算我们每天需要的能量和实际摄入的能量, 学习用科学的方法来判断自己每天摄入的能量是否适当。

 难点:

 科学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一日三餐,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

 本课的主要的活动有两个:

 一是摄入的能量要适当。

 在这一堂课前需要学生完成一个课前准备——每个学生都测量好自己的体重、记录自己一天当中的食物种类及数量。在这个活动中,我们重点要解决的是:根据自己的体重计算出每日需要多少能量。

 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我们要提醒学生注意参考的两个数:6—8 岁,每日每千克体重约需能量 336 千焦;9—12 岁每日每千克体重约需 273 千焦。

 二是我们每天摄入的能量适当吗?这一活动通过学生将自己一天所吃的食物种类及数量记录下来, 然后根据各种食物含有的能量来计算自己一天当中摄入了多少能量。这个活动可能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补充更多品种食物的能量数据,搜集有关各种食品能量的资料(教师教学用书第 141 有资料)

 ,同时让学生课前记录自己一天当中的食物种类及数量。

 在这一堂课中,我感觉到,学生所吃的食物很多,有的食物并不是一种单一的食物,那么这样,对于学生的计算食物能量来说有一定的困难。我当时的处理是,将课本中的一些食物能量表,教参中的一些食物能量表事先准备好,等学生在计算的时候可以参考。另外,当学生计算到一些表中没有涉及的食物的时候,我就要求他们直接

  6 来问我,而我也只能根据大概的了解或者与其他一些食物的比较给出一个能量。这样做不是很科学,但是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是经历了这么一个科学的过程,他们知道了自己一天所摄入能量的大小了。

 通过自己每日所需要的能量和自己每天摄入的能量的多少, 让孩子们比较我们自己每天摄入的能量适当吗?从而让学生自己提出如何来改进我们的饮食习惯。

 让大家共同来讨论一下,哪些是不良饮食习惯?你打算如何来改进? 在这一课时中, 学生的统计和计算也不一定准确, 但这并不重要, 只要通过教学,今后学生能注意自己一天的饮食应该考虑能量平衡的问题,不随心所欲,无所节制,懂得科学饮食,就达到目标了。

  (三)4.3选择健康食品-66 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查阅资料、参观、访问、交流,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健康食品、食品受污染的途径,以及如何选择健康食品; 2、增强学生食品安全、环境保护意识;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收集相关信息的能力和调查、交流的能力; 4、鼓励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对有毒有害食品进行抵制和投诉举报,使学生养成尊重和维护法律法规的意识和习惯; 5、用科学知识指导和改善自己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重点:

 注意食品的安全, 抵制、 举报投诉有害有毒食品, 选择健康、 安全有营养的食品。用科学知识指导和改善自己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本课有两个主要的活动:

 一是什么是对健康有利的食品? 二是怎样选择有利健康的食品? 我在上这一课的时候是这样安排的:首先,从绿色食品入手,引出课题——同学们, 你知道什么是绿色食品吗?你了解的绿色食品有哪些?从而让孩子们对于健康的食品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然后,针对自己平时的饮食习惯来说一说,你每天所食用的食物哪些是对身体有利的?哪些是我们尽量应该少吃的?从而让孩子们明白健康食品是指安全,无污染,优质,有营养的食品。也就说,要求食品在无污染的环境中生产出来的,其中的成分不会对人体产生毒害,不会损害健康,而且要求食品质量优良,保证营养,各项指标符合规定的标准。进而让学生理解由于工业化的推进和

  7 现代农业的发展, 在为人类创造大量物质财富的同时, 也给人类带来了诸如资源衰竭、环境污染等问题。最后再引导孩子们讨论我们应该如何来选择有利健康的食品。在讨论这一个问题时,我们要引导孩子们明白选择食品的主要用途是什么,在科学作业本上有一个作业,那就是,如何来选择恰当的食品,即从食用的时间上去考虑问题,你买了这个食物以后是什么时候食用?是立即吃?两三天吃?还是要长途旅行时吃?引导孩子们根据不同的用途来选择恰当的食物。同时,根据自己生活中与父母的交流与了解,来谈谈你生活中具体是如何来选择健康的食品的!

  (四)4.4水--人体最重要的营养素-68 页 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通过阅读资料、实验、计算、观察剖开的动物等途径了解水在人体内无处不在,提升学生关于水对于人体生命活动重要性的认识; 2、通过观察剖开的鱼、鸡体内哪些地方有水,推测人体哪些地方有水,培养学生类比推理的能力; 3、通过实验认识水在消化食物中的作用,进一步了解食物被消化的过程,培养学生对比实验的能力,以及实验中应有的科学态度。

 重点:

 通过实验认识水在消化食物中的作用,进一步了解食物被消化的过程,培养学生对比实验的能力,以及实验中应有的科学态度。

 本课的标题是“水——人体最重要的营养素” 。水为什么是人体最重要的营养素呢?因为水对人的生命活动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水虽然不含蛋白质、脂肪、糖类这些能转化为能量的营养素,但自然水可以为我们提供有益的矿物质,能帮助我们把其他的营养素转化为营养。如果没有水,即使吃进再有营养的食物也不能被人体吸收。不只是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需要水,人的所有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从这个角度讲,水是人体最重要的营养素,人不仅需要食物,更需要水。

 本课共有两个主要的活动:

 一是喝下去的水哪儿去了。这一个活动,首先通过让孩子们说说你知道的有关水的重要性的事例。通过事例让孩子们明白水对生命的重要性。人在饥饿或无法进食的情况下,只要供给足够的水,就可以勉强维持生命。相反,如果人体的水分损失超过体内应有水分的 20%,生命就无法维持。这一体验,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忆在体育课上或者运动会上参加完跑步以后感觉特别口渴的时候的感觉,来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

 喝下去的水到底哪儿去了?这个问题...

篇五: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材分析

21- -2 2022 新 教科 版小学科学 五 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及进度表(一)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为苏教版教材,为新修订的教材,本教材的设计理念与国家课程改革的三个关键词“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学业质量评价标准”高度一致。教材以主题为标准划分单元,一个单元一个主题,共分为四个单元。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光”、“地球表面的变化”、“计量时间”、“健康生活”四个单元组成。

 “光”单元,以研究光的传播特点为主要线索,认识光这种能量表现形式。本单元沿着认识光源,研究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现象,研究光在行进过程中遇到其他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物体时光的传播路线所发生的变化,引导学生探索光的传播规律,构建光沿直线传播、光的折射及光的反射现象的认识,建立光与自然现象及人类生产生活之间的联系。

 “地球表面的变化”单元,以研究地球表面形态——地形地貌的变化为主要内容。影响地表形态变化的因素有很多,按照其能量的来源可归纳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两个原因。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地球本身,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及变质作用。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和重力势能,其主要表现形式为风化、风力、流水等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等。本单元从内因到外因,通过指导学生亲历观察、假设、模拟实验、形成解释等一系列科学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地球的结

 构及其变化,构建地形地貌是经过地球内、外因的共同作用而形成的认知。

 “计量时间”单元,研究的主题是与我们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计时问题。本单元按照从古至今人类计时方法的发展脉络组织课程内容,通过查阅资料、观察实验、设计制作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研究太阳、水流、摆等的运动规律;经历古人运用事物变化的规律探索计时方法、制作计时工具的过程;发展工程思维;体会科学技术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健康生活”单元,基于现代健康新理念,立足于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在四年级人体呼吸与消化系统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运动、血液循环及神经系统。通过观察、体验、调查、建模等活动了解相关器官的结构功能,理解各器官系统协调配合共同维持人的正常生命活动以及保护身体健康的意义,并由身体健康延伸到心理健康。单元内容始于对自己身体状况的检测与评估,终于给自己制订健康生活计划。整个单元的学习是引导学生不断建构的过程,其目的是让学生建立科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牢固树立保护自己身心健康的意识,使其养成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良好生活习惯。

 本册内容覆盖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及技术与工程四个领域,均指向联系与变化。为了强化科学与生活的联系,四个单元均是从生活中的问题或自然现象开展研究,最终解决或解释生活中的问题及现象,呈现事物结构与功能、内部与外

 部、局部与整体之间的相互联系、协调统一。揭示事物是不断变化的,事物的变化都是有规律的科学观念。

 二、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三、学情分析:

 本学期随着孩子的成长,也经过了两年的科学学习,他们有了一定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但前两年的学习相比,本期课外实践活动增多,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很高,还需要长时间地观察和记录。要求孩子有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新教材中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和以前所学相比,难度较大。

 1.整体学习状况: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并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2.己有知识、经验:大部分学生的科学常识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也较弱。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语数教学。

 3.儿童心理分析: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

 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学措施:

 1.了解学生前概念,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引导开展教学。

 2.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5.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6.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

 五 、 教 学 进 度 表 周 次 预 定 教 学 内 容 实 际 教 学 调整 备 注 1 始 业 教 育 课 1.1 有 关 光 的思 考

 2 1.2 光 是 怎 样传 播 的 1.3 声 音 是 怎样 传 播的

 3 1.4 光 的 传 播会 遇 到阻 碍 吗 1.5 认 识 棱 镜

 4 1. 6 光 的 反 射 现 象

 1.7 制 作 一 个 潜 望 镜 5 第 一 单 元 复 习 第 一 单 元 测 验

 6 2.1 地 球 的 表面 2.2 地 球 的 结构

 7 2.3 地 震 的 成因 及 作用 2.4 火 山 喷 发的 成 因及 作 用

 8 2.5 风 的 作 用 2.6 水 的 作 用 2.7 总 结 我 们的 认 识

 9 期 中 复 习 期 中 测 验

 10 3.1 时 间 的 流逝 3.2 用 水 测 量时 间

 11 3.3 我 们 的 水钟 3.4 机 械 摆 钟

 12 3.5 摆 的 快 慢 3.6 制 作 钟 摆 3.7 计 量 时 间和 我 们的 生 活

 13 第 三 单 元 复 习 第 三 单 元 测 验

 14 4.1 我 们 的 身体

 4.2 身 体 的 运 动 15 4.3 心 脏 和 血液 4.4 身 体 的 “总 指 挥”

 16 4.5 身 体 的 “联 络 员” 4.6 学 会 管 理和 控 制自 己

 17 4. 7 制 订 健 康 生 活 计 划

 18 第 四 单 元 复 习 第 四 单 元 测 验

 19 期 末 复 习

 20 期 末 复 习

 21 期 末 复 习

 22 期 末 测 验

 2021- -2 2022 新 苏教版小学科学 五 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及进度表(二)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经过几年的科学学科的学习和科学素养的培养,学生基本上有了自已的科学思惟方式,对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也有所了解,并能应用这一方法解决题目。不过,五年级的科学学科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

 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这就需要教师要转变思想,要求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观察生活,发现象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科学学习过程中更要有细心、耐心和恒心。

 二、教材分析 教科版小学科学是依据教育部 2017 年最新颁布的《义务教育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进行修订的。修订后的教科书采用了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双螺旋协同发展的编写理念模型,表现为"大单元"的组织形式和"四个板块"的呈现方式。

 五年级上册教材容覆盖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及技术与工程四个领域,均指向联系与变化。以主题为标准划分单元,一个单元一个主题,共分为四个单元,分别为"光""地球表面的变化""计量时间""健康生活"。

 第一单元,"光"单元,以研究光的传播特点为主要线索,认识光这种能量表现形式。本单沿着认识光源,研究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现象,研究光在行进过程中遇到其他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物体时,光的传播路线所发生的变化,引导学生探索光的传播规律,构建光沿直线传播、光的折射及光的反射现象的认识,建立光与自然现象及人类

 生产生活之间的联系。

 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单元,以研究地球表面形态——地形、地貌的变化为主要内容,影响地表形态变化的因素有很多,按照其能量的来源可归纳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两个原因。本单元从内因到外因,通过指导学生亲历观察、假设.模拟实验、形成解释等一系列科学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地球的结构及其变化,构建地形地貌是经过地球内、外因的共同作用而形成的认知。

 第三单元,"计量时间"单元,研究的主题是与我们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计时 问题。本单元按照从古至今人类计时方法的发展脉络组织课程内容,通过查阅资料、观察实验设计制作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研究太阳、水流、摆等的运动规律;经历古人运用事物变化的规律探索计时方法、制作计时工具的过程; 发展工程思维;体会科学技术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第四单元,"健康生活"单元,基于现代健康新理念,立足于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引导学生认识运动、血液循环及油经系统。通过观察、体验、调查、建模活动了解相关器官的结构功能,理解各器官系统协调配合,共同维持人的正常生命活动以及保护身体健康的意义,并由身体健康延伸到心理健康,单元内容始于对自己身体状况的检测与评估,终于给自己制订健康生活计划。

 三、教学目标 1.认识光源,了解光源的特点。

 2.知道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能用实验验证光的传播方式。

 3.观察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知道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的概念以及特点,了解光的折射和反射原理在生产生活中应用,会自制潜望镜并进行观察。

 4.知道太阳光包含不同颜色的光,会做棱镜分光实验和色光混合实验,能推测彩虹的颜色序列并制作彩色轮。

 5.懂得地球内部运动和外 力作用是形成和重塑地球表面多种地形地貌的原因。

 6.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以及地表形态,能描述典型地形地貌特点,并对其形成原因做出猜测。

 7.探究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形成的原因及其对人类产生的影响。

 8.人类活动也会改变地表形态,有些活动对地球有积极的影响,有些是消极影响。

 9.会做地震、火山喷发、风蚀岩石、降雨侵蚀土地及植被对侵蚀的影响等模拟实验。

 10.知道燃香、水流在一定情况下匀速变化,单摆具有等时性,这些具有周期性运动特点的事物可以用来计时。

 11.能预测和测试怎样改变一个可变因素从而影响实验结果,能解释结果并能,总,结可变因素是如何改变、影响实验结果的。

 12.意识到人们一直在寻求精确的计时方法,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制作的计时工具越来越精确。

 13.骨、关节、肌肉组成了人体的运动系统,它们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身体的各种运动。

 14.心脏、血管、血液组成了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它们相互配合,共同承担体内物质的运输。

 15.脑、脊髓、神经组成了人体的神经系统,它们相互配合,指挥人体对环境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

 16.人体是一个统一整体,身体各部分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生命活动。

 17.身体的一个系统或器官出现问题,会影响整个身体的健康状况,噪声、雾霾、污水等不良环境对人体健康有害,而充足的睡眠、坚持体育锻炼、保持愉悦的心情等良好的生活习惯有益于身体健康。

 四、教学重难点

 1.知道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认识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的概念以及特点,了解光的折射和反射原理在生产生活中应用。

 2.知道太阳光包含不同颜色的光,会做棱镜分光实验和色光混合实验,能推测彩虹的颜色序列并制作彩色轮。

 3.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以及地表形态,能描述典型地形地貌特点,并对其形成原因做出猜测。

 4.探究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形成的原因及其对人类产生的影响。

 5.能预测和测试怎样改变一个可变因素从而影响实验结果,能解释结果并能总结可变因素是如何改变、影响实验结果的。

 6.意识到人们一直在寻求精确的计时方法,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制作的计时工具越来越精确。

 7.骨、关节、肌肉组成了人体的运动系统,心脏、血管、血液组成了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脑、脊髓、神经组成了人体的神经系统,懂得人体是一个统一整体,身体各部分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生命活动。

 8.知道噪声、雾霾、污水等不良环境对人体健康有害,而充足的睡眠、坚持体育锻炼、保持愉悦的心情等良好的生活习惯有益于身体健康。

 五、教学措施 1. 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教师要充分利用 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

 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根据科学学科的特点和高年级学生的特点,科学学科课依然要加强直观教学,重视课本上的图画和实践操纵。

 4.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5.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生活。

 六、教学进度表

 周 次 预 定 教 学 内 容 实 际 教 学 调整 备 注 1 始 业 教 育 课 1.1 有 关 光 的思 考

 2 1.2 光 是 怎 样传 播 的 1.3 声 音 是 怎样 传 播的

 3 1.4 光 的 传 播会 遇 到阻 碍 吗 1.5 认 识 棱 镜

 4 1. 6 光 的 反 射 现 象 1.7 制 作 一 个潜 望 镜

 5 第 一 单 元 复 习 第 一 单 元 测 验

 6 2.1 地 球 的 表面 2.2 地 球 的 结构

 7 2.3 地 震 的 成因 及 作用 2.4 火 山 喷 发的 成 因及 作 用

 8 2.5 风 的 作 用 2.6 水 的 作 用 2.7 总 结 我 们的 认 识

 9 期 中 复 习 期 中 测 验

 10 3.1 时 间 的 流逝 3.2 用 水 测 量时 间

 11 3.3 我 们 的 水钟 3.4 机 械 摆 钟

 12 3.5 摆 的 快 慢 3.6 制 作 钟 摆 3.7 计 量 时 间和 我 们的 生 活

 13 第 三 单 元 复 习 第 三 单 元 测 验

 14 4.1 我 们 的 身体 4.2 身 体 的 运动

 15 4.3 心 脏 和 血液 4.4 身 体 的 “总 指 挥”

 16 4.5 身 体 的 “联 络 员” 4.6 学 会 管 理和 控 制自 己

 17 4. 7 制 订 健 康 生 活 计 划

 18 第 四 单 元 复 习 第 四 单 元 测 验

 19 期 末 复 习

 20 期 末 复 习

 21 期 末 复 习

 22 期 末 测 验

篇六: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材分析

21 年秋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 全册教案

  备课人:

  目

 录

 全册教材分析 ..................................................................................................................................................... 2 单元教材分析 ..................................................................................................................................................... 4 第 1 单元 光 ............................................................................................................................................................. 11 1 有关光的思考 ............................................................................................................................................... 11 2 光是怎样传播的 ............................................................................................................................................ 15 3 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 ......................................................................................................................... 20 4 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 ....................................................................................................................... 23 5 认识棱镜 ....................................................................................................................................................... 28 6 光的反射现象 ............................................................................................................................................... 33 7 制作一个潜望镜 ........................................................................................................................................... 37 第 2 单元 地球表面的变化 ..................................................................................................................................... 42 1 地球的表面 ................................................................................................................................................... 42 2 地球的结构 ................................................................................................................................................... 46 3 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 50 4 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 54 5 风的作用 ....................................................................................................................................................... 58 6 水的作用 ....................................................................................................................................................... 63 7 总结我们的认识 ........................................................................................................................................... 67 第 3 单元 计量时间 ................................................................................................................................................. 72 1 时间在流逝 ................................................................................................................................................... 72 2 用水计量时间 ............................................................................................................................................... 75 3 我们的水钟 ................................................................................................................................................... 78 4 机械摆钟 ....................................................................................................................................................... 84 5 摆的快慢 ....................................................................................................................................................... 87 6 制作钟摆 ....................................................................................................................................................... 90 7 计量时间和我们的生活 ............................................................................................................................... 93 第 4 单元 健康生活 ................................................................................................................................................. 97 1 我们的身体 ................................................................................................................................................... 97 2 身体的运动 ................................................................................................................................................. 102 3 心脏和血液 ................................................................................................................................................. 107 4 身体的总指挥 ............................................................................................................................................. 112 5 身体的联络员 ............................................................................................................................................. 118 6 学会管理和控制自己 ................................................................................................................................. 122 7 制定健康生活计划 ..................................................................................................................................... 127 教科版科学 2019 年秋五年级上册单元概述 ....................................................................................................... 132

  全册教材分析

 五年级上册教科书由“光”“地球表面的变化”“计量时间”“健康生活”四个元组成。

 “光”单元,以研究光的传播特点为主要线索,认识光这种能量表现形式。本单元沿着认识光源,研究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现象,研究光在行进过程中遇到其他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物体时光的传播路线所发生的变化,引导学生探索光的传播规律,构建光沿直线传播、光的折射及光的反射现象的认识,建立光与自然现象及人类生产生活之间的联系。

 “地球表面的变化”单元,以研究地球表面形态一一地形地貌的变化为主要内容。影响地表形态变化的因素有很多,按照其能量的来源可归纳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两个原因。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地球本身,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及变质作用。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和重力势能,其主要表现形式为风化,风力、流水等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等。本单元从内因到外因,通过指导学生亲历观察、假设、模拟实验、形成解释等一系列科学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地球的结构及其变化,构建地形地貌是经过地球内、外因的共同作用而形成的认知。“计量时间”单元,研究的主题是与我们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计时问题。本单元按照从古至今人类计时方法的发展脉络组织课程内容,通过查阅资料、观察实验、设计制作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研究太阳、水流、摆等的运动规律;经历古人运用事物变化的规律探索计时方法、制作计时工具的过程;发展工程思维;体会科学技术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健康生活”单元,基于现代健康新理念,立足于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在四年级人体呼吸与消化系统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运动、血液循环及神经系统。

  通过观察、体验、调查、建模等活动了解相关器官的结构功能,理解各器官系统协调配合共同维持人的正常生命活动以及保护身体健康的意义,并由身体健康延伸到心理健康。单元内容始于对自己身体状况的检测与评估,终于给自己制订健康生活计划。整个单元的学习是引导学生不断建构的过程,其目的是让学生建立科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牢固树立保护自己身心健康的意识,使其养成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良好生活习惯。本册内容覆盖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及技术与工程四个领域,均指向联系与变化。为了强化科学与生活的联系,四个单元均是从生活中的问题或自然现象开展研究,最终解决或解释生活中的问题及现象,呈现事物结构与功能、内部与外部、局部与整体之间的相互联系、协调统一,揭示事物是不断变化的,事物的变化都是有规律的科学观念。

  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

 光 第 1 课“有关光的思考”,主要了解学生有关光的前概念。通过思考和解释“在黑暗中你能否看到红苹果”的问题,了解学生对于光有哪些认识,以及能做出哪些推测和解释。

 第 2 课“光是怎样传播的”,主要研究光在空气中是如何沿直线传播的。光穿过小孔的实验可以帮助学生观察到光的行进路线,初步理解并建立光沿直线传播的概念。

 第 3 课“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是对光沿直线传播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当光遇到遮挡物时,会因遮挡物的不同,出现通过、部分通过、不能通过三种情况。对本课所有实验现象的解释,最终都将成为“光沿直线传播”的证据。

 第 4 课“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主要探讨当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传播路径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对于光而言,空气和水是不同的传播介质,因此光的传播方向(传播路径)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其结果是产生了折射现象。

 第 5 课“认识棱镜”,主要建立光与颜色的关系。我们看到的“白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发生折射出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的光。棱镜实验可帮助学生观察到因光的折射而产生的彩虹颜色,初步将光和颜色建立联系。

 第 6 课“光的反射现象”,主要探讨光的反射现象。通过观察光的镜面反射现象,了解什么是光的反射;通过光的反射实验,对反射光的路径做出预设,初步建立入射光与反射光的关系;对光的传播特点做进一步探讨,即光遇到物体会发生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第 7 课“制作一个潜望镜”,主要利用光的反射特点、制作一个简易潜望镜。

  潜望镜的制作,需要综合运用和理解本单元的核心概念,并与工程技术相结合。首先需要观察、了解潜镜的结构以及工作过程和原理,其次需要设计、制作简易的潜望镜最后通过展示、实践、评价、交流来进一步理解本单元的知识和技能。

 第二单元 地球表面的变化 第 1 课“地球的表面”,作为单元起始课,除担负明确学习主题的任务外,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一个亮明“影响地形变化因素”这一观点的机会,为学生后续学习提供反思、建构相关科学概念的基础。本课的设计线索:对地球全貌的观察——陆地内部主要地形的观察——每个典型地形地貌的观察。初步让学生建立一个地球尺度的概念,知道我们所看到的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这些地形只是地球整体面貌的冰山一角,是地形变迁到现今的具体呈现。对地球全貌的观察,能够使学生在建立与以往学习内容关联的同时,为今后更深入学习相关知识埋下一颗探索的种子。

 第 2 课“地球的结构”,在前后课之间起着桥梁与组带的作用。本课主要承载两个任务:一是第 1 课学习内容的延续,由地球外部形态的认识延伸到对地球的内部构造的学习,包括地球的结构、地壳的组成、地壳的运动等,丰富和完善对地球的整体认知:二是为第3、第4课学习地震、火山喷发形成原因莫定知识基础,知道地球内部是不断运动的。本课最后安排一个制作地球模型的活动,旨在增强学生对地球结构的感知,进一步激发兴趣与培养实践能力。

 第 3 课“地震的成因及作用”和第 4 课“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让学生通过学习,知道地震和火山喷发是引发地表变化的内在因素,相对于风、水等很缓慢的外力作用,是一种剧烈变化。两课在整体安排上较为相似,均通...

篇七: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材分析

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学校:

 教师:

 编写说明:

 1、 教材分析、 教学进度计划等环节由张会军老师负责编写完成;

 2、 教案 1—2 单元由乔红英老师负责编写完成;

 3、 教案 3—4 单元由张会芬老师负责编写完成。

 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由“生物与环境”, “光”, “地球表面极其变化”, “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

  第一单元

 生物与环境, 从内 容上分三个部分:

 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

 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并通过对生态瓶的制作、 观察、 探究生态系统中生物和生物、 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

 第三部分, 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 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 认识到保护大自然、 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本单元所涉及到的科学概念有:

 1、 植物对环境有基本的需要。

 如空气、 水、空间等。

 2、 动物对环境有基本的需要。

 如空气、 水、 空间和食物等。

 3、 植物和动物都会对它们需要的环境进行选择。

 不同的生物对环境都有着自己所特有的需求。

 如光照强度、 水分多少、 食物种类等。

 4、 植物与动物、 动物与动物之间有着非常复杂的关系。

 如食物关系等。

 5、 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 相互影响的。6、 在一定范围内的生物必须和平共处, 生态平衡受到破坏, 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威胁。

 本单元科学发展的具体目标包括:

 1 观察, 2 提出问题, 3 预测, 4 制定计划,5 实验操作。

 本单元的教学难点:

 包括:

 对比实验(1、 2、 3 课), 制作生态瓶(第 6 课)

 对比实验的处理:

 确定一个研究条件。

 在实验中确保只有这个条件有变化而其他条件没有变化。

 设置实验组与对照组。

 注意收集实验证据, 用事实来说话。制作生态瓶的处理:

 重视建造生态瓶的准备工作。

 讨论建造方案要详细, 为操作做准备。

 严格按照制定的方案进行操作。

 注意持续的观察活动, 收集实验证据。

 第二单元

 光, 本单元首先引领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 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 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 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

 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本单元的科学探究包括:

 1、 探究影子产生的条件, 观察影子、 光源、 物体的之间的关系, 寻找影子变化规律。

 2、 观察记录一天中午体影子的变化, 对自然现象和实验结果作出有依据的推测或解释。

 3、 理解课文中有关观察、 实验操作的目的和方法, 能按要求进行操作。

 通过对比实验探究:

 光的强弱、 材料属性、 物体与阳光的角度和物体升温快慢的关系。

 4、 能准确地记录实验、 观察中的数据, 并根据要求绘制出柱状图或折线图。

 5、 运用本单元的科学原理, 设计、 制作潜望镜、太阳能热水器。

  本单元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包括:

 1、 自然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 变化是有规律的。

 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为生产、 生活、 科研服务。

 科技的发展能促使人们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和自然规律。

 2、 事物都有利有弊, 科学技术也一样。

 人们应该在利用事物有利的一面的同时尽力避免不利的一面。

  第三单元

 地球表面以及变化, 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两个部分:

 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 以及河流、 海洋、 山脉、 高原等地形及其特点; 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

 让学生知道地球内部的运动, 是太阳、 流水、 风、 冰川、波浪的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本单元中的科学概念包括:

 1、 知道地球表面有河流、 海洋、 山脉、 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 并知道这些地形的大致特点。

 2、 认识到地球内部的运动和外力作用的影响是形成和重塑地球表面多种地形的原因。

 3、 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的。

 有的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 有的改变却是一个比较迅猛的过程。

 4、 由于受水、 大气、 气温, 或动植物的作用使岩石破碎, 这种现象叫风化。

 5、 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

 6、 土壤包含岩石风化而成的大小不同颗粒(小石子、 沙、 黏土)、 以及腐殖质、 水和空气等。

 7、 土壤和人类的生产、 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8、 流水、 风力、 海浪、 冰川等都会对地表产生侵蚀和沉积作用, 并形成不同的地形地貌。

 9、人类活动也会改变地表形态, 这种改变有时会加剧自然灾害的影响。

 10、 土地坡度的大小、 有无植物覆盖, 降雨量的大小会影响土壤被侵蚀的程度。

 本单元的科学探究活动包括:

 1、 用一定的词汇简单描述常见地形的特点。

 2、会看简单的地形图, 能在地形图上指认如山脉、 高原、 平原、 盆地、 河流、 海洋等地形。

 3、 通过阅读资料, 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如何引起地形变化, 火山和地震

 的成因, 以及风力、 海浪、 冰川等对地表的侵蚀和沉积作用。

 4、 按要求进行实验操作, 通过实验观察探究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河流对土地的影响, 以及土壤的成分。

 5、 对控制变量的对比实验有较好的把握, 能设计模拟实验, 探究降雨量的大小、 土地坡度的大小、 有无植物覆盖等会影响土壤被侵蚀的程度。

 6、 用文字、 图画、 符号记录实验结果, 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描述实验中的现象。

 7、 对自然现象和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 在小组内交流结果和想法。

 本单元的情感、 态度、 价值观的目标包括:

 1、 地球内部是不断运动着的, 地表的地形地貌是不断变化着的。

 2、 培养对土壤的感情。

 认识到土壤对生命, 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认识到保护耕地不被破坏的重要性。

 3、 风化、 侵蚀、沉积、 火山、 地震等自然现象带给人类的不仅仅是灾害, 也有有利于人类的一面。4、人类活动也会影响地球表面的地形, 会加剧或减轻各种自然力带来的自然灾害。

 第四单元

  运动与力, 本单元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

 1、 了解重力、 弹力、 反冲力, 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 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

 2、 学习测量力的大小, 认识力的单位, 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3、 认识摩擦力, 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 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4、 动手实践, 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本单元的单元结构。

 1、 本单元的概念沿着“运动和力”这条线发展。

 活动以探究车的运动为主要载体, 对力的研究相伴相随贯穿始终。

 2、 与常见运动关系最为密切的力就是重力和摩擦力了, 所以本单元重点研究了重力和摩擦力。

 本单元探究活动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3 课)

 分别用重力、 弹力、 反冲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 探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

 第二部分(第4 课)

 学习测量力的大小, 认识力的单位“牛”, 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上的准备。

 第三部分(5-7 课)

 认识摩擦力, 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 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第四部分(第 8 课)

 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学情分析

 教学措施

  教学活动

 学困生转化措施

 教学进度计划表

 周次 教学单元 教学内容 计划节数 实授节数 出入 原因 1 第一单元

  生物与 环境

 1、 种子发芽实验(一)

 1

  2、 种子发芽实验(二)

 1

  2 3、 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1

  4、 蚯蚓的选择 1

  3 5、 食物链和食物网 1

  6、 做一个生态瓶 1

  4 7、 改变生态瓶 1

  8、 维护生态平衡 1

  5 第二单元

 光 1、 光和影 1

  2、 阳光下的影子 1

  6 3、 光是怎样传播的 1

  4、 光的反射 1

  7 5、 光与热 1

  6、 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1

  8 7、 做个太阳能热水器 1

  8、 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 1

  9 期中复习 2

  10 期中考试 2

 周次 教学单元 教学课题 计划节数 实授节数 出入 原因 11 第三单元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13 1、 地球表面的地形 1

  2、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1

  12 3、 坚硬的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1

  4、 土壤中有什么 1

  5、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1

  6、 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 1

  14 7、 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1

  8、 减少对土地的侵蚀 1

  15 第四单元 16

 运动和力 17 1、 我们的小缆车 1

  2、 用橡皮筋作动力 1

  3、 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 1

  4、 测量力的大小 1

  5、 运动与摩擦力 1

  6、 滑动与滚动 1

  18 7、 运动与设计 1

  8、 设计制作小赛车 1

  19 期末复习 2

  20 期末考试 2

 第一单元

 生物与环境

 1、 种子发芽实验(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

 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 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 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养成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习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 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难点】

 能根据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

 【教学准备】

 已发芽的绿豆种子若干, 实验计划单(参考书 3 面)

 , 实验记录表(参考书4 面)

 。

 【教学方法】

 讲授法

 合作实验法

 【培优辅差】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

 1、 谈话导入:

 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

 那么, 你觉得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

 2、 学生自由讨论, 教师摘要板书。

 (预设:

 要种到土里获得养料, 需要浇水, 需要合适的温度, 需要阳光, 需要空气等。

 这时候教师不要给予取舍, 保留学生的各种观点)

 3、 进一步引导(拿起一颗绿豆种子)

 :

 这是一颗完好的绿豆种子, 如果要让它发芽, 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条件是不是都需要呢? 哪些是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呢? (说明:

 从种子发芽过渡到具体的绿豆种子发芽, 这样的讨论更有针对性, 而且更合理, 因为不同种子需要的条件是有些区别的。

 )

 4、 师:

 大家的意见不一样, 看来我们必须通过实验来判别了。

 二、 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1、 师:

 该怎样用实验来证明呢? 大家说说要注意什么? (预设:

 制订周密的实验计划, 只能改变一个条件等。

 )

 2、 师点拨:

 为了把实验做好, 建议大家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一个条件进行研究, 而且在研

 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3、 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 及时进行统计。

 (预设:

 水组, 光组, 温度组, 土壤组等, 可在此适当排除不适合课堂研究的内容。

 )

 4、 以其中一个组为范例, 集体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计划。

 (1)

 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 你们计划怎样做?

 (2)

 你们预测结果会是怎样的?

 (3)

 你们的研究中, 改变了什么条件?

 (4)

 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

 (5)

 怎样知道改变的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

 (6)

 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什么?

 5、 分发实验计划单, 学生完成自己的实验方案设计, 教师巡回指导, 鼓励选择相同条件的同学互相交流。

 三、 阅读书 4 面种子发芽实验内容:

 1、 进一步阅读教材上的举例, 教师引导关注其中的注意点, 比如绿豆的大小应该差不多,为什么要在每个盒子分别放入2-3 颗绿豆, 为什么要垫纸巾等。

 2、 教师提供表格, 共同讨论如何进行记录。

 四、 布置实践作业和下节课内容提示:

 1、 鼓励学生回家认真完成实验, 并做好观察记录。

 2、 下节课将对我们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请大家准备好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 将对认真完成实验的同学加星评价。

 3、 有能力、 有条件的同学还拍摄绿豆种子发芽各个变化的照片, 尝试撰写研究报告

 【板书设计】

 1、 种子发芽实验(一)

 种子发芽的条件:

 对比实验法

 【课后反思】

  2、 种子发芽实验(二)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 光和适宜的温度。

 过程与方法:

 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 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认识到对比实验、 严格控制实验、 重复实验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知道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

 【教学难点】

 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 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教学准备】

 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 实验信息统计表(参考书 5 面)

 【教学方法】

 讲授法

 观察分析法 【培优辅差】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 交流实验中的发现:

 1、 我们种下的绿豆种子都发芽了吗? 其他小组的绿豆种子呢?

 二、 整理分析实验信息:

 1、 教师分发实验信息统计表, 由组长负责收集相同实验小组的实验信息。

 2、 分析实验信息:

 (1)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有什么不同?

 (2)

 从实验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吗?

 (3)

 实验结论和我们实验前的猜测一致吗?

 三、 交流实验信息:

 1、 认真听取其他不同实验小组介绍他们的...

篇八: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材分析

2021 年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

 光

 一、 单元概述

 从教师的角度而言,本单元首先要弄清楚的问题应该是“光是什历史上,对光的研究曾经推动了科学和技术的长足发展,改变了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打通了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通道。今天我们对“光”的认识,看似是对知识本体的认知实则是对光,抑或是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光是一种电磁波,按照波长可以将光分为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 射线、γ射线等几个波谱区。其中,可见光区又可细分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光具有波动和粒子的双重性质,凡是与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现象有关的均是波动性的表现,凡是与光的碰撞、散射、叠加等有关的都是粒子性的表现。波粒二象性可以用爱因斯坦公式得到解释:E=hy,P=h。这里能量 E 和动量 p 都是表征光的粒子性的量,而频率 v 和波长 A 都是表征光的波动性的量,波动性和粒子性通过普朗克常数 h 联系起来了,这也可以解释“光是能量的表现形式”这一概念的出处。如此,我们对光的本质的认识可以帮助教师准确把握“光”单元教学的概念发展。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教师没有必要指导学生从光的本质去认识光。教学中应该遵循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完成关于光的课程内容。

 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来自课程标准中 5-6 年级的下列相关学习内容。

 621.1 识别来自光源的光,如太阳光、灯光;识别来自物体反射的光,如月光。

 6.2.1.2 知道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都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

 6.22.1 知道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6.2.2.2 知道行进中的光遇到物体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

 6.2.3 描述太阳光穿过三棱镜后形成的彩色光带,知道太阳光中包含有不同颜色的光。

 18.2.2 将自己简单的创意转化为模型或实物。

 在课程标准中,这三方面的课程内容要求,都是光在传播过程中发生的现象和对这些现象的解释,由此形成对光的一些基本认知。本单元希望帮助学生形成以下认知。

 1.光在受到一个物体或物质的影响前能一直保持原方向传播。

 2.光能够被吸收;能被改变传播方向,产生反射或折射现象。

 3.尽管太阳光用肉眼看上去几乎是白色的,但它是由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其他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也是由不同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

 4.有些物体折射或反射出的光波进入人的眼睛后,可以被“看到”,就如同某些声波进入人的耳朵后可以被“听到”一样。

 沿着上述概念发展线索,教科书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做了如下安排:

 第 1 课“有关光的思考”,主要了解学生有关光的前概念。通过思考和解释“在暗中你能否看到红苹果”的问题,了解学生对于光有哪些认识,以及能做出哪些推测和解释。

 第 2 课“光是怎样传播的”,主要研究光在空气中是如何沿直线传播的。光穿过小孔的实验可以帮助学生观察到光的行进路线,初步理解并建立光沿直线传播的概念。

 第 3 课“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是对光沿直线传播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当光遇到遮挡物时,会因遮挡物的不同,出现通过、部分通过、不能通过三种情况。对本课所有实验现象的解释,最终都将成为“光沿直线传播”的证据。

 第 4 课“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主要探讨当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传播路径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对于光而言,空气和水是不同的传播介质,因此光的传播方向(传播路径)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其结果是产生了折射现象。

 第 5 课“认识棱镜”,主要建立光与颜色的关系。我们看到的“白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发生折射,出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的光。棱镜实验可帮助学生观察到因光的折射而产生的彩虹颜色,初步将光和颜色建立联系。

 第 6 课“光的反射现象”,主要探讨光的反射现象。通过观察光的镜面反射现象,了解什么是光的反射;通过光的反射实验,对反射光的路径做出预设,初步建立入射光与反射光的关系;对光的传播特点做进一步探讨,即光遇到物体会发生反射,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第 7 课“制作一个潜望镜”,主要利用光的反射特点,制作一个简易潜望镜。潜望镜的制作,需要综合运用和理解本单元的核心概念,并与工程技术相结合。首先需要观察、了解潜望镜的结构以及工作过程和原理,其次需要设计、制作简易的潜望镜。最后通过展示、实践、评价、交流来进一步理解本单元的知识和技能。

 二、 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有的光直接来自发光的物体,有的光来自反射光的物体。能发光的物体叫作光源。

 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当衍进中的光遇到物体时会发生反射或折射,会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会形成阴影。

 太阳光包含不同颜色的光。

 光的反射原理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汽车反光镜、潜望镜等都是对光反射原理的运用。

 科学探究目标

 能用实验验证光的传播方式。

 会观察光的折射现象。

 能利用镜面反射实验,推测反射光规律,并预测反射光位置。

 会做棱镜分光实验,能推测彩虹的颜色序列并制作彩色轮。

 能自制潜望镜并进行观察。

 科学态度目标

 形成对光研究的兴趣。

 认识到认真观察、实验和实事求是地记录观察数据的重要性。

 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光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单元词汇

 光源:通常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光的传播规律: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日食、月食及影子的形成都证明了这一事实。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从而使光线在不同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偏折。

 光的组成: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色光组成的复色光。

 橙、黄、绿等色光叫作单色光。

 光的反射:光传播到不同物质时,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

 材料清单( ( 视学生人数和分组情况而定) )

 手电筒、镜子、黑色的箱子、苹果、矩形卡纸、屏、能直立的夹子、薄纸片、塑料杯、玻璃片、水槽、线香、激光笔、玻璃杯、铅笔、鱼缸、金鱼、三棱镜、白纸、硬纸

 板、水彩笔、火柴、细线、黑卡纸、胶带、纸盒、平面镜、三角板、直尺、铅笔、剪刀、学生活动手册。

 三、分课时教材分析

 第 第 1 1 课

 有关光的思考

 ( ( 一) ) 背景和教学目标

 作为本单元的起始课,首先需要了解学生的原有认知,知道学生关于光的认知水平如何,这是本单元教学的认知起点。本课的观察活动是从认识光源开始的。

 五年级的学生对于光源和光的特点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他们知道太阳是光源,电灯是光源,等等,但是他们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因此有必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实际地去观察、去发现光源和光之间的联系和规律。

 本课的教学思路:首先,聚焦学生的已有认知,了解学生对光“已经知道的和还想知道的”,“研讨”中的第 2 个问题,关于黑暗中的红苹果案例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有关光的认知水平;其次,从生活现象出发,引出光源的概念,通过发光物体的比较,知道光源有什么特点;最后,通过研讨,拓宽学生的视野,感悟光对人类、对所有的生命体、对世间万物都是不可或缺的。

 本课教学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了解学生有关光的前概念,教师可用具体情境或事实来构造问题,用“头脑风暴”式的讨论将学生的思维快速聚集到本课要研究的内容上。

 第二部分是研讨光和我们生活的关系—如果没有光,会发生什么?在研讨过程中引出光源的概念,让学生通过比较各种发光体,区别光源和非光源。

 科学概念目标

 通常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科学探究 目标

 能识别来自光源的光,如太阳光、灯光。

 能识别来自物体反射的光,如月光。

 能在实验中感悟到,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都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

 科学态度目标

 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光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性。

 ( ( 二) )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手电筒、镜子。

 教师准备:有窗帘的教室(本课的活动最好能用窗帘遮挡光线,以保证实验效果)、黑色的箱子、红苹果、教学课件等。

 第 第 2 2 课

 光是怎样传播的

 ( ( 一) ) 背景和教学目标

 本课的重点是探究光是如何传播的。这个问题对于成年人来说已不是什么秘密。人们很早之前就通过对光照射下的物体和影子的观察,提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北宋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就已经记述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小孔成像的实验。他首先观察到鸢在空中飞动,地面上的影子也跟着移动,移动的方向与鸢飞的方向一致。沈括又在纸窗上开一小孔,使窗外飞鸢的影子呈现在室内的纸屏上。沈括用光的直进道理来解释所观察到的结果:“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

 本课也是基于这样的思路,先让学生从经验的角度出发,推测光的传播特点,再通过实验观察光行进的路线,并初步建立“光是直线传播的”这一核心概念。

 科学概念目标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科学探究目标

 能与声音的传播对比,发现光的传播特点。

 能有依据地推测光的传播路径。

 会设计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实验。

 能用实验中的现象分析,推理得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科学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爱思考的习惯以及善于思考的能力。

 知道推测要有依据。

 在实验中能认真观察、勤于思考,能根据实验结果实事求是地进行。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利用光沿直线传播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

 ( ( 二) )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手电筒、4 张矩形卡纸、4 个能直立的夹子。

 教师准备:有关光是直线传播的图片和教学课件。

 第 第 3 3 课

 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

 ( ( 一) ) 背景和教学目标

 本课是光沿直线传播概念的延续,与前一课的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本课研究的重点是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阻碍时会产生什么现象,这些现象与光的直线传播有什么关系。所以,本课也是前一课探究活动中发现的光的传播特点在自然环境中的验证、拓展和进一步理解。本课不仅是前一课的延续,也是为学生后续概念建构打基础的课。

 本课的教学思路:从生活现象出发,引出相关概念,然后通过活动探究规律,最后用规律解释现象,同时深化对规律的理解和掌握。

 科学概念目标

 光在受到一个物体或一种物质的影响前能一直保持原方向传播。

 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光遇到不同物体时,会发生通过、部分通过和不通过等现象。

 科学探究目标

 能推测光照射到不同物体时光传播路径的变化。

 能运用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来解释日食和月食现象。

 科学态度目标

 认识到自然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的,事物的变化之间是有联系和有规律的。

 能够按活动要求坚持观察和如实记录数据。

 能够根据数据和现象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和推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知道人们很早就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

 ( ( 二) )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手电筒、薄纸片、塑料杯、玻璃。

 教师准备:水槽、线香、激光笔、教学课件等。

 第 第 4 4 课

 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

 ( ( 一) ) 背景和教学目标

 本课教学是上一课的延续,同样是研究光的传播特点。不同的是,本课是研究光在传播途中遇到透明或半透明的物体时,传播方向会发生什么变化。

 学生虽然不是很熟悉光的折射现象,但当说到将一根筷子放入水中时会看到一根“弯折”了的筷子,学生便会有所理解。

 科学概念目标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从而使光线在不同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偏折。

 科学探究目标

 能通过实验观察现象,自行分析、归纳规律。

 能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光从空气到水中发生的光线变化。

 科学态度目标

 在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中提升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自然界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 ( 二) )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玻璃杯、激光笔、铅笔、鱼缸、金鱼、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班级记录表、教学课件等。

 第 第 5 5 课

 认识棱镜

 ( ( 一) ) 背景和教学目标

 本课内容紧接着上一课的内容,继续让学生探索光由空气斜射入玻璃等其他透明物体时,是否也能发生折射;通过观察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发生的变化,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折射概念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并结合生活中常见的光,发现太阳光是五颜六色的。

 科学概念目标

 棱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棱镜是利用光的折射定律控制光的传播线路的光学元件。

 太阳光包含不同颜色的光。

 科学探究目标

 能通过实验发现各种色光在不同介质中发生折射的程度不一样。

 科学态度目标

 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人类的好奇心和社会的需求是科学发展的动力。

 ( ( 二) )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三棱镜、白纸、硬纸板、水彩笔、火柴、细线、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班级记录表、教学课件等。

 第 第 6 6 课

 光的反射现象

 ( ( 一) ) 背景和教学目标

 本课教学同样是研究光的传播特点,即探究光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会有怎样的变化。

 对于光的反射,学生不一定能理解其含义,但对于光的反射现象,学生是熟悉的。

 学生经常玩这样的游戏,用一块小镜子或者金属的文具盒在太阳下晃动,把反射光投射到天花板上或其他物体上。本课教学活动就是在学生的这种生活经验基础上展开的。

 科学概念目标

 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形成反...

推荐访问: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材分析 上册 五年级 教科

最新推荐New Ranking

12023小学一年级班主任个人总结9篇(完整文档)

小学一年级班主任个人总结班主任工作是琐碎、繁忙的,然而做好班主任工作是一个好教师的标志,也能从...

22023年商场管理者的年终总结3篇

商场管理者的年终总结有句话叫做“入对门、跟对人”,也就是讲一个人在选择自己的事业时,要选择一个...

3新学期班主任总结15篇【通用文档】

新学期班主任总结刚入学的新生对职业学校充满了好奇和浪漫的幻想,似乎已经摆脱了最痛苦的学习生活,...

42023年度维修年终总结14篇

维修年终总结一、日常工作完成情况1、20__年度共完成约项零维修工作,其中有公共区域,业主维修,商户...

52023年度开展教学教研活动总结15篇(范例推荐)

开展教学教研活动总结我们始终落实县局的各项规定,认真组织学习《漳州市教学教研常规(修订本)》。结...

62023年度五年级语文老师教学总结13篇【完整版】

五年级语文老师教学总结这学期来本人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

7小学教师语文课堂教学总结6篇(完整)

小学教师语文课堂教学总结时光如星域间的流星,来去匆匆,一个学期的教学有结束了。本学期我在去年担...

8最新医院年度总结14篇

最新医院年度总结作为一名市级医院的护士,自离开学校进入医院真正接触到病人后,我深刻体会到虽然在...

92023年医院工作岗位个人总结3篇(全文完整)

医院工作岗位个人总结一、20--年基本工作情况工作方面,我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踏踏实实的做好本职工作...

10生产车间主任个人年终总结3篇

生产车间主任个人年终总结一、改造实施生产线的拆装由专业改造公司进行,生产线的具体项目改造由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