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2024-05

是一部延展的大党史5篇

| 来源:网友投稿

是一部延展的大党史5篇是一部延展的大党史 党史专题党课——学百年党史厚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根源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是一部延展的大党史5篇,供大家参考。

是一部延展的大党史5篇

篇一:是一部延展的大党史

专题党课——学百年党史厚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根源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而且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蕴含着强大而主动的精神力量,为进一步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和底气,厚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根基,以顽强意志和决心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

  1、加强科学理论指引,领悟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密码

  信仰对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只要有信仰,就会愈挫愈奋、愈战愈勇,否则就会不战自败、不打自垮。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思想旗帜和精神灵魂。×××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发展,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指导,是支撑我们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的强大精神支柱,为增进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统一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

 发展观,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中华民族实现思想上先进、精神上主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百年来,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中国共产党从未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发挥思想理论、精神力量在推进党的事业发展中的强大引领、凝聚和统摄作用,完成了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都是指引和支撑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厚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根基,必须从党的非凡历程中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引领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是具有强大真理力量、思想力量和实践力量的科学理论,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思想武器;它以全新视野深化对三大规律的认识,在理论上形成了许多重大突破和创新发展,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它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为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使命,描绘了实现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通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真理道路。×××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的“九个必须”,揭示了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深刻道理,科学回答了党和国家事业发

 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在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不断取得新胜利,中国人民之所以能够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保持高度一致,始终保持矢志民族复兴的那么一股子气、那么一股子劲,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最根本在于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旗帜和精神灵魂。在新征程中,要认真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 世纪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汇聚起风雨无阻、凯歌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

  2、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砥砺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品格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提炼概括的“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为新时代共产党人树立了精神丰碑。

  百年党史既是一部感天动地的精神锻造史,也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发展史。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是立党兴党强党的精神原点、思想基点,展现了党的强大思想政治优势、精神优势和道德优势,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百年来,我们党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敌人所压倒、征服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创造出惊天动地的人间奇迹,根本的一条就是我们党始终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筑

 起包括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庆精神、特区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在内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这些伟大精神虽然呈现形态各异,但本质上都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集中体现了党的坚定信念、价值追求、精神品格和优良作风,使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从精神层面变得越来越自信。

  伟大建党精神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彰显共产党人初心不改、本色不变、信念不移的执着坚守,是党领导人民不畏挑战、克服困难、艰苦奋斗、夺取胜利的成功密码,为实现民族复兴提供了丰厚的精神滋养。厚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根基,必须始终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使之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安身之魂、立命之本,成为激励全党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和共同精神纽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更持久、更深沉、更强大的精神力量。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我们要从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中汲取信仰信念的力量,始终保持理论清醒、政治坚定,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毫不动摇维护党中央权威,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从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中继承拼搏进取的基因,牢记“国之大者”,接续奋斗永不停歇、永不止步,坚决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提升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治能力、战略眼光、专业水平。从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中砥砺锐意创新的勇气,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胜利。从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中推动自我革命,坚决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坚决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毒瘤,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从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中锻造忠诚担当的品格,赓续红色血脉,敢于担当作为,敢于动真碰硬,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3、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增强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力量

  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惊涛骇浪,中国共产党人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锤炼钢铁意志,锻造政治品格,团结带领人民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百年大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赢得胜利的精神基石,正如×××指出的:“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实现伟大梦想就要顽强拼搏、不懈奋斗。”

  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改革开放、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都是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的。百年党史,就是一部我们党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斗争史。×××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四个伟大成就”时,分别用了

 “浴血奋战、百折不挠”“自力更生、发愤图强”“解放思想、锐意进取”“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这些字眼正是中国共产党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强大精神力量的精彩展现和生动演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顽强的斗争意志、充沛的斗争精神,勇于应对各个领域的重大风险挑战。可以说,没有伟大斗争,就没有新时代的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我们党在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升华了斗志,锤炼了意志,成为一个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伟大政党。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唯有做到“骨头要硬,敢于出击,敢战能胜”,才能抵御惊涛骇浪,战胜艰难困苦,书写新的辉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成为共产党人愈挫愈勇的革命气节、锐意进取的精神风骨,是鼓舞中国共产党人应对风险挑战、攻克艰难险阻的强大精神动力。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我国将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各种风险挑战不断积累叠加,对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构成不确定性和诸多挑战,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至少要伴随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必须要充分认识这场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做到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厚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根基,必须始终弘扬伟大斗争精神,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

 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要与危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种风险挑战作斗争,树牢“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强烈意识,树牢“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的强烈意识,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粉碎任何想把中国共产党同中国人民分割开来、对立起来的图谋。要与危害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各种风险挑战作斗争,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昂首阔步走下去,绝不接受“教师爷”般颐指气使的说教。要确保民族复兴所需要的和平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同时,绝不允许任何外来势力欺负、压迫、奴役,谁妄想这样干,必将在 14 亿多中国人民用血肉筑成的钢铁长城面前碰得头破血流。要与危害我国核心利益和重大原则的风险挑战作斗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强大能力。要加强国防和人民军队建设,坚持党指挥枪,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为实现民族复兴提供坚强后盾,粉碎任何敌对势力妄图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发生逆转的迷梦,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不被迟滞和中断。

篇二:是一部延展的大党史

百年党史,自觉增强“四个自信”

 范文(两篇)

 学习百年党史,自觉增强“四个自信” 篇一

  五四风雷,激荡百年,青春之火,赓续长存。2021 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树立正确党史观”,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百年党史绘制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开征程、增智慧,定信仰、增信心,是“学史增信”最具说服力的“教科书”。

 学习百年党史,有助于增强道路自信

 路在何方,明灯指引。回顾近代中国历史,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改变国家和民族的悲惨命运,中国人民先后进行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一场场气壮山河的斗争,但最终都失败了。虽然原因在于这些道路不能适应中国实际需要,但最重要的是缺少一股能够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领导力量。

 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不仅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也由此诞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引路人”——中国共产党。1921 年,五四运动之后,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

 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28 年浴血奋战成功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党又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新征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路又有了新的发展格局、理念和步骤。道行且长,使命担当。百年党史,中国人民走过了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万里征程”,也证明了中国道路的科学合理性,理应自信。

 学习百年党史,有助于增强理论自信

 从 1921 年到 2021 年的百年历程,是用鲜血和汗水写就的百年,是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百年,是苦难中成长、磨难中奋起的百年。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我们党的主题和主线;“不懈奋斗史”“理论探索史”和“自身建设史”,是我们党的主流和本质;把革命、建设、改革、复兴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是我们党的鲜明特征和政治品格;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

 100 年来,我们党取得的一切成就,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同中国人民接续奋斗的结果。在长期的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思想理论建设,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夺取新的伟大胜利的智慧力量和理论武装。

 理论自信源于理论科学,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百年党史就是一部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使党的理论更具现实性、实践性、人民性的历史。同时,党能够历经艰难而不断发展壮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协调的行动。

 百年党史表明,党的理论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充分认识和把握,是科学的、正确的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行动指南,学习党的百年理论史有助于增强理论自信。

 学习百年党史,有助于增强制度自信

 理论根基,创制经验。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艰辛探索,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进行改革开

 放新的伟大革命,逐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经过 70 多年的不懈努力,我们党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制度自信基于制度优势。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百年党史表明,制度的其他显著优势都是在党的领导下形成的,也只有在党的领导下,这些显著优势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转变为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坚持党的领导的优势,集中体现在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民主集中制上。通过民主集中的方式,既能发挥一般选举民主的功能,也能发挥我国协商民主的独特优势;既能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又能集中力量办大事;既能运用制度体系协同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又能有效维护国家总体安全,对于强化党和人民的制度自信、自觉维护制度权威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学习百年党史,自觉增强文化自信

 精神滋养,凝聚力量。古往今来,任何一个有作为的民族,都以自己的独特精神著称于世。中华民族历史经历了坎坷的路程,但一直传承着炎黄的血统和无畏的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构筑起中国精神。中国精神贯穿于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要把中国精神作为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永续传承、世代发扬,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抗美援朝精神、抗疫精神、航天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伟大精神,不仅丰富了党和人民的精神世界,而且凝聚了实现民族复兴和现代化强国的强大精神动力。

 理想信念,赓续力行。“力行”不仅是力所能及,更是力量延展,学习党史使之成为生动教材、融入生活,有助于将党在历史实践中形成的精神动力、文化力量转化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坚定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适逢中国共产党建党 100 周年之际,深入学习好党史、国史,我们才能更好地认清历史、谋划未来,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学习百年党史,自觉增强“四个自信” 篇二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我是 x,很荣幸能作为 x 代表发言。我们带着光荣的使命、组织的重托和家人的牵挂,跨越千山万水来到x,心中既兴奋又期待,兴奋源于对 x 大地的热爱,期待源于对任务的必胜信心。在此,我们全体 x 人员将坚决做到:

 讲政治,彰显忠诚本色。此次支援任务,是 x 党委着眼工作形势任务发展的重要部署,是立足工作发展全局的重要举措,我们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立足大局,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必胜信心,困难面前不退缩,危难面前不惧怕,以高度统一的思想、积极向上的状态、奋发有为的作风,出色完成职责使命,以实际行动书写下新时代 x 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的新辉煌。

 敢担当,做到守土负责。面对新环境,我们将迅速进入状态,尽快熟悉环境,在最短时间内生成最强战斗力,坚决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面对新任务,我们将迅速融入,迅速提高,尽快胜任岗位需求,以干事有激情、做事高标准、遇事敢负责的精神,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面对新挑战,我们将勇往直前、敢于亮剑,在迎接挑战中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加强团结、密切协作,以良好的精神状态

 把各项任务做精、做细、做实,在新的战场上着力锻造具有铁一般理想信、铁一般责任担当、铁一般过硬本领、铁一般纪律作风的过硬建设铁军。

 严纪律,树立良好形象。此次任务时间跨度长,人员分布广,管理难度大,我们将始终把团结协作摆在首位,经常交心谈心,始终团结友爱,把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志,紧紧团结凝聚在一起,持续激发团结奋进的内生动力。我们将始终把纪律规矩挺在前,强化自我管理,加大纪律约束,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争做执行铁规禁令的典范、争做纪律严明的团队。我们将坚决守住廉洁底线,时刻保持高度警醒,守身持正、心底无私,清白做人、踏实任事,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在新领域新环境里书写下 x 浓墨重彩的一笔。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前行的路上还有困难需要克服,还有挑战需要面对,但我们相信在 x 的坚强领导下,在 x 的关怀指导下,在同志们们的努力拼搏下,我们将横下一条心,立下必胜志,传承和弘扬职业精神,坚决打赢 x 攻坚战,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彰显新时代 x 队伍的新形象。

篇三:是一部延展的大党史

专题讲稿——学党史 中国共产党百年史是一部创新史

 2021 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回顾中国共产党走过的百年历程和铸就的世纪伟业,人们不难得出一个重要结论: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史就是一部创新史,是一部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创造出众多的新事物和历史奇迹,在不断创新中开辟着通向胜利的道路,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正如×××指出:“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考验磨难无往而不胜,关键就在于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笔者把我们党百年以来进行的重大创新简要阐述如下。

  一、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是中国和世界政党史上的重大创新

  政党是近代社会政治生活历史发展的产物。1921 年 7 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近代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是中国和世界政党史上的重大创新。

  从中国的政党史看,中国与世界各先进国家一样,先有资产阶级政党,后有无产阶级政党。19 世纪 90 年代出现了有组织、有纲领、初具政党性质的兴中会和强学会,1905 年孙中山成立中国同盟会,建立了具有完全意义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1912 年,同盟会联合四个小党派改组为国民党。1919 年正式称为中国国民党。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 1919 年爆发的五四

 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五四运动后,在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就宣布自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政党,党的纲领明确提出:“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把工农劳动者和士兵组织起来,并承认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这就从党的指导思想、党的纲领和党的阶级基础等方面,明确宣布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当时的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无产阶级的数量只有 200 万,而农民如同汪洋大海,数量有数亿之多。在一个农民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建立无产阶级政党是闻所未闻的新鲜事。这在中国历史和中国政党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事件,是中国政党史上的重大创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深刻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正如毛泽东所说,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从世界的政党史看,真正的政党组织最早是在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产生的。如 17 世纪 70 年代在英国出现的“辉格党”和“托利党”,19 世纪 30 年代在美国产生的共和党和民主党。随着资本主义和工业革命的发展,欧洲的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诞生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开始出现无产阶级政党。马克思和恩格斯在 1847 年于布鲁塞尔创建了德意志工人协会,1869 年德国社会民主工党建立,1879 年法国工人党成立。1898 年俄国成立社会民主工党,在 1903 年分化为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之后,

 建立了布尔什维克党。此后,欧美各国都纷纷建立工党和共产党。但在亚非拉国家中,由于工业化进程迟缓,无产阶级力量弱小,无产阶级尚没有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同时,也没有作为无产阶级政治组织的政党建立。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1919 年共产国际建立,亚非拉国家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影响下,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开始觉醒,1920—1921 年才在少数几个国家中相继建立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与印度尼西亚、土耳其、印度、阿根廷、南非等国的共产党,作为最早一批在亚非拉国家建党的政治组织,改变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没有无产阶级政党的状况,由此深刻改变了世界政治发展的趋势和格局,这在世界政党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事件,是世界政党史上的重要创新。

  二、中国共产党开创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和道路是对马克思主义民主革命理论和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重大创新

  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就宣告“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1922 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分析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和任务,提出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最高纲领是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最低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就在中国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1925 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四次代表大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

 题,并提出“反对国际帝国主义”“反对封建的军阀政治”“反对封建的经济关系”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经历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四个历史阶段。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

  在世界近现代历史进程中,主要出现过两种类型的革命:一种是由资产阶级领导、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统治、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一种是由无产阶级领导、反对资本主义统治、以建立社会主义共和国为目的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认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所以旧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中国行不通,直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由于脱离实际也行不通。中国革命的敌人主要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革命的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但是,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又区分为旧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新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新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新”是因为:第一,俄国十月革命改变了世界历史的发展方向,此前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属于世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部分,而此后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则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第二,旧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而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第三,旧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目的是建立资产阶

 级共和国,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是建立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在这些区分中,革命领导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是区别新旧民主革命的主要标志。毛泽东指出:“所谓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就是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创立,解决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动力、对象、任务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民主革命理论的重大创新,并最终引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自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欧洲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都把工作重心放在城市,走发动城市武装起义夺取政权的道路。1871 年法国巴黎公社武装起义是这样,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也是这样,走的都是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在 1927 年大革命失败后也力图走通过发动中心城市起义夺取政权的道路,但没有成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惨痛教训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的理论。毛泽东认为,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是通过战争解决问题。但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政治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城市是反动力量统治最牢固的地方,农村是反动力量统治最薄弱的环节,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这种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首先要在反动统治力量薄弱的地方,发动农民武装暴动,建立人民军队和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保存和

 发展革命力量,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在为中国人民争取解放的革命斗争中,中国共产党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深入开展土地改革,建立了稳固的农村根据地,形成了对城市的包围,最后夺取了全国政权,建立了新中国。实践证明,以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民主革命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对马克思主义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重大创新发展。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改造是社会主义革命理论与实践的重大创新

  早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就提出了由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初步构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基本完成和土地改革运动结束,从 1952 年下半年开始,毛泽东和党中央从我国实际出发,提出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问题。从 1952 年下半年至 1956 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仅仅用了 4 年时间,我国就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中国社会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实质上就是一场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革命。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社会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劳动人民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用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的革命。社会主义革命要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一般是要通过暴力手段才能完成的。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学说,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提出了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

 由于我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已经用暴力手段推翻了大地主和官僚资产阶级的反动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没收官僚资本建立了国营经济;又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因而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可以用和平方式,采取赎买政策,通过国家资本主义方式,把资本主义所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和平过渡。

  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改造包括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又叫农业合作化运动。1953 年,党中央制定了我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中国农村开始了农业合作化运动,广大农民积极参加农业生产互助合作。到 1956 年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在经历了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阶段后基本完成,全国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达 96.3%,基本实现了农业合作化。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合作化道路,把个体手工业经济逐步改造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过程。通过手工业供销生产小组、手工业供销生产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三种形式,逐步把大量分散的个体手工业者组织起来。1956 年底,参加手工业合作组织的人数已占全国手工业从业人数的 90%以上,基本上完成了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对民族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和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逐步改造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毛泽东深入分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的可能性,指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不但在民主革命时期具有两重性,在社会主义革命

 时期也有两重性。他们既有剥削工人阶级的一面,又有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从 1954 年至 1956 年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全面进行,党通过采取“和平赎买”政策,逐步把资本主义私有制改造成社会主义公有制,而且将企业的改造与人的改造相结合,逐步将剥削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极大解放了我国的社会生产力,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这是二十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为中国从一个贫穷落后国家向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转变奠定了制度性基础。同时,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与实践,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革命理论与实践的重要创新,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提供了中国经验。

  四、中国共产党创立的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是对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创新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社会主义社会有无矛盾,这在理论和实践中都是一个重大问题。在苏联,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社会没有矛盾的观点曾盛行一时。他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完全适合的,苏联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团结合作,其政治上道义上都是一致的。直到 1952 年,他才勉强承认社会主义社会也会有矛盾,如果政策不对,也是要出问题的。在中国,斯大林否认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的形而上学观点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

 完成之后,很多人不敢公开承认我国社会还存在矛盾,因而在社会矛盾面前缩手缩脚,无所适从。这样,怎样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就成为了党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1956 年 4 月 25 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毛泽东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的初步实践,深刻分析了新中国经济和政治生活中面临的十种重大关系。毛泽东指出:“这十种关系,都是矛盾。世界是由矛盾组成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我们的任务,是要正确处理这些矛盾。”明确肯定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并向全党提出了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问题。

  1956 年 9 月,中国共产...

篇四:是一部延展的大党史

i:10. 3969/ j. issn. 1673 -6060. 2021. 10. 010百年党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几个基本问题王鑫宏(河南科技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摘  要:高校思政课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功能,与党史教育同向同行。

 将百年党史融入思政课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党史观。

 思政课教师需要在教学中通过处理好既讲党的故事也讲党的理论、既讲脉络也讲细节、既讲成就也讲挫折、既讲经验也讲教训、既讲过去也讲未来、既讲顶层设计也讲具体实践、既讲伟大领袖也讲人民群众、既讲历史视野也讲全球眼光、既讲感悟也讲感情、既讲真实也重演绎等若干维度,做好思政课讲党史的内容构建。

 这就需要教师术业兼修,加强百年党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知识储备、问题意识、方法创新和协同攻关。关键词:党史;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 -6060(2021)10 -0065 -07收稿日期:2021 -07 -30基金项目: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重点项目“《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金课’建设研究与实践”(2019SJGLX123),主持人:王霞作者简介:王鑫宏,男,河北吴桥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和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    2021 年 4 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思政课中加强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的通知》明确要求:“各地高校要将在思政课中加强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作为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具体表现,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从实质上来说,“四史”是一部延展的大党史,党史教育在“四史”教育中居于统领地位。

 将百年党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需要厘清为什么融、融什么、怎么融等基本问题。

 只有回答好这些问题,才能真正实现百年党史和高校思政课的有效融合,发挥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的作用。    一、同向同行:党史教育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关系    党史教育与思政课教学是什么关系,这是党史融入思政课首先要回答的问题。

 从本质上来说,党史教育与思政课教学同向同行,思政课是对学生有效开展党史教育的主渠道。(一)从培养目标来看,思政课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始终重视思政课是党百年历史中一以贯之的宝贵经验。

 在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每一阶段,历来都把思政课建设视为一项重要工作,做出许多重要部署 [1]2 。

 党之所以重视思政课,这是因为党始终面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关涉党的事业是否能够长盛不衰的根本问题。

 在当前,思政课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即培养一代又一代坚定拥护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自觉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立志奋斗终身的有用、可靠人才中发挥重要作用。

 换言之,思政课教学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功能。(二)从课程内容来看,思政课各门课程与党史密切相关高校五门思政必修课程与党史有着紧密的逻辑关系。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党领导人民一步步实现中华民族独立和中国人民解放的历史,是党领导人民不断实5 6第 41 卷  第 10 期Vol. 41 No. 10河 南 科 技 学 院 学 报Journal of He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21 年 10 月Oct. 2021

 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历史,也就是党领导人民逐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历史,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应讲清党领导人民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程,并揭示历史发展规律。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党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应讲清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探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的理论渊源和实践依据。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不断立足国情加强理论创新,逐步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应讲清党在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结合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创新理论成果的科学内涵及其实践成就。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既继承传统又不断发展创新,不断形成和丰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法治观的历程。思想道德法治课要讲清以中国共产党人为主体创造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法治观的内核及其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党在新时期不断应对新问题、新挑战,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理论指导下,不断克难攻坚,不断积累新经验、取得新成就的过程,形势与政策课就是要讲清党在应对新问题、新挑战的过程中,形成了什么新成果,产生了什么新经验,取得了什么新成就。

 显然,高校思政课的五门课程与党史教育有着与生俱来的契合度,党史是贯穿思政课教学体系的重要脉络,是思政课教学的应然内容。(三)从教学资源来看,思政课需要利用党史的丰富资源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

 党史资源中有着丰富的文献史料,如历代领导人相关文献、党的历次代表大会相关文献、党的重要决议等为思政课讲好党史提供了最基本的资料。

 党史资源中还有着丰富的非传统文献史料,包括诗词、歌曲、图画、口号、音像、口述资料等。

 这些非传统文本史料与文献史料相结合,使党史更加丰满,也为思政课将党史讲鲜活提供了丰富素材。

 此外,党史资源还有着丰富的实践场景,如纪念馆、革命旧址、主题成就展等。

 这些实践场景为思政课讲好党史,尤其是实现教学内容的具象化提供保障。

 思政课应该用好这些党史资源,使这些资源的思政育人价值得到实现。    二、树立正确党史观:党史融入思政课的基本教学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树立正确党史观” 的重要论述,为百年党史融入思政课教学提供了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根本遵循。

 也就是说,将百年党史融入思政课的基本教学目标就是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党史观,进而实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

 而在树立正确党史观的总体目标之下,可进一步细化为六个目标。(一)要帮助学生深刻把握百年党史伟大历程和成就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不断奋斗的历史,也是不断创造成就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始终以振兴国家和民族为己任,在全国各族人民的支持下,把步入近代伊始一个积贫积弱、受尽凌辱的旧中国打造成如今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新中国,“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2] 。

 百年来,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这一过程是党践行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这一初心和使命的过程,是党带领中国人民完成和推进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过程。

 思政课要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宏观把握党的百年伟大进程和成就,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辉煌成就激励人、教育人、启迪人、滋养人,使学生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拯救、发展、强盛中国,进而增强听党话、跟党走的自觉性。(二)要帮助学生深刻把握党的创新理论的科学内涵百年以来,党之所以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根本在于其用最为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能够救中国,只有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能够救中国。

 党成立以来,在应对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事业中,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不断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下,面对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产生新理论,通过不断在新的实践中进行理论创新,形成了一系列创新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焕发出蓬勃生机,彰显出其无穷的思想伟力。这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理论成果是指引中国共产党取得一系列伟大成就的理论依据,是党最为宝贵的思想财富,是应对一切问题的科学指南。

 思政课要在帮助学生把握这些创新理论的科学内涵及其现实指导意6 6    2021 年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义上下功夫,尤其是要讲清楚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及其对中国发展的指引作用,使学生对这些创新理论能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三)要帮助学生深刻把握百年党史中积累的宝贵经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2]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蕴含着丰富多彩的历史规律和政治智慧,这是党应对未来一切挑战的历史镜鉴。

 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事业和伟大实践中,在应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形成了一系列历史经验。

 习近平在庆祝建党百年的讲话中总结了百年来党的九个必须,即九条经验,这些经验科学回答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领导核心、价值追求、理论指导、战略支撑、外部环境、力量来源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这些历史经验从不同方面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智慧,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这些宝贵经验是党揭示出的中国近代以来国家和民族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这些经验“当做时刻不能忘、须臾不能丢的立身之本”[3]59 。

 思政课要帮助学生深刻把握这些宝贵经验的内核及其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意义,进而从中汲取自身面对未来的历史智慧。(四)要帮助学生深刻把握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深邃内涵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在不同的时代主题下,领导人民克难攻坚、砥砺前行,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丰富的精神谱系。

 从红船精神到建党精神,这些精准概括、内涵丰富、鼓舞国人的伟大精神始终指引着伟大的中华民族走过苦难走向辉煌,也激励着一代代共产党人和青年的成长,是党永葆生机的精神源泉。

 总体来说,这些伟大精神是不同时期、不同任务下中国共产党人发扬党的优良革命传统和品德作风以及践行初心和使命的集中展现,是对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丰富和发展,这些伟大精神已经牢牢注入中华民族的脊梁,滋养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支撑着中华民族不断砥砺前行,始终不被艰险所压倒。

 事实说明,中国共产党所创造的伟大精神不会因时间而消逝,它们将跨越时空,成为砥砺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不竭精神动力”[3]253 -254 。

 思政课要帮助学生深刻把握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深邃内涵及其对自身成长成才的精神引领作用,构筑其良好的精神世界。(五)要帮助学生深刻把握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想武器当前历史虚无主义沉渣泛起,对青少年的历史观形成一定的冲击。

 历史虚无主义观点虽然表现形式庞杂,但究其根本是以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走社会主义道路为核心目的。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历史虚无主义者以偏概全、指鹿为马,企图通过歪曲历史现象、丑化历史英雄、否定历史定论和美化反面人物等扰乱青少年精神世界。

 因此,破除历史虚无主义是“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我国社会主义前途命运”[4] 的必行之举。

 思政课教学应通过融入党史资源,使学生能够以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对待党的历史及相关历史结论,进而认清历史虚无主义观点的本质,拥有应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想武器。(六)要帮助学生深刻把握树立“四个自信”的重大意义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没有青年,事业就没有下文,政党就没有明天。

 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百年“七一”讲话中对未来青年发展做出最新指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2] 这就需要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的大学生必须树立起“四个自信”。

 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我们实现了社会制度变革、国家实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日益变成现实。

 实践证明,只有道路正确、理论正确、制度正确、文化正确,才能持之以恒,坚定不移,才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思政课要讲清楚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靠的就是党的领导,靠的是道路正确、理论正确、制度正确、文化正确,进而使学生自觉认同党的领导,并且对我国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充满自信,意识到自己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责任与担当。    三、讲好党史的多重维度:党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内容构建    高校五门思政课应结合自身课程特色,遵循一定的融入逻辑,通过遵循一定设计维度,综合各门课程的课程特色、党史教育的重点、学生认知规律等因素,巧妙构建党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教学内容,讲清讲透各门课程7 6王鑫宏:百年党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几个基本问题                    第 10 期   

 中蕴含的党史道理、学理和哲理。(一)既要讲党的故事,也要讲党的理论思政课教师在授课时需要把握好党的故事与党的理论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会讲故事、讲好故事十分重要。”[3]31 所谓会讲故事,其内在要求既要通过讲解具体的党史故事阐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也要通过对党的故事进行学理上的分析,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帮助学生认清党的性质,深刻阐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重大理论问题,进而达到以史明理的教育效果。

 概括起来,处理讲党的故事和党的理论应遵循以下逻辑:思政课不能只讲故事不讲理论,这样的思政课过于哗众取宠,显得太肤浅;思政课也不能只讲理论不讲故事,这样的思政课过于枯燥沉闷,显得不鲜活;思政课要用故事说明理论,使理论浅显易懂;思政课要用理论剖析故事,使故事透出本质;思政课讲故事要有感染力,讲理论要有说服力。(二)既要讲脉络,也要讲细节这里的讲脉络指的是思政课要从宏观上讲党史,通过围绕党史中的某一个问题,对党解决这一问题百年历史...

篇五:是一部延展的大党史

于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通知》要求,对党史学习教育作出了部署安排。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确保党史学习教育取得扎实成效。中共一百年历史内容非常丰富,浩如烟海,通过表格的形式,更容易理清历史的脉络,把握重大事件,我们先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始学习,下面这张表格通过时间、地点、事件、简介四个部分作归纳,一目了然。

 中国共产党党史大事记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1949年 1919年5月4曰,北京的愛国学生开展了集会、游行、罢课等活动,反对北洋政府准备在损害中国主权的《凡尔赛和约》上签字,得到社会各界广泛支持,最终形成了全国规模的愛国运动,并取得了胜利。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在思想上、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准备。

 简介 五四运动 时间:1919年5月 地点:北京

 中国共产党党史大事记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1949年 192O年春夏之交,陈独秀以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为基础,多次召集会议,商讨建党问题。192O年8月,在上海环龙路渔阳里2号的《新青年》编辑部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推选陈独秀为负责人,标志着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的诞生。

 简介 共产党的早期组织成立 时间:192O年8月 地点:上海

 中国共产党党史大事记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1949年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曰至31曰在上海举行,会议在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召开。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选举产生了党的第一个中央机关。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简介 中共一大 时间:1921年7月 地点:上海、嘉兴

 中国共产党党史大事记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1949年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2年7月16曰至23曰在上海举行。大会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区分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大会制定第一部《中国共产党章程》,通过《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大会宣言》《中国共产党加入第三国际决议案》等文件。

 简介 中共二大 时间:1922年7月 地点:上海

 中国共产党党史大事记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1949年 亦称“二七大罢工”。1923年2月4曰,京汉铁路沿线三萬多工人京汉铁路工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总同盟罢工。7曰,吴佩孚派军队对罢工工人进行血腥镇压,全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顶点,罢工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它进一步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扩大了党在全国人民心中的影响。

 简介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时间:1923年2月 地点:京汉铁路沿线

 中国共产党党史大事记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1949年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3年6月12至2O曰在广州举行。大会讨论并接受了共产国际关于国共合作以及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同时保持共产党在组织上、政治上的独立性的决议案,以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为第一次国共合作打下政治基础。

 简介 中共三大 时间:1923年6月 地点:广州

 中国共产党党史大事记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1949年 国民革命,也被称为大革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是1924年1月至1927年7月之间中国人民在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对帝国主义、北洋军阀的战争。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国民革命兴起。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参与和努力下,大革命风暴迅速席卷全国。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清共”,国共合作破裂。

 简介 国民革命 时间:1924年1月-1927年7月 地点:全国

 中国共产党党史大事记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1949年 在苏联帮助下,国共合作的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于1924年5月在广州黄埔创立(即黄埔军校)。孙中山任军校总理,委任蒋介石为校长、廖仲恺为党代表。中国共产党从各地选派许多党、团员和革命青年到军校学习。11月,周恩来出任军校政治部主任,健全政治工作制度。

 简介 黄埔军校建立 时间:1924年5月 地点:广州

 中国共产党党史大事记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1949年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5年1月11曰至22曰在上海举行。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参加会议。大会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对民主革命的内容作了比较完整的规定。

 简介 中共四大 时间:1925年1月 地点:上海

 中国共产党党史大事记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1949年 1925年5月3O曰,英帝国主义巡捕在上海开枪屠杀游行的学生和群众,造成震惊全国的五卅惨案。这一事件引起全国人民的公愤,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地举行游行示威、罢工、罢课和罢巿,形成大规模的反帝愛国运动。在全国范围内为北伐战争准备了群众基础。

 简介 五卅运动 时间:1925年5月 地点:上海

 中国共产党党史大事记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1949年 1925年6月19曰,为了支援上海人民五卅反帝愛国运动,广州和香港爆发了规模宏大的省港大罢工。此次罢工由共产党人邓中夏及苏兆征领导,历时1年零4个月,是世界工运史上时间最长的大罢工之一。省港大罢工,在政治上和经济上沉重地打击了英帝国主义,对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和准备北伐战争发挥了积极作用。

 简介 省港大罢工 时间:1925年-1926年 地点:香港、广州

 中国共产党党史大事记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1949年 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以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辨明了中国革命的敌人和朋友,从而集中了当时党内的正确主张,初步提出关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为党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它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萌芽。

 简介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发表 时间:1925年12月 地点:不详

 中国共产党党史大事记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1949年 也被称为“三二〇事件”。1926年3月2O曰,蒋介石调动军队宣布戒严,断绝广州内外交通;逮捕李之龙,扣留中山舰及其他舰只;包围省港罢工委员会,收缴其卫队枪械;包围广州东山的苏联顾问所;驱逐了黄埔军校中及国民革命军中以周恩来为首的共产党员。中山舰事件是蒋介石蓄意打击和排斥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事件,成为国共关系发展中的一个转折点。

 简介 中山舰事件 时间:1926年3月 地点:广州

 中国共产党党史大事记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1949年 1926年7月9曰,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北伐。至11月,基本消灭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势力。在北伐战争中,以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为骨干的叶挺独立团英勇善战,屡破强敌。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共产党领导的湘鄂赣等省工农运动蓬勃发展。

 简介 北伐战争开始 时间:1926年7月 地点:广州

 中国共产党党史大事记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1949年 1927年3月5曰,毛泽东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此文是为了答复当时党内党外对于农民革命斗争的责难而写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农民革命斗争的纲领性文献,这些关于农村调查的具体实践、问题选择与行动倡导,在历史的紧要关头,为农民运动调查奠定了基础,为革命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推动了农村大革命运动的继续发展。

 简介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发表 时间:1927年3月 地点:不详

 中国共产党党史大事记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1949年 1927年4月12曰,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右派在上海发动反对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的武装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及革命群众宣,告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失败,导致国民革命被迫中途夭折,成为国共十年内战的开端。

 简介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时间:1927年4月 地点:上海

 中国共产党党史大事记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1949年 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于4月27曰至5月9曰在武汉举行。大会通过了《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议决案》等文件,选举了党的中央委员会。中共五大虽然批评了陈独秀的错误,但对无产阶级如何争取领导权,特别是如何建立党的革命武装等迫在眉睫的重大问题,都未能作出切实可行的回答。

 简介 中共五大 时间:1927年4月 地点:武汉

 中国共产党党史大事记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1949年 1927年5月21曰晚,驻守长沙的武汉国民政府辖军,国民党反动军官许克祥率叛军捣毁了湖南总工会、农民讲习所等中共控制的组织革命机关、团体,解除工人纠察队和农民自卫军武装,释放所有在押的土豪劣绅。共产党员、中国国民党左派及工农群众百余人被杀害。事变后,许克祥与中国国民党右派继续疯狂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因21曰的电报代曰韵目是“马”字,故称这次事变为“马曰事变”。马曰事变是湖南的大革命由高潮走向低潮的转折点。

 简介 马曰事变 时间:1927年5月 地点:长沙

 中国共产党党史大事记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1949年 四一二政变后,以汪精卫为首的武汉国民政府曰趋反动。7月15曰,武汉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正式决定“分共”,大批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汪精卫集团的反革命政变,表明第一次国共合作最后破裂,孙中山的三大政策被国民党完全抛弃。政变表明,南京国民政府和武汉国民政府在反共问题上己没有分歧。

 简介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时间:1927年7月 地点:武汉

 中国共产党党史大事记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1949年 即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人民为反对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反动统治,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建立工农民主政权而进行的革命战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阶段。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地把党的工作重点由城巿转入农村,在农村建立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武装和工农政权,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巿、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

 简介 “土地革命战争 时间:1927年-1937年 地点:全国

 中国共产党党史大事记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1949年 1927年4月-7月,蒋介石集团和汪精卫集团在全国范围内发动反革命政变,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为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1927年8月1曰,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在江西南昌发动了武装起义,打响了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革命战争和创立革命军队的开始。

 简介 南昌起义 时间:1927年8月 地点:南昌

 中国共产党党史大事记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1949年 1927年8月7曰,中国共产党在汉囗召开会议,纠正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撤销陈独秀中共中央局书记职务,选举瞿秋白、李维汉、苏兆征组成中央临时政治局。毛泽东在这次会议上提出了“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的著名论断。八七会议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是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折。

 简介 八七会议 时间:1927年8月 地点:汉囗

 中国共产党党史大事记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1949年 1927年9月9曰,毛泽东、卢德铭等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边界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武装起义,是继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装起义。毛泽东在秋收起义中及时作出从进攻大城巿转向农村进军的决定,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巿的战略思想,为后来各地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发展奠定了基础。

 简介 秋收起义 时间:1927年9月 地点:湘赣边界

 中国共产党党史大事记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1949年 1927年9月29曰,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来到江西,进行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三湾改编”,创造性地确立了“支部建在连上” 、“官兵平等”等一整套崭新的治军方略。这是工农红军政治工作的开端,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从组织上、政治上和思想上建设一支全新型的人民军队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简介 三湾改编 时间:1927年9月 地点:江西

 中国共产党党史大事记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1949年 1927年1O月,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到达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恢复和建立共产党的组织,建立起红军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简介 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时间:1927年1O月 地点:江西

 中国共产党党史大事记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1949年 1927年12月11曰,张太雷、叶挺、叶剑英等在广州领导工人、农民和革命士兵举行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武装起义,经三天浴血奋战,终因敌我力量悬殊而失败。这是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又一次英勇反击,是在城巿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大胆尝试,在国内外都引起了很大的震动。

 简介 广州起义 时间:1927年12月 地点:广州

 中国共产党党史大事记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1949年 1928年4月28曰,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和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和南昌起义部分部队在井冈山胜利会师,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井冈山会师后根据中共湘南特委决定,两军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壮大了井冈山的革命武装力量,对巩固扩大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推动全国革命事业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简介 井冈山会师 时间:1928年4月 地点:江西

 中国共产党党史大事记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1949年 在共...

推荐访问:是一部延展的大党史 党史 延展 是一部

最新推荐New Ranking

12023党史思政大课心得体会怎么写关于党史思政大课心得3篇(2023年)

党史思政大课心得体会怎么写关于党史思政大课心得家带来一些关于党的历史相关知识内容整理,希望对大...

22023年度党员干部党史学习教育个人工作总结五篇(完整)

个人五篇。 党员干部党史学习教育个人工作总结1‍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3党史学习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工作汇报

智慧源于勤奋,伟大出自平凡。下面是范文网小编为您推荐党史学习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工作...

42023党史专题组织生活会开展情况报告范本三篇(范文推荐)

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共产党从参加一大的13个人,发展到现在...

5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进校园活动

打开波澜壮阔的历史转轴,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在同一信仰凝聚下、同一信念引...

62023年度国旗下讲团课,学党史跟党走

一百年来,是中国领导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

7学习党史研讨材料范本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我们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

82023年中央党史教育活动总结大会范本3篇(全文完整)

中央党史教育活动总结大会范文3篇  注重发挥领导干部的“领学、促学”作用。党政班子成员“先学一步...

9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领导班子范本3篇

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领导班子精选范文3篇  班子成员和基层员工之间沟通不到位,往往是局限于...

102023年党委党史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征求意见范本3篇

党委党史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征求意见精选范文3篇  领导班子有较强的团队精神,班子成员分工明确,相...